8000字心理學乾貨,幫你洞悉本質、迭代認知,走出失戀之殤

情感導師 799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失戀有多痛?失一次就知道了。不否認有一些天賦異稟(根本沒走心)的人,在戀情結束之後不但不痛苦,反而到達了人生巔峰,重拾人生的小確幸。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在失戀後深陷痛苦泥沼、難以自拔。

曾經有一個失戀的朋友抓住我,反覆追問我一個問題:「如果能讓我花光所有的錢買一顆後悔藥,我一定會買的,你信不信?」問話者是一個「情場浪子」,但依然難逃錐心之痛。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之前都是走腎,而那一次,是走心。

其實,「失戀」這個詞並不準確,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親密關係的斷裂」,任何一個人,只要走了心,在失戀時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痛苦,它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創傷。

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就「如何從失戀之痛中解脫出來」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從人性和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失戀之痛,並對深陷痛苦囹圄的人給出認知和實操方面的具體建議。

8000字心理學乾貨,幫你洞悉本質、迭代認知,走出失戀之殤

01 兩個關鍵詞,從「人性」角度理解失戀之痛

不管是失婚還是失戀,它的本質都是結束一段親密關係,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親密和結束。

作為社會性動物,渴望親密關係是人性的本能,雖然有的人貌似是一個「莫得感情的機器」,但並不代表ta真的不需要親密關係,恰恰相反,很可能是因為ta在潛意識裡太渴望得到親密,所以才會刻意遠離。這類人使用的可能是一種反向形成的心理機制。

與渴望親密一樣,害怕喪失同樣也是人的基本人性之一。經濟學有一個「損失厭惡」的概念:人們在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會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比同量收益的正效用多2.5倍。

所以,一段親密關係的失去,相當於是兩件相悖於人性的事情同時疊加,自然產生痛苦,就順理成章了。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解釋這些概念和原理?解釋它們對於緩解痛苦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解釋本身,就是一種療愈。因為「需要解釋」同樣符合人性的基本需要。人最恐懼的,莫過於「不確定」,比如說失戀之痛,我們之所以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這個痛苦不清晰。而解釋,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這種模糊的不確定性。

我們分不清楚這種痛苦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緒,又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感受?它們面目模糊,纏繞在一起。這種模糊感會容易讓人喪失理性思維的能力,陷入感受的陷阱。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願意去探究這件事的本質,而選擇簡單的將「傷口」進行處理和隱藏。花式毒雞湯會教育失戀的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健身房減肥,變成「令ta刮目相看的自己」,或者用雞血自我欺騙,告訴自己「離開我是ta的損失」......

這些方法,如同飲鴆止渴,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事實上,所謂痛苦,大多來自於心中的執念和對未知的迷茫,所以,看透執念之「執」,解除未知之「懼」, 能夠幫助我們脫離痛苦。

就像哲學三問中的「是什麼」「從哪來」——了解了痛苦的「前世今生」,自然也就知道「往哪去」了。

理解的越深刻,越能坦然面對。

02 三種創傷: 從「心理」的角度理解失戀之痛

失戀的痛苦是一種複雜的情緒感受,它包含很多內容,比如對失去的焦慮,對過去的遺憾、對未來的恐懼,還有,對「被分手」的不甘心等。

這些情緒感受背後,皆是創傷。了解創傷,也就是理解自己。

① 創傷1:分離焦慮

一說分離焦慮,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孩子的分離焦慮,比如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就會因為強烈的分離焦慮而產生種種不適應。如果一個人早年的依戀關係構建的很充分,那麼ta就會比較快的適應焦慮,逐漸從混沌共生,走向獨立分化,並且能比較順利的接受「分離是人生常態」這一基本常識。

但是很多人早年的依戀關係並沒有建立的很充分,分離焦慮的問題會一直存在。比如在幼兒園門口,其實很多孩子已經適應了集體生活,但是媽媽卻仍然心如刀絞——這種類型的媽媽,其實就無法接受分離焦慮的痛苦。她們很可能會將這種潛意識投射到孩子身上,當孩子接收到媽媽的「真實信號」後,他們就會變得粘人,對去幼兒園這件事非常牴觸。

所以,分離焦慮的現象在很多成人身上都有程度不同的體現。

曾奇峰曾經說:從本質上說,世界上只有一種關係,就是自己和早年撫養者之間的關係。在此後的所有關係,都是在這一種關係的基礎上的投射。親密關係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一個人早年在父母那裡獲得的安全感不充分,那麼ta在分手時感受到痛苦的幾率也就要更大一些。所以,在親密關係中,依賴心更重的一方顯然會在分手時更加痛苦。與人格成熟的人相比,他們更加無法承受分離焦慮帶來的痛苦感受。

這一點,在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在我早年的時候,失戀會令我非常痛苦,那是一種幾乎無法忍受的痛苦,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但隨着我心智的成熟和人格的成長,對於分手這件事就越來越能夠接納——當一個人越能夠從自身獲取安全感,對外界的依賴就會越少。

如果長久的淪陷在分離焦慮中,我們就需要好好的看清自己,抱抱我們的「內在小孩」了。

② 創傷2:被遺棄「感」

分離,其實是一種心理「創傷」。

這裡面,要稍微解釋一下創傷的概念。提到創傷,很多人就會立刻想到鮮血淋漓的傷口,好像是個很嚴重的詞彙。其實,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即使再完美的父母,也會不可避免的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所以,創傷其實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成長的代價。

創傷的本質,實際上是自戀的受損。所以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理解:人的成長,本質上說,就是從自戀走向分化,從依賴走向依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戀不斷受損,心理不斷的分化,人格在創傷與修復中變得越來越成熟和完整。

在所有的創傷體驗當中,「被遺棄感」是其中常見的一種。這裡面的關鍵字是「感」,換言之,被遺棄感是人的主觀感受,而不一定是客觀事實。比如媽媽沒有立刻滿足嬰兒的需要,對於嬰兒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創傷,它可能在等待的那幾秒鐘內感受到無邊的黑暗,產生了巨大的被遺棄的恐懼和孤獨感。

我在上幼兒園時的一次經歷令我印象深刻。我媽去幼兒園接我時,被一個小朋友告知我已經被我爸接走了。當時電話並不普及,我父母又處於分居狀態,所以我媽沒有求證,而是想當然的認為我確實被我爸接走了。結果,我便在幼兒園住了一夜。

當時,保育室里有值班的阿姨,從事實上說,我並沒有被真的遺棄,但是這一次的創傷還是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和刺激。

分手,是一段親密關係的斷裂,當遭遇失戀時,早年未被療愈的創傷感很容易沉渣泛起,被遺棄感會捲土重來,帶給人深切的恐懼與焦慮——這就是很多人無法忍受失戀痛苦的重要原因。

但是作為成年人,我們需要分清楚感覺和客觀事實,被情緒激發的早年創傷,並不是當下的客觀現實——當我們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如果遭遇被遺棄,只有無助和死亡,但做為成年人,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可以真正的遺棄我們。

我們要分清楚:這是一種被激活的創傷感受,但卻不是事實。

③ 創傷3:價值受損

兩個人分手,一般來說,「被分手」的一方,痛苦程度會高於主動分手的人。這是因為「被分手」,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價值受損的感受。

價值有多重要?可以說,一個人活着,歸根到底是為了尋找存在感和價值感。沒有價值,人就等於不復存在。

分手這件事,會極大的激發人的自我價值受損的感受。尤其是對於一些自我價值感不穩定,其自我認知,主要來自於外界評判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他們會本能的把「分手」和「我不好,我沒有價值」聯繫在一起,產生嚴重的自我攻擊。

人的自信,不在於ta的外表多淡定,或者嘴上怎麼說,而是ta自己內心深處對自我價值的認知。很多人的自卑,是藏在淡定或自大的面具下的,當遭遇失戀這種重大創傷的時候,它就會冒出來,吞噬心靈。

自我價值受損,帶來的是絕望、羞恥、憤怒、絕望等種種複雜的感覺。它會激發人內心深處的原始創傷,甚至讓人產生「我在關係當中的消失,同時意味着我這個人消失了」的錯覺——這種致命的幻滅感,會令很多人痛苦不堪。

親密關係的斷裂帶來的痛苦的原因,大多可以從以上三種心理創傷上找到答案,了解這些創傷,是為了更清晰的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的內心,看看我們的痛苦,究竟是來自於哪裡。

誠實的面對自己,永遠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路徑。

03走出失戀的正確打開方式: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雖然失戀的痛苦情真意切,但是我們並非對此束手無策。當深刻的洞悉了人性和人的心理創傷之後,接下來,我們需要談一談用何種方式能幫助我們減輕失戀的痛苦,甚至,能夠將失戀變成寶貴的人生財富的話題。

(1)認知層面:迭代認知,是擺脫困境最高效的路徑。

在所有方法中,改變認知是最容易對人的行為施加影響的。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不是因為改變本身的難度有多大,而是在沒有認知上實現徹底的反轉。

從這個角度說,我們的頑固程度,可能遠比自我認知的要嚴重的多。

① 改變被動思維:擁有主動性和選擇權的「自由思維」

在當代最偉大的書籍之一《活出生命的意義》中,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講述了自己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的"非常"遭遇。在歷經了煉獄般的痛苦後,食物、環境,甚至生死都不能自我決定的情況下,他認為人生依然還有選擇權,即:既便只有一天的生命,也可以有多種選擇,或者憂鬱中死去,或者樂觀的享受,還可以拋開想法去幫別人做點事情。

正是在這種思維方式下,他選擇了在絕境中抓住毫無生還可能的希望,並寫出了令人振聾發聵的句子:"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所以,所謂「積極主動」的人,其實就是擁有選擇權的人。

這一點太重要了。如果讓我選出對我的人生改變最大的幾個認知升級,那麼「人生的選擇權」必定名列前茅。我認為,如果能深入的理解(我指的是真正理解)人生的主動權和選擇權這個問題,至少可以解決80%的人生煩惱。

一個人,一旦從內心深處有了「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我掌控感,整個人就會煥發出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能夠真正的自我負責並心甘情願的付出努力。走出失戀,本質上也是如此。它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苦苦煎熬的過程,而是一個可以主動創造和改變自我的過程。

生活中,在學習中拖延磨蹭的孩子、在工作中一邊抱怨又一邊硬着頭皮為五斗米折腰的職員、在親密關係中因為對方沒有猜中自己的心思,就作天作地的「作精」、還有在網上懟天懟地的槓精、總認為別人做了「過分的事」,而把自己氣的自己火冒三丈的人.....從本質上說,都是沒有自我掌控感的人,他們的生命力也因此萎縮,無法舒展,更無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如果一個人能真正從被動思維轉變為主動思維,ta就會把自己的命運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通過自我調適和自我增值,重新獲得幸福。而不再是通過希望別人「踩着七彩祥雲」來拯救自己。

這是一個人思維和認知的質變。

② 本質思考:「第一性原理」才是決定事物的最本質的的不變法則

第一性原理又稱「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原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一個哲學術語,他認為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第一性原理的本質,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回溯事物的本質,重新思考怎麼做。

所以,想要解除失戀的痛苦,我們有必要先回溯愛情的本質。

雖然自戀的我們都認為自己的愛情故事獨一無二,但真相卻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你的愛情故事,和成千上萬的愛情故事的內核,幾乎完全一致。愛情的本質,不過是荷爾蒙驅動下,內心投射的滿足——荷爾蒙決定人的生理需要,而內心投射決定了人的心理需要。

透過現象,直擊本質,我們會發現,吸引自己的人,要麼與自己相似,要麼身上具備某種自己渴望但並不具備的特質。所以,歸根到底,愛情的出發點,只不過是「我」自己的投射。

明白這一點,你就會深切的知道:其實你也許並不是真的那麼「愛」對方。你愛上的,是自己內心的投射,而痛苦的,也不是對方這個人,而是自己內心的幻象被打碎帶來的幻滅感。

從這個角度說,失戀的痛苦遊戲,其實可能只是一個出於不甘心和原始創傷帶來的自我感動的遊戲。通過執着的痛苦,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從自我感動中走出來面見真實,看透本質,也許你會更好的放過對方,更放過自己。

③ 洞悉「價值原則」:兩性關係本質上也是權利關係,也講究價值對等。

分手後很多人急的抓耳撓腮,痛苦的夜不能寐。這時解除痛苦最快的「解藥」就是複合。所以,很多人都在分手後上演一出又一出複合的鬧劇。有的人得償所願,但他們會很快發現根本問題並未得到解決。有的人更慘,糾纏不清的複合戲碼,反而把對方推得更遠。

凡是有此執念的人,本質上都是不懂得戀愛關係中「價值原則」的人。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說愛情與婚姻的本質是一對「男女互相借用對方的性器官」,這話說的......好吧,一針見血。愛情存在的基礎,其實是價值原則。

試想,為什麼一個人要跟你分手?歸根到底,是因為「不愛了」。所謂「不愛了」,就是在對方眼中,你的價值消失了,或者,至少是與ta期待的價值不對等。當然這個道理反過來也同樣適用。

所以,價值又是什麼?

價值,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門當戶對。一般來說,價值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審美價值、實用價值和衍生價值。前兩種比較容易理解,而第三種衍生價值,是指從男女雙方延伸出去的附屬價值。

所以,愛情中的價值原則決定了兩性關係的本質,其實是一場權力遊戲。

靄理士曾經深刻地指出:「戀愛的藝術,就它的最細膩最不着痕跡的表現而論,是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在人格方面發生最親切的協調的結果。」他還說,「婚姻關係決非尋常的人事關係可比,其深刻處,可以穿透兩個人的人格,教他們發生最密切的精神上的接觸以至於混化。」

這句話深刻的解釋了愛情中價值對等的內涵,其實是人格的匹配程度。

人格成熟的人,在親密關係里往往遊刃有餘,即使分手,也能保持理性和平靜。而人格不成熟的人,在親密關係中,常伴有指責、爭吵、冷暴力等狀況,在分手後,又常有糾纏、痛苦等狀況發生。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心智不成熟的人,其實沒資格談戀愛。這種戀愛傷人害己。

深刻的理解了愛情當中的價值原則,或許就能從自我悔恨或怨恨對方,又或百爪撓心的渴望複合的執念中走出來,把關注的重心重新放回自己身上,重新構建自我價值。

說到底,人的自我價值感的提升才是解決痛苦的終極武器——只有自我價值感穩定的人,才不會因為一次分手,產生自我攻擊,懷疑自我的價值消失,並因此陷入痛苦的深淵。

④ 不確定思維:活在當下,但不刻舟求劍

在《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的眼中,世界的本質是混沌複雜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是世界運行的基本特徵,他所提倡的「反脆弱」,其實就是擁抱不確定、隨機、混亂,並基於非線性獲得利益。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必然比心智不成熟人的人,擁有更多的不確定思維,這樣才能做到在變化面前的「反脆弱」。

不確定思維,是一種發展型的思維方式,與之相對的,是僵固型思維方式。在生活中,大多數深陷執念中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僵固型思維。比如,很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從內心深處認為「再也回不去了,永遠失去了」,這種遺憾令他們難以自拔。

心理學的格式塔流派,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通過解決過去的「未完成事件」,來完成自我救贖。分手本身,也是一件令人遺憾的未完成事件,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以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它,便有可能看到同一事物的B面。

首先,曾經的感情是真實發生的,過去不會因為現在而被抹殺。

其次,現在的離散,並不能決定將來永久的別離。

第三,分手的本質,是兩個人關係和角色發生了調轉,從親密關係重新回到普通關係。但角色和身份的變化,只不過是「變化即永恆」這個終極規律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換言之,我們只是離散,並不是訣別。

一個人越能擁抱「不確定」,越能接受「變化」,就越有在「無常」面前淡然處之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於人格的成長。

(2)實操指導

懂了很多道理,但是究竟如何做,能有效的幫助我們減少痛苦的滋擾呢?可以試試以下兩個方法,親測有效。

① 復盤與記錄:完成哀悼與喪失的儀式

美國心理學家庫伯勒羅斯在她的著作《論臨終與死亡》中,描述了人在面臨不幸和災難發生時,會經歷5個情緒反應階段:否認、憤怒、談判、絕望、接受。

想要完整的走出失戀的痛苦,一般而言,都需要走過這五個階段。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用一種方式來完成這段關係死亡的哀悼與喪失,其中,復盤和記錄是最好的一個。

復盤和記錄,對於走出失戀非常有意義,在本文開頭我提到的那個浪子,在我的建議下,寫了3萬多字回憶錄,雖然他最後沒有寫完,但卻對自己的療愈起了很大的作用。

復盤和整理的過程中,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表達的過程,表達即療愈。為什麼很多人痛苦的時候找人說出來心情就會好了很多,這就是因為表達本身,既是情緒的宣洩,也是回歸理性的梳理。

在這一點中,值得注意的部分是,一定要用「寫」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人是很健忘的動物,非常容易被感受牽着鼻子走,如果只是想,就等於是讓自己不斷反芻那些糟糕的情緒,遺憾沒有走到最後的結局。只有真正的用筆去寫,才能啟動理性思維,重新回顧在這段重要的關係中,自己做了什麼,沒有做到什麼,思考愛的真諦,真誠的面對自己。

很多人說,不知道寫什麼。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夠真正開始這個動作,只要你做了這個動作,你的心就會指引着你的手,發出來自內心的聲音。

② 做「輸出型」的事物,而不做「輸入型」事物

很多情感專家建議失戀後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書,去健身,「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我覺得這些都是雞湯。不管是用這些事短暫的轉移注意力,還是強顏歡笑,企圖證明給別人看「我ok」,它們都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且,在失戀的痛苦期,去啟動這些消耗能量的事,是很難的。

但失戀後又必須做點什麼,如果不做事,人會陷入更加焦慮、恐懼、悔恨的孤獨感之中。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做什麼事,能夠讓人保持專注,並且能夠長久的投入?

答案是:輸出型的事物。

什麼叫輸出型的事物?簡單說就是需要你花費一些精力去做的,並且能夠產生價值和正向體驗的事。比如你去旅行,如果只是跟着旅行團行屍走肉的行走,那這趟旅行就是輸入型的事物,也就是被動接受的事情。這件事不需要調動你的精力,所以你還會有大把的時間惆悵「如果他也在這就好了」。但是,如果你在旅行的時候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拍視頻、寫文案,將其發送到互聯網上,那麼你收穫的,就可能是get新技能的充實、網友互動的共鳴以及做了有價值的事情產生的自我滿足感。

通過這些有價值的事情,你能真正的啟動理性思維,將自己從被動的難捱狀態解脫出來,從中間獲得挑戰和價值。

寫作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其實我的很多寫作素材都來源於生活,不僅僅非要失戀才能寫,通過記錄生活以及在寫作過程中進行深刻的思考,我提升了自己的寫作水平、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讓自己的情緒得到了很好的抒發和宣洩。自然,時間也就變得不那麼煎熬,而充滿意義。

通過做輸出型的事情,不但可以幫助失戀的你挖掘自己新的價值增長點,同時,還能讓你體會到除戀愛之外的更廣闊的的世界。

活的精彩,從來不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證明「你和我分手是你的損失。」而是精彩本身,就是一個人活着的使命。正如萊昂納德·科恩所說: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重新認識自己,愛自己,療愈自己,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寫在最後】

我原本只打算寫3000字,結果寫了8000字,但是這個話題還沒說完,希望在以後還有機會繼續寫。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任何事情都有A面和B面,失戀的確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但是我依然覺得,它也同時也是我們發展自我,懂得愛與被愛的機會。

愛情來了,享受它;愛情走了,目送它。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程,我們在這場旅程中享受的是每一個時刻的精彩。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心理學的終生學習者與踐行者。歡迎關注,互動,點讚,評論,打賞...你的評論,可能會成為我下一篇文章的主題~我為自己寫作,而產生共鳴的讀者,只是剛好遇到我的「同路人」。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07 01:04:04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頭像
2024-03-23 05:03:16

求助

頭像
2023-12-31 20:12:34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3-09-19 03:09:29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