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教育人生的價值系列50篇

情感導師 790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追尋教育人生的價值系列50篇

1、選定一把椅子

追尋教育人生的價值系列50篇

很多青年教師選擇教育並非是從填寫志願那一刻起對教育充滿了情感,更多的是父母之言,更多的是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更多的是當年考試分數線的限制。及至做了教師,發現教師之苦之累遠出乎自己的經驗範疇,加之經濟大潮席捲下,對教育工作得過且過,內心裡想着能跳出這一行,徹底翻身解放。然而這個身真那麼容易就能翻的嗎?不準備做教師,你準備做什麼?考公務員?辦公司做生意?競聘做電視主持人?做一番深思後就會發現,這些夢想的崗位往往只是個夢想,這些夢想的存在除了繼續干擾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推動人生的作用。生氣的時候也想隨便做什麼反正沒做教師這麼窩囊,上面有領導得罪不起,下面有學生稍一越界跟你人民來信。可氣過之後還能怎樣。不少青年教師就在這種目標混亂的無謂中長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貴的黃金年華,及至過了浮燥歲月,安靜下來了,卻也再沒有青春活力,再沒有奮鬥的勇氣,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盡頭。這樣一來,教育沒做成什麼,自己的生命也沒做成什麼。

記得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盧西亞諾·帕瓦羅蒂年輕時也就讀師範,畢業時,他問父親是當教師還是向歌唱家努力。父親回答他,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最終你只會掉到兩個椅子之間的地上,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帕瓦羅蒂背水一戰,選擇了歌唱。他忍受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痛苦,經過七年學習,終於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又用七年時間,得以進入大都會歌劇院。我很欽佩帕瓦羅蒂帕瓦羅蒂的選擇,儘管他沒有選擇做教師。要是帕瓦羅蒂選擇教師,而又夢想着做歌唱家,那才是一種可悲,既是他學生的可悲,也是他自己的可悲。對於今日的青年教師,迫切需要像帕瓦羅蒂那樣果斷地選定一把椅子,不做教師,就早日投入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當中去;要做教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來。如果到目前為止,對這個問題還沒有清楚的認識,那麼我要奉勸一句:用心地投入到目前的工作中來。工作是相通的。今天的工作對於明天的工作永遠不會沒有價值。今天有了工作而不好好去做,那才是個大失誤。不管以後做什麼,今天認真工作所得到的感受和體驗,對今後人生絕對有用。哪怕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崗位。日本政府的郵政大臣野田聖子面對記者談起當年第一份工作。她妙齡少女時第一份工作是什麼?洗廁所。面對這份不喜歡的工作,野田聖子想過放棄,然而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並且痛下決心: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洗廁所最出色的人。但是,她並沒有一輩子洗廁所,並且做了郵政大臣。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種學習經驗的良好方式,每一份工作都充滿着巨大的機會。況且教育既是情感又是紀律,既是專業又是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其包容性是強大的。

年輕的老師們,不管未來怎樣變遷,坐定目前的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這是無愧於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最好行動。而當你心無旁焉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也就離你遠了,機會和賞識也離你不遠了,人生的精彩也離你不遠了。你應該知道,先人把教育喻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絕不是無病呻吟的讚譽。

2、守候精神的天堂

年輕的老師們,我不知道當年你們各自出於怎樣一種境況選擇師範,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我必須慎重地告訴你,這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在這樣一個經濟社會裡,在這樣一個很繁華也很浮燥的經濟社會裡,選擇教師也就選擇了守候精神,精神的天堂。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追求分兩個方面,物質的和精神的。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質資料作保證,衣食足而知榮辱,對大多數人來說,精神是在物質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才去追求的。叫人高興的是,今天的教師在物質上的生活已經超越「衣食足」,不少地區的教師收入達到了中上水平,一些地區的教師已經開始籌劃購買、甚至已經擁有屬於自己的私家車。儘管教師地位不斷上漲,但我必須告訴你,年輕的老師,教師這個工作是以精神的追求為主的。我們的物質保證由國家供給,有了這樣一種保證,我們就能沉下心來做精神的追求。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如果你想在教師這個行業里成為物質上的大亨,那麼我真誠地勸告你,你入錯了行,最好趕緊離開教師這個隊伍,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尋求物質的膨脹,那不僅會無功而返,而且會和整個校園有着本質上的衝突。我想強調的是,如果你的志向是搞物質搞經濟,那麼,你千萬別繼續窩在校園裡,這對你、對學生以至於對周邊的同事、對學校的領導都是一種不經意的傷害。對學生來說,寶貴的只有一次的童年和少年,就在你手裡給浪費了,這是人生最可怕的浪費啊;對你自己來說,只有一次的寶貴的青春就這麼消耗了,這同樣是一種可怕的浪費;學校領導對於不能靜下心來做教育的教師,會覺得很頭疼,他們會想辦法幫助你做好教育,而你會認為這是領導故意找碴兒,於是衝突不可避免。

當然,追求有形的物質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目標之一,只要是正當所得,這一點,即使是教師也絕不要難為情。在這個世界上,有形的物質往往更能給周圍的人帶來一種視覺上的衝擊,體面的生活能證明你比別人過得更好,能夠給我們帶來自尊和驕傲。但是,一個人如果只追求物質生活,沒有任何精神上和靈魂上的追求,這一輩子就會過得去既不充實也不划算,就會淪為被物質所奴役的人,這就像戴上了鼻環的牛,永遠失去了在人生原野上奔跑的機會,生活即便富有,但決不會優雅而富有內涵。我們可以環顧一些知名企業,真正的企業家到最後總要做他的企業文化,要把企業做到文化的層面,這說明人的本質的追求是精神,離開精神追求的物質只是一種活法,絕不可能上升到人的本質意義。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倒是有很多優秀的人以精神的追求為主,他們的物質生活可能很貧乏,但是他們的名字連同他們自身煥發出的精神,在以後漫漫人類社會的歲月里熠熠生輝。因此年輕老師們,即使你曾經把教育當作一個賺取工資的工作,即使你曾經想着不做教師但又苦於不能拋棄這棄之可惜的「雞肋」,我還是想說,你還可以有一種選擇,那就是投入地去做一個精神的追求者,這同樣可以讓我們生活得體面而自尊。

年輕的老師們,財富的滿足其實在於一種比較。你和誰比較,你就產生怎樣的心態,你和老闆比,你會覺得物質和金錢是如此地相形見拙,但你和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相處三個月,你就會感謝上蒼對你的恩賜。然後,你再折衷地想一想,目前教師的收入不僅有着中上等的生活,還有着如此可觀的精神追求,作為人,我們這樣屹立於世界上,不也挺值得?

3、教育值得你做

一個已工作的學生來信說又要換工作了,說換工作前覺得將要得到的那個工作不錯,而真跳到那裡,又覺得與前一個工作差不多。換來換去,跳來跳去,總沒有自己從心底里期盼且熱愛的工作。我回信說,這世界上有很多人一直在不斷選擇工作,有很多人一直做着自己不喜歡但必須要做的工作。我說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當工作做,這實在是一種幸福——就像找到自己真正能愛一生的人一樣。我說其實很多時候是這樣的,當你投入地去工作的時候,你就覺出這份工作的意義和樂趣,正像當你戀愛的時候覺得戀人是那麼可愛。工作,是人生的又一個相伴相隨的伴侶,如果你從來沒有投入地去愛過,你又怎知目前的工作不值你愛呢。我說,先投入地愛你的工作吧。

講起這段往事,是有青年教師很坦誠地說,我不喜歡做教師,怎麼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對工作的情感是在工作中產生的,這就是「干一行愛一行」的由來。要從事自己「一見鍾情」並喜歡一輩子的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尋覓了一輩子仍舊兩手空空。「人就這麼一輩子」,幾十年光陰忽爾就在尋覓中消失了。年輕的老師們,你要相信,人生的任何一項工作都是有意義的,更何況教育是這樣一項事關「人」和社會未來的工作呢?當你以滿腔熱情投入工作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比起其他工作,教育有着更多的樂趣和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多重的。你感受着自身成長,你的文章發表了,你上的課受到大家的讚譽,你的工作受到了各級部門的肯定,你快樂,你幸福;你還感受着學生的成長,相處幾年,孩子長大了,學問長高了,人也懂事了,濟濟一堂那麼多孩子,時不時有孩子發表習作、比賽獲獎及做出令人感動的事來,你快樂,你幸福;我們的工作面向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孩子,天長日久,和孩子之間產生純潔的情感,節日你收到孩子的祝福,生病收到孩子的關懷,一進校門就能聽到孩子真誠的問候,畢業的孩子抽空還會來看望,你快樂,你幸福;一個孩子身後就有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當孩子在家誇獎老師這好那好時,就有一個又一個家庭、家族在認可你、支持你和誇獎你,走在街上,生活在人世間,你會得到那麼多人的問候和幫助,你快樂,你幸福。——而要發現這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當你用心投入地去做教育的時候,你會發現教育原來有這麼多叫人流連忘返的領域,教育原來可以做得這麼有滋有味,這個時候教育的幸福會自動來到你身邊。我還想說,沒有哪一個工作會預先支付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當你第一次上班見到學生,同學們用純真的眼迎候你,那眼神支付了一切。

人生應當追求幸福和價值的體現。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絕好工種。問題是許多年輕教師把自己擁有的視為垃圾或累贅,而把別人手中的好東西,視為珍寶,暈頭轉向地跟着別人家而隨手丟掉自己擁有的非常珍貴的東西。我當然知道就目前來說,教師的收入不高影響了很多青年教師對教育的感情,我無法多言。我只想引用這句話作為答覆:「如果你只為薪水而工作,你的生活將因此而陷入平庸之中,你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工作的目的雖然是為了獲得報酬,但工作能給你帶來的遠比工資卡上的工資要多得多。」

4、你行,你可以

年輕的老師,我想對你們說,千萬不要把人生狹隘地理解為,有多少錢就有多少成就。假如你身邊有人中獎得了1000萬,你會羨慕但絕不會敬重。敬重和羨慕是兩回事。我們之所以敬重一些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不僅因為他擁有雄厚資產,更重要的是他在打拼企業過程中所表現出卓越才能,更重要的是他的企業為解決工作崗位等等所做出的社會貢獻。人生成就,重在「有為」而非「有錢」,儘管我們都知道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現代教師,我們完全可以成為一名有為者,成為受人敬重的人。我們每教一個班級,就為一批孩子一批家庭一批父親母親乃至爺爺奶奶做出實實在在的「為」,我們教書育人一輩子,就做了一輩子有為的事。年輕的老師們,不管經濟大潮如何席捲而下,面對人生,我們仍然可以百分之百地堅信:我們能成為「大寫」的「有為」的人。

請相信,誰都可以做自己的成功者,你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你知道博格斯——這個身高只有1.60米的小個子嗎?你相信他曾是美國NBA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嗎?小時候的博格斯立志要做NBA籃球隊員,那時,有多少取笑他的人。嘲笑面前博格斯沒有後退,他以更加刻苦的方式練球,並在練習中發現矮個的優勢,行動迅速、靈活,像子彈一樣;運球重心低,不會失誤;個小不引人注意,抄球時常得手。現在,當年嘲笑他的人都這麼炫耀:小時候,我經常和博格斯一起打球呢。你看,即使像博格斯這樣「先天不足」的缺點都能以後天的努力來揚長避短,何況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往往並沒有如此致命的先天缺陷呢。有個成語叫做「笨鳥先飛」,我越來越認為,這個成語可以改為「笨鳥肯飛」了,就我身邊的青年教師而言,他們的致命弱點恰恰是不想飛、不肯飛,怕外面的風雨,怕太陽的熾熱,怕路途的坎坷,怕黑夜的漫長,怕身心的疲憊,怕失敗,怕出醜,怕這怕那,怕到最後,人生都淹沒在「怕」的海洋里了。請記住另一個成語:勇者無敵。成功說來就這麼很簡單,面對一項事務,能勇敢面對,請你開課,你勇敢接受,請你大會交流,你勇敢接受,每一次接受或許都是一次陣痛,但同時亦是一次無可抵擋的成長。告訴你,成長的代價就是接受挑戰。此刻,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接受了幾次工作的挑戰、生命價值的挑戰?

青年老師們,我還要告訴你,從現在開始「起飛」,絕不算晚;從現在「起飛」,你的教育人生一定能夠精彩美好。「十年磨一劍」。成就一個人生需要的周期僅需十年。十年後,你才幾歲?在我們身邊時常有這樣的青年教師,聽說要開課,生活得連吃飯都沒有味道了;聽說要交論文,苦惱得仿佛進入了舊社會。勉勉強強上了課,交了文,復又「瀟灑」。下一次聽說要開課,又愁了;聽說要交論文,又苦海無邊了。這樣做一輩子教師,這樣走完一個人生,有何意思?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心態下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生本身會給孩子帶去怎樣的影響?從此刻開始起飛,即便奮鬥中痛苦十年,也比痛苦中麻木一輩子強上百倍。有位老人68歲去日語班學日語,她說媳婦是日本人,兩人不能交流。很多人勸她說過2年就70了,算了。老太太說如果不學,明年我會是67後年會是68嗎?兩年後這位老太太坐在家裡和媳婦開心地聊天交流着。面對這位老太太,年輕的你,還等待什麼, 猶豫什麼。

5、有意義的快樂

有一個富翁到海邊去度假,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也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就問:「你為什麼不去掙錢?」乞丐問:「掙錢後幹什麼呢?」富翁說:「再去掙大錢。」乞丐又問:「掙大錢後幹什麼呢?」富翁說:「像我一樣到海邊來度假。」乞丐反問:「我不是天天都在海邊度假嗎?」我當然能讀懂這故事。但我不能贊同其間所蘊涵的意味。同樣是海邊「度假」,一個海邊長大的人,一個外地來遊覽的成功商人,所獲得的心靈的快樂,以及這快樂所蘊涵的狀態與價值是不同的。前者是阿Q,後者是歷經風雨見彩虹。

生活中快樂有多種,人,應當追求有意義的快樂。我經常看到身邊的年輕老師,所追求的是一些無意義的快樂,他們以打牌搓麻將、逛街喝老酒等消磨時間之事為樂,樂是樂了,樂過之後,什麼也沒有。我很痛心。人之為人,一輩子幾十年,去頭去尾,真正的有效生命時間是那麼短,如果以耗散生命美好光陰為代價,所得到的又是無意義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樂,這何止是可惜?每一個年輕生命都是一個能量儲蓄很強的電燈,這些燈光完全可以為別人照出一條路來,自己也會因這條路的存在而快樂,遺憾的是,我們往往把寶貴的能量用在了很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所有的年輕人都以為自己的能量是無限的,事實上,每一個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當他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無可挽回的機會已從身邊溜過了一次又一次,此刻想抓,才發現力不從心。我想說,真正的有意義的有生命價值的快樂,是建立在事業的追求上的。沒有事業追求這個基礎,快樂就是無根的萍,終究不會長久,終究只是一時之歡。教育單位又叫事業單位,每一個教師一跨入教育隊伍,擁有一份工作之際又擁有一份事業。年輕的老師們,我想告訴你,這實在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你應該知道,這個世界上曾經有很多偉大的人,他們一方面追求自己的事業,一方面又不得不為自己的衣食住行幹活,他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不停穿梭,過得窮困潦倒。馬克思,這個人的思想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章,他生前,沒錢買郵票寄信件,沒錢為生病的孩子治病,導致孩子病死;曹雪芹,這個留下了讓中國人研究了一輩輩的《紅樓夢》,生前過的是果不飽腹的日子;華羅庚,這個永遠寫進數學歷史的人,一家五口曾過着同吃一個雞蛋的生活。工作和事業合而為一,解決生存問題的同時讓人一心一意地做事,多好。於是,我們把教育做好,對學生有交代,對社會有交代,也對自己有交代,我們也一定由此能擁有更舒心的生活。

美國著名繪本作家謝爾·希爾費講過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圓缺了一角,他很苦惱,於是出發去找缺了的一角,他一邊走一邊哼着歌,他缺了一角,走得很慢,卻正好能與小蟲說說話,聞聞花草香,運氣好的時候,蝴蝶會落在他身上。一路上他很快樂,後來他找到了一個與他相配的角,他們合在一起,成了一個圓,圓滾起來很快,快得不能停下來和小蟲說話,也不能聞聞花香,也沒有蝴蝶會停在他身上了。圓想了想,就把那個角放下了,繼續走自己的追尋之路。快樂其實來自於永不滿足的追求,一旦滿足了,什麼也不缺了,成了一個圓了,真正的快樂也就消失了。永遠在心中藏着一個追求的夢想,永遠有一個高於現實的烏托邦,那是有意義的快樂的心靈源泉。年輕的老師們,我還想說,追求教育的快樂是一種高尚的快樂。或許在這樣一個教育異化相當濃重的特殊時代里,教師有着更多的煩惱與痛苦,卻也因這,追尋教育的快樂變得令人敬佩。一伸手就能獲得的利益,不會是真正的利益;一伸手就能獲得的快樂,或許是陷阱,當我們在事業的追求中歷經「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心態,這個時候,快樂才會真正簡單而透徹,笑聲才會燦爛而厚重。

6、不僅用手工作

阿基勃特是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小職員。他外出住宿或寫信聯繫等一切需要動筆的時候,都會署上「每桶四元」幾字,同事送其綽號「每桶四元」,真名反沒人叫了。董事長洛克菲勒獲悉此事,會見了「每桶四元」。後來阿基勃特成為下一任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董事長。論背景,比阿基勃特好的人多的多;論起點,比阿基勃特高的人多的多;論資歷,比阿基勃特強的人多的多;論能力,阿基勃特也不見得是全公司第一,然而就是他成為下任懂事長。阿基勃特的人生轉變,源於他不只用手工作,更是用「心」工作。任何領導者都是喜歡用心做事的人。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必然富有創造的活力——誰會喜歡對工作冷言冷語的人呢?誰不喜歡富有創造性的員工呢?

然而我時常悲哀地看到,一群富有朝氣的青年教師把教育當成體力活,用「手」機械乃至殘暴地工作着。我始終認為教育是所有工作中最具創造含量的工種之一。教育一旦異化為「手」的工作,教育和教育者也就走上了一條了無生趣的不歸路。年輕的老師們,教育是一項智慧的工作,祂擔負的雕琢靈魂的事業和上帝一樣偉大。以體力活對待祂是一種****。我們應該時刻審問自己,今天所處理的事是否有了新的方式,今天所上的課是否出現了新的景象,今天和學生的交往是否有了新的故事,今天是否發現了學生新的變化,今天是否吸收到了新的東西……教育絕不能只用手工作。教育時刻需要心靈的介入。工作之前用心,工作之時用心,工作之後用心,用「心」,應該成為一種工作的習慣。只要用心,不管什麼工作都能做出創造來。不管什麼工作,機械性作業永遠做不出業績來。也有年輕老師說想用「心」工作,可思來想去就是沒有「心」方法。如上課,想用上出點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麼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如處理突發事件,想以人為本,可就是想不出解決這事的好主意好途徑。這就要學習。學習能引進活水,不學習,心泉就會枯竭,工作也就無「心」可用。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讀書,可以是與同行討論,可以是觀摩名家實踐課例。相比而言,讀書是最自由、最經濟的,與同行討論需要別人參與,觀摩名家課例更是要「遇」和「求」。把書讀成一種習慣,教育就會從呆板走向生機,從機械走向靈活。我還以為,拿起筆來是促成用「心」工作的有力武器。寫作的過程首先是思考的過程。「不僅用手工作」,核心是把思考引進工作。寫作不僅從形式上催逼思考,更能把思考帶進深入,走向思想。

年輕的老師們,我們都知道生搬硬套、死搬教條是可笑的。然而我們又往往不知不覺地沿用同樣的方式方法,去面對不同情感狀態不同年齡特徵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教育是面向心靈的工作,惟有用「心」做教育,才能心心相印,煥發出教育的人文精神來。最後,我想再補充一句,把「用心」工作說得細碎一點的話,那就是愛心、同情心、責任心和上進心。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個真正的人,面對工作和人生,是隨時帶着這四顆心的。

7、一根針的力量

大家都有這體驗,一粒鐵珠,卻很難穿透布匹,一根針很細,很輕,卻能輕而易舉將布匹穿透。這是一根針的力量,其全部奧秘在於針把渾身力量集中到一小點上。人生就像是那塊鐵珠,有足夠的重量、力量穿透那扇用華美布匹做成的事業之門,結果是,很多人窮其一生都未能穿透這塊布匹,根源往往是人忘了把力量集中到一個點上,今朝把力氣花在這兒,明日把氣力花在那兒;今朝在這挖一個坑,明日向那掘一個洞,到最後,沒一口屬於自己的、能源源不斷冒出清泉的井。

每一個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一生往往是干好了一件事,畫家干好了畫畫,作家干好了著作,鋼琴家干好了演奏,美食家干好了品嘗,評論家干好了評論,教育家干好了教育。萊特兄弟為着飛機上天,一輩子搞飛機,沒時間結婚,他們說:「我們沒有時間既照顧飛機,又照顧妻子,只能幹好一件事。」萊特兄弟的話是幽默,也折射思想的光彩,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要想做出一番事業來,就必須一心一意。有人評價比爾·蓋茨之所以成為全球首富,因他除了軟件什麼也沒有做,他專注地做他的軟件,做到了別人望塵莫及的地步。全世界最著名的刮鬍刀是吉利牌,吉利公司只做刀片和刮鬍子泡沫,一個刀片打遍天下無敵手,一個刀片做到了50億美元的股市,這就是集中到一點上做出的驚人業績。做任何事都必須有這樣的專注,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做刀片的時候就做刀片,做軟件的時候就做軟件,做教育的時候就做教育;做刀片的時候眼睛裡只有刀片,做軟件的時候眼睛裡只有軟件,做教育的時候眼睛裡只有教育,養成了這種做事的態度與心境,一個人做事的時候就能像針一樣尖銳,無堅不摧,一個人做事的時候也就能不受外界紛紛擾擾的影響,就能心如止水,就能靜下心來做事,人一靜,一專注,做事的時候就易產生智慧,這就是佛家講的「靜能生慧」。智慧的靈光一閃現,成功也就近在咫尺。小的時候,母親經常叫我燒開水。每次她都會叮囑我,要認真燒火,不能離開灶堂,火一會着,一會滅,燒不開。有幾次,我一邊燒火,一邊溜出去和夥伴玩,玩一會,再回灶堂添一把柴,這樣的時候,燒開一鍋水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多花好幾把稻柴。人生事業如鍋中煮水,認真地守着鍋燒火,事業之水就沸騰得快,東張西望,心不在焉,鍋中水剛有點溫度,底下火卻滅了,回過神來,再起火,鍋中水又有些溫度,火焰卻又下去了,甚而有時,人離開鍋都不知跑啥地方去了,回來時自然又冰涼,復起鍋點火,水快開了,也不知什麼緣故,一不小心,火又滅了。如此周而復始,水沒燒開,生命的柴火卻已用完。有一句俗話叫「十年磨一劍」,這話說得沒錯,一個人能守住自己的事業之鍋,專心致志地煮上十年,那麼不管鍋里的是鐵水,還是銅水,都能沸了。這段經歷現在想來很有意味。人生很多大道理都這麼簡單地蘊藏在農民樸素的言行里。年輕的老師們,專注地工作,專注地做教育,我們不僅能把教育這口井挖好,還能體驗到挖井的過程的快樂,就像萊特兄弟,他們的快樂不僅來自飛翔的成功,更來自探求的過程。

8、盡在一念間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處於一念之間。面對學生調皮搗蛋、惹事生非,你選擇粗暴也就粗暴了,你選擇冷漠也就冷漠了,你選擇微笑也就微笑了,你選擇智慧也就智慧了。冷漠久了,你就成了一個冷漠教師;粗暴久了,你就是一個粗暴教師;微笑久了,你就是一個愛心教師;智慧久了,你就是一個智慧教師。

一念之間的選擇就是一念之間的人生。一念之間的錯誤可能會鑄造成一生無法更改的錯誤。一念之間,來得快、去得快,容易選擇錯,因此要不是天塌下來必須馬上頂住的事,最好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哪怕1分鐘或30秒。人是能思考的動物,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點。優秀教師,不過是發怒的時候多想了一下,選擇了微笑;成功教師,不過是人云亦云之際多思考了一下,選擇了自我。一次語文調研,調研卷題型變得很厲害,一老師問我有何看法。我說:「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語文學習無非多讀多寫,舍之,無好途徑。一念之間要緊的是有自我,不要跟着風跑,風吹到東,你的念也跟着跑到東;風吹到西,你的念也跟着跑到西。跑來跑去,結果沒了自己。有甲乙兩人在同一公司做事,卻常受人欺負,很痛苦,問大師該不該辭職。大師閉着眼睛,隔半天,吐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回到公司,甲遞上辭呈,回家種田,乙呢,安然不動。轉眼十年過去。甲以改良品種加現代方法經營,成了農業專家;乙留在公司忍氣吞聲,也熬到經理職位。一日兩人邂逅,談起當年事。甲道,大師說「不過一碗飯」,哪裡不能吃飯,何必死守公司。乙道,大師說「不過一碗飯」,少計較少賭氣,不過混碗飯吃,何必辭職回家。兩人又去拜望大師,大師閉着眼睛,隔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且不管兩人一念之間究竟誰的選擇更好,兩人選擇之時都動了自家的腦,都有自己的主意,這點值得我們注意。從故事結局來看,兩人後來各有發展,我想這與他們都有自己的「念」有關。

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想故事中要是有甲乙丙三人,會不會出現第三個「念」——丙,他心在公司、人在外面,拿公司工資之際又想有另外一些好處。據我觀察,我們這塊陸地上選擇丙的活法的人,所占比例可能不少。這恰是故事中提都沒提的。是不是故事以這種方式暗示我們此類活法不值一提?人生自然不是簡單似「二選一」「三選一」,想開去,會有丁,會有戊、己、庚、辛、壬、癸,會有無數種可能的存在。這些還可能都披着迷惑你的外衣,讓你無法分辨哪是真哪是假、哪是美哪是丑、哪是善哪是惡——秦檜是個大壞蛋,但當年跟着他做事的人可有一大群、兩大群、三大群。人生迷航就變得真實而可能。年輕的老師們,今天對我們來說什麼都是陽光——我們的青春本身就是陽光,我們是帶着陽光走的人,然而,很不經意的,我們就會走出陽光歲月,能給我們陽光感受的只有那人生路上做出來的溫暖如太陽的成就。在這個世界上,做教師有很多種,把教育當作休息的有,把教育當作一個穩定收入的有,把教育當作第二產業的有,把教育當作跳板的有,把教育當作事業的有,把教育當作生命的有,一切看似那麼漫長,才會有結果,其實,一切就在每一瞬的一念之間。每天你都選擇面對孩子微笑,你就是愛的教師;每天你都選擇不拘泥昨天,你就是創造型的教師;每天你都選擇把全部時間投入教育事業,你就是事業的大師;每天你都選擇以生命做教育,你就會是教育的大師。

日本有很多人在汽車雜誌上看到一項調查信息:日本汽車推銷員拜訪顧客的成交比率為1/30。很多人看到了覺得這個工作不好做,每次推銷的成功率只有3.3333%換言之;有一個人卻這樣想,照這樣推算,拜訪30個人就會有一個人買車,多好。這人就是日本日產汽車推銷王奧程良治。同樣的情況,不同的念頭,產生不同的態度,也產生不同的結局。學校給兩個年輕老師以很重的工作任務,一個老師覺得這是學校領導故意整我,讓我做這麼重的工作;另一個老師則想領導這麼看重我,把這麼難、這麼重的工作給我,我一定好好干。最後哪個人成功了,不用我說了吧。一念之間竟然如此奇妙,如何想,如何念,決定權還在你

9、我們為什麼越來越累

越來越多的教師抱怨教學忙、教育累。這與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有關。人們對教育的要求比以往高是好事,正像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體現了社會進步、是好事一樣。但是,要求愈高,是否表示所做的事就必定愈累人呢?未必。比如現在的汽車比以往的汽車質量好了,要求高了,好像汽車製造公司的人並沒有抱怨忙累了多少;再如計算機現在是越來越小巧和精巧了,似乎也沒有計算機廠家的員工抱怨工作比以前苦了多少。其間原由,值得琢磨。汽車的質量要求高了,員工的技術技能也隨之上去了;計算機出現了新產品,員工隨之對新產品的生產迅速適應,一句話,隨着產品要求與質量的提高,員工的技術技能也在提高,故而員工們並沒有覺得不適應,跟不上。回頭看教師們的抱怨,從個人內在因素上去找,恐怕還在於沒真正提高自己,教了十年二十的書,很多教師的經驗和技能還停留在當年的那個層次和水平,用當年的技術和思想做現在的要求與質量,不覺得忙、累,那才怪呢。

我看到現在的青年教師,工作的時候似乎也蠻忙,忙着批作業,輔導學生,忙着準備明天的課務,忙着下一回要交的各種考核資料,工作之餘也去忙各種沒有實質進展的學歷進修,始終看不到他們發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時候,始終看不到他們拿起書來沉浸着讀一讀的時候,就不能不擔心他們十年後會遭遇到怎樣的忙和累。或許還不是一個「忙」或「累」字能了得。一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廠找到了工作,報酬不錯,工作條件也好,他很珍惜,下決心好好干。第一天,老闆給他一把利斧,並給他劃定了伐木範圍。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樹。老闆說:「不錯,就這麼幹!」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幹得更加起勁,但是他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覺得很慚愧,跑到老闆那兒道歉,說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了,好像力氣越來越小了。老闆問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麼時候?」「磨斧子?」工人詫異地說:「我天天忙着砍樹,哪裡有工夫磨斧子!」這故事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最經典的詮譯了。那個工人感覺砍伐吃力時該想到去磨刀,同樣的,當我們覺得做教育工作吃力、感覺忙和累時,也應該想一想有多久沒充電、沒磨刀了,而不是一味抱怨現在的教育要求怎麼這麼多、這麼高,要求多、要求高是好事,是教育走向開放與發展的必然。教師充電、磨刀,讀書是最好方式。一個老師,不管你是語文老師還是數學老師,不管你是體育老師還是音樂老師,首先應該是個讀書人——小時候我們把「上學」叫做「讀書」,如果老師不是個讀書人,那麼又怎麼說我們是去「讀書」呢?

當然,這個讀書不是各種函授班裡混文憑,是真正靜下心來,捧起書來,用心靈去閱讀,吸收營養、滋潤精神,提高眼光、開拓視野、改進行為。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書如大浪掏沙。要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到自己百讀不厭、心領神會、酣然望歸的書。一碰起它,仿佛進入了精神的純淨天空,忘了失意和迷惘、煩惱和嫉妒、慌亂和愁苦,這樣的書,就是我們人生的磨刀石。

10、在困境中超越

有這樣一部關於熊貓和北極熊的電視片。熊貓和北極熊有共同的祖先,由於氣候變化,同一祖先的熊,一批移到中國四川的溫帶地區,另一批移到北極的寒帶地區。按一般邏輯,進入寒帶地區的熊會凍死、餓死,溫帶地區的熊會很容易活下來。結果卻相反,由於環境好,熊貓由以前比較兇猛的物種變成好吃懶做、瀕臨滅絕的動物。因為熊貓退出了競爭機制。溫帶地區食物多,食肉動物也多,老虎、獅子和狼們常和熊貓搶食物,熊貓搶不過它們就不吃肉了,改吃草。食草動物也多,熊貓決定連草也不吃了,吃其它動物都不吃的竹子。這一下它犯了致命錯誤——它選擇了唯一的食物來源。當竹子越來越少時,就有大批的熊貓被餓死。最後全世界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隻熊貓。北極熊卻在北極生活得很好,比任何動物都更兇猛,體重也比熊貓大兩倍。它本來是陸生動物,但最後能在海中游泳長達幾小時,且能捕食水中生物,實在沒東西可吃,能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極冬眠,北極生存環境的惡劣導致了北極熊強健的體魄,和強大的生存能力。

這個電視片有一種經久難忘的震撼力。絕境和安逸面前我們會選擇什麼?是的,我們大都會選擇安逸,卻不知安逸了,也退化了,佇足不前了。想想真是這樣,學校要參加某會課活動,要派人上公開課,你不想去,他不想去,最後某人去了,覺得這人這段時間有苦受得了;要參加某教育教學研討活動,要有人要準備發言,你推她,她推他,推來推去,敲定了一個人,這人困苦了好一陣子。這麼苦累了三五載,當年這個黃毛小子或丫頭,居然從人群中冒出來了,成了名副其實的佼佼者。我們這兒有句古話,小時苦不是苦、老了苦真是苦,年輕的時候吃點苦不算苦,而是一種錘鍊,一種成長,錯失這個生命最結實最富耐力的季節,人就長不大了,成不了業了;老了,再切身體驗到「老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生命到蠟燭的盡頭,想奮鬥也不成了,沒這點耐力,沒有火熱、激情四射的軀體做物質保證了,這種晚年悔恨與悽苦碾展心頭,其苦莫名。俞敏洪先生有句話,艱難困苦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難的開始。教育這個工作彈性很大,一天工作量,用三五個小時能做,用8小時好做,用12小時可以做,你選擇安逸的三五小時,時間會給你帶來最嚴厲的懲罰;你選擇10小時甚至12小時,時間會給你帶來最溫馨的獎勵。現在有的老師說我當不了一線教師,退做二線教師;做不了二線教師,我轉個職工崗吧,看圖書室,也很舒服。這種人生路總讓人想起熊貓不吃肉吃草,不吃草吃竹子,最後,竹子沒有了……

年輕的老師們,生物學家做過實驗,同種生物放在兩種不同的環境中,一種是非常舒適的環境,一種是要通過努力才能取得事物的環境,最後的結果永遠是生活安逸的生物不是早死就是病死,而在惡劣環境下的生物卻過得非常快樂而且長壽。人也是一樣,凡是那些在艱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都是比較堅強、有活力並能取得成功的人,而在舒適安逸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通常都是沒什麼出息的人。聰明的你,做出自己明智的選擇吧。

11、生命永不貶值

一位著名演說家高舉着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人群,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着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說着他將鈔票揉成一團,問:「誰還要?」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腳,並用腳碾它,然後他拾起地上那張又髒又皺的鈔票,說:「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演說家說:「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已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髒或潔淨,衣着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記住,生命取決於我們本身。」

是的,那張20美元的鈔票無論怎樣蹂躪都依然值20美元。事業不會是一帆風順。福兮,禍之所伏。一帆風順的事業往往蘊藏着危機。面對生活的種種蹂躪,人們以為自己,不行了,完蛋了,別人肯定以為我是個孬種。——是的,如果你就此不爬起來,就此窩在跌倒之處悲哀,起初或許有人投來同情,時間一長,投來的只會是鄙夷。我想告訴你,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因為你已收穫失敗。成功帶給人的是榮譽——人是很容易在榮譽面前失去方向和繼續前進的勇氣的動物,惟有失敗,真正給人帶來進步的思索。年輕的老師們,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個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幾次投稿都石沉大海,請你依然記得,你沒有貶值,而且,在這些磨練中你已得到升值,只是這價值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而已。重要的是堅持下去。你應該知道,種在泥土裡的花,一些在春天綻放,一些在夏天綻放,還有一些在秋天綻放,這個時候你或許擔心了,馬上就冬天了,我的花怎麼還沒有開呢?你知道嗎,你種的是梅花,只有到了冬天,才綻放其傲雪的丰姿。

有個人在股市上闖蕩多年,起起浮浮,最後得身無分文。在眾多人眼裡他一無所有。但他不這樣認為,他說自己雖身無分文,但在股市系列鬧劇中學到很多東西。他把自己推薦給一個大戶,說可以為大戶操盤及出謀劃策。大戶問他憑什麼要把錢乖乖地拿出來交給他——一個身無分文的股市失敗者,他說:「我雖然不能交給你什麼賺錢的方法,但憑我多年失敗的經驗,我可以準確無誤地告訴你,什麼事不可以做,做了一定損失。」大戶信了他。果然,他幫助大戶避免了多次大損失,再後來,他總結自己失敗的經驗和大戶的成功經驗,自己也獲得了成功。年輕的老師們,失敗不是一無所有,失敗是一筆人生財富,失敗,使我們有了經歷,經曆本身預兆我們走在事業之路上。可以說,99%的成功者都經歷一次次的失敗,只是他們懂得,失敗之後自己沒有貶值,他們知道,失敗100次,第101次成功了,這個生命就有了真正的價值。

年輕的老師們,千萬不要讓自己用寶貴的失敗積攢而來的人生價值,就此沉淪下去。那不僅是一種人生的遺憾。

12、邱吉爾說:「決不能放棄」

1948年牛津大學,邱吉爾應邀將在主題為「成功秘訣」的講座上發言。演講那天,會場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聞機構到齊了。邱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鳴般的掌聲,說:「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演講結束了。」說完他走下了講台。會場上沉默一分鐘後,爆發出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讀這個故事,我仿佛聽到來自半個多世紀前那持久而熱烈的掌聲,掌聲中我仿佛看到人們思索的眼神,頓悟的神情。邱吉爾的演講短暫而永恆。很多時候,不是走向成功的路異常艱難,而是我們自以為走不過去了,以為前面那個困難大得難以想象——是的,前進路上的很多困難是從我們心裡生出來的,這把心裡的鎖,把我們鎖得透不過氣來,把我們鎖得心力疲憊。知道嗎,古希臘人一直試圖達到4分鐘跑完1英里的目標,人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讓運動員喝真正的虎奶,讓獅子追趕奔跑者,但都沒實現4分鐘跑完1英里的目標。於是許許多多的醫生、教練員和運動員斷言:人的骨骼結構不對頭、人的肺活量不夠,人要在4分鐘內跑完1英里的路程,那是不可能的。這個從人的心裡生出來的斷言,讓許許多多很有天賦的運動員最終都沒跑出更好的成績。然而有一個人開創了4分鐘跑完1英里的記錄,證明了許許多多的醫生、教練員和運動員的斷言都錯了。這個人就是羅傑·班尼斯特。更令人驚嘆的是,一馬當先,引來了萬馬奔騰,之後一年間,又有300名運動員在4分鐘內跑完了1英里。訓練技術沒有重大突破,人類骨骼結構沒有改善,但一切改變了,改變源於羅傑·班尼斯特放棄努力,改變源於羅傑·班尼斯特打破了人自己製造的困難的瑣。人的追求一開始往往是激情洋溢,追求如果成功了,會有很對支持者、鼓勵者和褒獎者,最難的,是中間那段奮鬥的過程,那段需要「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的忍耐和堅持的艱苦歲月,這段日子裡,有時侯確實存在很多困難,有時候確實發生很多意外的因素,但是所有的困難加起來都不如我們能夠想出來的克服困難的辦法多,最可怕的困難和障礙,不在外界,而在我們心裡。

動物園有一隻小象,很小的時候它就到了這個動物園。飼養員用一根鐵鏈鎖在一塊石頭上,小象不想要這個障礙,它要自由,它掙扎,但是它還小,它還沒有這麼大的力氣,掙扎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它妥協了,它放棄了。漸漸地,它長大了,它成了一頭大象,它有足夠的氣力掀翻這塊石頭了,但是飼養員把它鎖在這塊石頭上時,已不再是小象的那頭大象,異常安靜地站在那裡,沒有一點非份之想。那塊石頭對大象不再有任何威脅,那種威脅來自大象的內心深處,那是心裡的障礙心裡的鎖。於是,放棄,放棄,再放棄;錯失,錯失,再錯失。年輕的老師們,請不要放棄,請不要在五年內放棄。朝着奮鬥的方向目標,堅持做上五年,你一定會做出屬於自己的一篇教育的天空。你要知道,美國總統的一屆任期只有四年,我們國家總理的一個任期也只有五年,換句話說,一個總理能否讓一個泱泱如中華的大國有起色,也只需看五年,我們做教育上的一個實踐點,五年,夠了。但是我想再次請你記住,這五年裡,不管發生怎樣的困難,你都要決不、決不、決不放棄。逃避困難意味着逃避成功,放棄意味着永遠不會成功,只要不放棄,就永遠有成功的希望在前頭等着我們。

五年,並不是很長。

13、重要的是什麼

接觸過不少青年教師,他們總以為自己底子不好,肯定做不成優秀教師。這個想法很普遍,是個普遍的錯誤。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工作中能否做出成績,態度占85%,知識和智力只占15%。那些自認為底子不好的教師最終什麼也沒做成,其原由表面看似乎印證了自己的預言,實際呢,正是這種先入為主的消極態度,把他們潛在的「人」的力量給封殺了。我知道有位特級教師,普通話不好,但他朗讀課文卻能催人淚下;我知道有位特級教師,師範畢業時的字很不好,但現在他的板書叫人讚嘆;我知道還有位特級教師,少年時碰上「文革」,沒讀多少書,但現在他的文化底蘊是那樣深厚。重要的是態度,積極的人生態度。請和我一起相信這句哲人的話:「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可以說就代表了他這個人。」積極的態度就有積極的富有生命意義的人生;消極的態度就只能收穫庸庸祿祿的無為人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應該有着不願虛度此生、想要獲得人生價值體現的強烈願望——這樣的人是值得敬仰的,不能充分體現、實現生命價值的人生,其生命價值從青年就一步跨入老年,年輕的老師,你願意自己的亮麗青春像泥土一樣匍伏一生?你不想在土地上長成花、長成樹嗎?

有位年輕人問蘇格拉底,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蘇格拉底要這個年輕人第二天早晨去河邊見他。第二天,他們見面了,蘇格拉底讓這個年輕人陪他一起向河中心走,河水沒到他們脖子時,蘇格拉底趁年輕人沒防備,一下子把他按入水中,小伙子拼命掙扎,但無濟於事。直到小伙子奄奄一息的時候,蘇格拉底才把他的頭拉出水面。年輕人來不及說任何話,先深深吸一口氣。蘇格拉底問:「在水裡你最需要什麼?」年輕人回答:「空氣。」蘇格拉底說:「這就是成功的秘訣。當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相你剛才需要空氣的願望那樣強烈的時候,你就會成功。」是的,當渴望成功的欲望像渴望延續生命一樣迫切時,工作就不是一種被動,而是自動自發。你就會自覺地保護自己的時間,而不是任由它消逝。很多情況下我們無法取得成功,歸跟結底絕不是底子薄、基礎差,我們年輕,我們身後有那麼多金燦燦的時光,它能彌補一切;最深層的原因是,我們對成功的渴望沒有那麼強烈,沒有強烈到可以用它來抵禦任何不良因素的侵襲。我身邊就有這樣的青年教師,他想去做一名成功教師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卻沒有堅強意志來守護自己生命的有效時間。休息的時候,他想看看書,寫點東西,這個時候電話來了,約他去打牌,他想拒絕,又不好意思拒絕,害怕別人說三道四。一天又一天,他的生命就消耗在害怕這些無謂的流言裡,他以犧牲自己的前途、追求和人生價值為代價去迎合、按別人的標準去生活。

重要的是行動。用行動來堅守自己的意志和方向。我想對年輕的教師朋友說,首要的行動,倒並非定是讀書、寫作,而是學會拒絕,拒絕無謂消耗生命的邀請,把生命的有效精力集中到一點,這是人生最重要的行動、最重要的功課。第二個行動是擇友。步入工作後,朋友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經常交往牢騷滿腹的人,你就可能成為牢騷滿腹的人;經常交往滿頭滿腦「錢」字的人,你就根本無法正確對待人生價值、對待教育人生的價值;如果你的朋友是積極向上的人,你就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如果你的朋友對教育充滿摯愛,你就會成為一個對教育充滿摯愛的人;如果你的朋友對教育充滿着智慧,你就會成為一個對教育充滿智慧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朋友往往蘊藏着什麼樣的未來。

14、價值三十萬元的觀念

教育工作支蔓紛雜,致使很多教師回顧一天時,似乎很忙,又好像啥也沒做,墊起歲月砝碼的日子,就這般消逝於平庸的忙碌里,忙了三五年,驀然回首,生命除了收穫一把年紀,別無所獲。我們都會教給孩子「碌碌無為」這個成語,此刻這成語又是如此真切地形容着我們教育者本身的生命狀態。現代教師需要在蠟燭燃燒照亮學生的同時擦亮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需要改變,改變工作的狀態和人生行走的方式,改變蠟炬成灰後連淚也幹了的啞喑人生。

有沒有方法能提升我們的工作時效和人生價值呢?我們來看這個故事。

管理專家李艾米去拜訪伯利恆鋼鐵公司的總裁查理·施瓦伯先生。李艾米表示,讓他與公司的每位經理談15分鐘,他即可改善公司的效率,增加公司的銷售額。施瓦伯問:「這要花多少錢?」李艾米說:「你不用馬上給我錢,等你認為有效果了,你覺得值多少錢,寄張支票給我就行了。」施瓦伯同意了。於是李艾米與每位經理談了15分鐘,談話內容很簡單,專家要求他們在每日終了時,將次日需要完成的6件重要工作寫下來,並依重要性順序編號;次日早晨從表上第一件工作開始,每完成一項便將它從表上划去;若有當日未完成的工作,則列入次日的表中。每位經理須切實執行三個月。三個月後,查理·施瓦伯寄了張價值30萬人民幣的支票給李艾米——他認為值得這個價。

把第二天要做的事寫下來;當天沒做完的時放到第二天。這樣做的好處是給自己施加壓力。一個今天善於給自己施加壓力的人,必定是明天的成功者。查理·施瓦伯先生為此觀念付出了30萬,付出有付出的好處——付出了就能堅持去做,以獲取更多的回報。年輕的老師們,我所擔心的,正是現在你沒有付出、輕而易舉獲取了這個價值30萬元的觀念和策略。輕易所得的東西,人往往不會珍惜,你沒有付出,故而你會不屑一顧,照着做了三兩天,又把它晾在一邊。白居易知道吧。有一天,他聽說一位得道禪師學問高深,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見,見到禪師,求教道:「師父,我如何才能得道?」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又問:「這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呀,怎說是道呢?」禪師回答:「三歲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難奉行啊。」是的,大道至簡,簡單了,世人不希奇了,以為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東西不會是啥好東西。這是多麼可惜的錯誤。其實,年輕的老師們,「堅持就是勝利」是一句真正有用的人生緘言,想想,要不是愛迪生失敗了上萬次仍堅持下來,或許這個晚上仍處於黑暗之中。

從明天起,不,從此刻起,把你要做的事寫下來,無需要6件5件,只需3件,想辦法把這3件要緊的事做完,做不完,用業餘時間去補,教師這職業說業餘時間有還真有不少,至少有那麼多的假期。魯迅先生談及其成功秘訣時說他連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上了。成功總是青睞那些用情專一的人,當你把業餘時間都用來拼搏成功時,成功怎不被感動得投懷送抱呢?年輕的老師們,就是這個觀點、這個策略,它會使你更有效地使用時間,它會告訴你,利用時間不是單純地看工作時間內是否充滿了各種工作,更在於工作時間以外尋找時間繼續工作。堅持做上一年,連你自己都會發現:我好像變了

15、缺點的背後

有位語文老師很自卑,他說他沒有一口流暢綿厚的普通話,也不能像一些老師那樣瀟灑地畫出小橋流水人家;他說他製作和運用多媒體也不熟練,也不能像那些很有表演天賦的老師那樣逗得學生滿堂笑。他覺得有這麼多缺陷,這輩子註定只能做一個很平庸的教書匠了。這種用他人長處跟自己短處相比較,會有兩個結果,一是使自己更趨向完美,二是比較中喪失自我——後者的結局會更多些,起初或許會很上進,隨之而來的卻是灰心喪氣。其實人的優缺點不是個常數。優點的背後說不定是缺點,比如幽默過頭那就是滑頭,畫得不恰到好處也許就是畫蛇添足;而缺點的背後說不定也隱藏着優點,不幽默可能很紮實,多媒體做不好,或許會更注重文本本身的利用和挖掘。

缺點和優點是一對孿生兄弟。缺點和優點並非生而為之。缺點和優點在不同狀態和角度下會相互轉化。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里有一篇課文叫《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說的是小紅馬同小駱駝比美,小紅馬嘲笑小駱駝有兩道睫毛,背又駝得厲害,腳掌厚得叫人笑話。後來小駱駝在沙漠中明白,兩道睫毛可以擋住風暴襲擊,看清方向;駝背叫駝峰,儲存大量水和養分,使它能耐受十多天無水無食的生活條件;厚腳掌使它重重的身體不會陷入軟軟的沙子裡,便於長途跋涉。小紅馬嘲笑駱駝的缺點,正是駱駝在沙漠中生存的優點。每一個人都有着各自獨特的特點。有人說愛一個人不是因為其有優點,而是因為其有特點。年輕的老師們,不要在比較中消磨自己的特點,這世上,你就是你,你獨一無二。仔細地比較一下那些著名特級教師,他們之所以各有特色,正是他們各有特點。

年輕的老師們,千萬不要學着他人優點,失去自我特點;千萬不要去干東施效顰的事,也千萬不要去做欲蓋彌彰的事。教育教學要有本色自己,努力認識自我,發掘並努力完善自我特色。我們的精力應該放在這個自我特色上,這樣我們研究才有方向,才不會東風來時向西倒,西風來時向東倒。你要知道,柔和是一種風格,粗曠是一種風格;風是一種風格,火是一種風格;水是一種風格,土地也是一種風格。我們那兒有句俗話叫「小眼睛視力好」,你看小眼睛也有好處。香港著名女歌手林憶蓮那雙小眼睛就跟她的歌一樣出名。無獨有偶。美國著名歌唱家卡絲·黛莉初次參加歌唱比賽,台上的她只顧掩飾難看的暴牙,讓觀眾和評委感到好笑。幸好一位評委認為她的音樂潛質極佳,便到後台找到她,很認真地告訴她:「你肯定會成功,但必須忘掉你的牙齒。」在他幫助下,黛莉走出陰影,在一次全國性大賽中,以極富個性的表演和歌唱,傾倒了觀眾和評委,脫穎而出。現在她的暴牙和她的名字一樣有名,歌迷們認為她的牙齒很漂亮,缺點成了她充滿個人魅力的特點。

年輕的老師們,或許你的普通話不好,或許你的簡筆畫也不出色,或許你運用多媒體的能力不強,或許你的幽默因子也不是很多,但是,你照樣是這個世上唯一的你,擁有自我,這比什麼都強。只要我們對教育的愛是真誠的,只要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心底的,即便我們有缺點,我們也能將缺點化為自己的特點,成為教育的亮點,一如我們的母親或兒女,永遠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支點。

16、愛因斯坦的話

  人的差別在業餘。這是愛因斯坦的話。

  這句簡樸的話如此簡樸,以至讀過之後心靈上沒留下任何影像你就把它遺忘。看看這項調查吧: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日工作時間為5小時1分,個人生活必需時間10小時42分,家務勞動時間2小時21分,閒暇時間6小時6分。四類活動時間分別占總時間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這樣度過。10年來,人的閒暇時間增加了69分鐘,閒暇時間占人生命的1/3。而我國居民在電視機前每天是3小時38分,打發掉自己一半的閒暇時光。日本、美國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分別為1小時37分和2小時14分。調查結果還顯示,本科以上高學歷者的終生工作時間是低學歷者的4倍,收入是其7倍以上。學歷越高,越重視終生學習,平均日學習時間為61分鐘。這真是個有趣的現象,越是知識水平高的人,越是重視業餘學習;越是知識水平低的人,越是不重視業餘學習,到最後,貧窮的人越來越貧窮,富貴的人越來越富貴。貧窮的人就發牢騷,大家好,老子怎麼就這麼霉。

  世界上沒有比時間更公正的東西了。世界上也沒有比時間更無情的東西了。

  不管你怎樣努力,不管你怎樣哀求,不管你怎樣哭天嗆地,也不管你有多大的悲與痛,乞求時間停留片刻、多給你哪怕半分鐘的時間,時間都充耳不聞,面無表情、無聲無息地繼續向前走。人能做的,只能是抓緊目前的那一秒鐘,人類看來永遠都不會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儲存時間的本領,現實中唯一能做的,是把眼前那轉眼即逝的一分一秒抓住,用好,人生才不會留下遺憾。人最容易疏忽的時間是業餘時間。我們時常認為業餘時間是屬於自己、屬於享受的,不屬於工作和學習。我想說明的是,1、在這樣一個終生學習的呼聲越來越大的時代里,你不進修,後果自負;2、人生應當享受生活,然而享受生活最大、最妙的做法是享受工作,把工作當作享受來做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他每天的每時每刻都是快樂的、賞心悅目的,這樣的人是智者,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可能也有年輕的老師會說,人總有自己的愛好吧,我把業餘時間放在愛好上,這不行嗎。當然行。我想就此闡述的是,我們要學會整合——教學上提倡整合與綜合,我們的人生也要走向整合,把我們的興趣和自己的事業整合到一處。教育是培養人的工作,你的任何一個健康的興趣,都可以成為你教育中的一個特色,假如擁有這樣的教育特色,我們的教育人生將是如何地充實與快樂。如果你業餘喜歡寫作,那就好好研究它再運用到教學中;如果你業餘喜歡古詩,那就好好地研究它然後和學生一起誦背;如果你業餘喜歡動手搞編織什麼的,那也完全可以和學生一起搞呀;如果你業餘喜歡體育,那就把你的體育精神帶給學生,把你的體育知識帶給學生。千萬不要對我說,你的業餘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人應當追求健康的興趣,而教師更應當追求高尚的興趣。今天我們抱怨教師並沒有像「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那樣風光,其實我們該捫心自問,我們的興趣是否高尚,我們的為人是否高尚,一個事業是否高尚,不是因事業本身,而是因為有一群高尚的人在為這個事業勤奮耕耘。

  「白天圖生存,晚上求發展」,這是成功人士的真實寫照,與君共勉。

17、讀書與理念

  很多年輕教師總以為自己不缺少理念,缺少的是具體的操作手法。他們讀過課程標準,知道三維目標,知道新的學習方式,知道要平等要民主要尊重學生個性化解讀,他們以為自己是有先進理念的,至於課堂上的教學為何是老路,至於課外處理和學生交往中的種種情形為何依然如故,那是因為他們缺少把理念化為行動的方式方法。

  果真如此嗎?讓我們來看一看,一個教師產生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流程。比如說,一個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老師,她首先要把二年級的語文書和相當標準的教學大綱讀明白,但這對一個語文老師來說是不夠的,這樣教學,她既不了解學生一年級語文教學所達到的要求,又不了解今後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因此,一個負責的語文老師,一個有着上進心的語文老師,她應該至少把小學的十二冊語文書,通讀一遍,這個讀,不是知道課文大概講了什麼意思的讀,而是了解每一冊書的相關內容及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之間的聯繫,這種讀,就是作為一個教師的讀。這樣讀過之後,思考過之後,教師往往就心中有了底,知道自己二年級語文教學該做些什麼了。但是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絕不能到此為止,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還需要去了解相關學科的情況,以求在教學中得以整合,比如二年級語文教師,需要去了解學生音樂、數學、科學等學科的教學內容,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有了這些知識背景,教師再去組織的語文教學,那就更進了一層。在這一系列的閱讀過程中,教師都只是囿於本位知識,她還需要開拓自己的眼界,需要把眼光伸向理論學習,此刻因為她對本位的學科教學和小學教育都有了相當的了解,再閱讀相關的方法論、教學論著作,讀着,讀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會有一種菩提灌頂的感覺,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教育教學的光明大道,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二年級語文老師是一個真正擁有自己理念的老師了。

  因此,我不能不提醒所有的青年教師,如果你依然在抱怨自己缺少把理念化為行動的方式方法,那麼你就必須問自己,是否像以上的那位二年級語文老師那樣系統地閱讀過?如果答案是「否」,那麼你就應該抓緊時間讀系統地讀書。你所擁有的理念,其實是別人外加給你的,是別人灌輸給你的,並不是你從心底深處生長出來的,就像進行了換腑臟的人,一生都要服藥,因為換到體內的腑臟不是自己身體上長出來的,就必然產生衝突,這個衝突需要靠服藥來解決。當你的理念是別人給你的,這個時候,你的行為往往不會被你的理念自然指揮,這就是為什麼你們懷疑「觀念指導行動」「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的由來。評良心說,這兩句話是正確的,問題出在你的觀念和理念是借的。

  年輕的時候看過不少武俠小說,我知道真正的武林高手隨手而來的就是致命的絕招,因為他的內功修為達到了最高境界。沒練好內功,一心想出絕招,出來的,卻都是花拳繡腿。對一個教師來說,你的理念就是內功,這個功不是靠給的,是靠自己修煉出來的。只有修煉出屬於自己的、從自己心靈深處滋生出來的、與自己渾然一體的理念,那麼,你的所有的教育教學行為,都將是別人羨慕得想模仿和借鑑的方式方法。一個教師怎樣去修煉這項內功,那就是讀書,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了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這樣修煉,怎能不成為「教林高手」

18、你有野心嗎?

某富翁逝世前刊登有獎競猜題:窮人最缺什麼?有人認為窮人最缺機會;有人認為窮人最缺技能;有人認為窮人最缺幫助和關愛;也有人戲說窮人最缺錢等等。富翁逝世周年日,其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其銀行私人保險箱,公開其致秘訣——窮人最缺成為富人的野心。一年裡,答案成千上萬,只有一位九歲女孩猜對,獲得獎金100萬法郎。女孩說:「每次我姐姐把男朋友帶回家時,總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就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野心勃勃這個詞在情感色彩上有點貶義,褒義的說法是雄心勃勃或雄心壯志。生活中很多事,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其褒或貶的;樹立起教育的理想與追求吧,有人說你雄心壯志也有人說你野心勃勃,沒關係,重要的是你有這個「心」。沒有「心」,才最糟糕。你的野心是自己管理和經營學校,或者做一名教學專家,行,不要怕別人笑話。要知道,你身邊是一群獨生子女,是中國歷史上生活得最安穩最富裕的一代,安逸消除人的野心,自己沒雄心,看到別人有,說三道四,很正常。這個時刻,你要堅守野心,絕不更改,朝着目標奮鬥。一路上,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誘惑,你要不為所動。在非洲的拉馬河畔,肥嫩的青草一望無際,草叢中一群群羚羊在歡快地覓食,忽然,一隻非洲豹向羊群撲去,羚羊受驚,四散逃開。非洲豹的眼睛緊盯着一隻羚羊,窮追不捨。在追與逃的較量中,非洲豹超過了一隻又一隻站在旁邊驚恐觀望的羚羊,但是它沒有改變追捕的目標,它只是向着既定的那個目標追去,最終那隻羚羊被非洲豹撲倒了。試想,如果非洲豹沒有固定目標,追着前面那一隻羚羊,看到旁邊那隻更近的羚羊,於是換目標去追新的羚羊;追的過程中又會出現一頭距離似乎離它更近的羚羊,於是再換捕捉目標,這樣,每一隻羚羊都會精力充沛地逃生,而非洲豹卻會因目標不斷變換,耗費體力,結果一隻也追不上。如果你像後面的非洲豹那樣不斷更換目標,那將成為你實現雄心壯志的最大障礙,別人也最終將把你的雄心嘲笑為野心。

目標之於人生無比重要;就像滑冰時你想改變方向,眼睛朝哪個方向看,就能轉向那個方向。目標之於人生無比重要;人的成就永遠不會超過自己的抱負。抱起野心,堅定信念,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功,只因我們的付出還沒有夠;抱起野心,堅定信念,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功,只因還沒有找到更好的發展方式。我以為,實現自己重要的人生追求的一個好方式是:分解你的野心。把你的大野心分解成一個個目前能實現的小野心,把大野心隱藏於靈魂,讓小野心付諸於行為,小野心不斷實現,大野心越來越近,自信隨之越來越強。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馬拉松選手山田本一,連續取得幾次國際馬拉松比賽冠軍,記者採訪他如何獲勝,他回答「用智慧取勝」。人們以為這是句唐塞之話。多年後山田本一在其自傳中公布取勝秘密: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了一遍,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刺,等達到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的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的時候就精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年輕的教師們,或許此刻鎖定一個叫教育專家的野心,你會感覺遙不可及,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山田本一的馬拉松智慧:人生路上,我們往往不是實力不夠而落敗,而是看着前方那座大山,心理上被打敗了。

19、用自己的力量成長

目前種類繁多的教育評比都或多或少地摻雜着水份,比如賽課,課題到手,一發短信,學校後援團馬上全力以赴,共同研究,一段時間後,選手上網一開郵箱,精彩教學設計盡在其中。所比的,不是選手水平,而是學校、乃至整個地區的水平。再如論文,請人捉刀代寫的有,打通評委編輯的有,毫無真才實學評上各種學術稱號的有。對此現象,人們一方面表現出憤憤不平,另一方面又期盼着也能有此捷徑行走。但我必須告訴你,年輕的老師們,我們的未來是如此廣闊,我們要真正做出成績、做出事業,不應該向着這條路走,也不需要羨慕別人走了捷徑,面對他們所獲得的「成功」,我們該為他們感到悲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浮誇與虛腫,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已經註定行而不遠,已經註定不會成為腳踏實地的人的對手——而你,就是那個腳踏實地的人。

有這樣一件事。有個人看到一隻蝴蝶正奮力地要從繭子中掙脫出來,由於繭子口太小,它努力了很久還是進展甚微。這個人以為蝴蝶被卡住了,就拿剪刀把口弄大一點,蝴蝶終於破繭而出,但是它的翅膀又干又小,身軀也是乾癟的。你知道嗎?蝴蝶從繭中掙脫出來的時候會分泌體液,使翅膀豐滿,如果沒有了這個過程,它就不能飛。這個人的善心幫了倒忙,這隻蝴蝶再也飛不起來了,只能顫顫巍巍地爬行。很多走了捷徑的老師,他們踩在「榮譽」這個高蹺上,看似高了、大了,其實再也跑不起來了,因為他們沒有腳踏實地站在大地上,他們只能像那隻藉助人的力量出來的蝴蝶,一生再也飛不起來了。人只有靠自己成長。他人的幫助不僅會消磨我們的鬥志,還會讓人滋生越來越嚴重的依賴心理。依賴心一旦滋長,事業尾聲的喪鐘也就敲響了。大家都知道,文學史上的傳奇父子大仲馬和小仲馬。小仲馬當年寫的東西總是碰壁,大仲馬對兒子說,如果你在信里說一句「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情況或許就變了。小仲馬始終沒這麼做,他起了十多個筆名,以防止別人把他和父親聯繫起來。後來小仲馬以一部令人盪氣迴腸的《茶花女》傾倒整個文壇,老編輯才知這是大仲馬的兒子,逐問緣故。小仲馬說:「我只想擁有真實的高度。」任何一個藉助別人的力量成長的人,沒有屬於自己的真實高度的,就像纏繞着樹爬高的藤,一旦樹倒,藤只能回到地面,趴在地上。

暑假裡,友人說起教兒子學游泳,一臉驕傲。他說暑假一起去澄湖學游泳的有好幾家,但是只有他兒子學會了,原由何在?別的小孩都帶了游泳圈,而他沒給兒子買。別的孩子有了游泳圈,看似一下子就能在水中快樂地划動了,但是卻很難離開這個依賴,游泳圈原是幫助人學游泳的,結果卻成了游泳的障礙。難怪有人說教人游泳的方法很簡單,把不會游泳的人扔到沒過頭頂的深水裡,只教給他一些基本的要領,這個人會努力地把頭浮出水面。

靠自己的力量游出水面的人,才是真正會游泳的人。

靠自己的力量成長起來的人,才是真正能走向成功的人。

20、不要拿失敗懲罰自己

年輕的老師們,通往實現教育人生價值的路途上,我想請你記住一句話:不要拿失敗來懲罰自己。誰都希望成長之路一帆風順,而誰都知道,成功不會一帆風順。一個在事業上一帆風順的人,一個沒有經受失敗煎熬和挫折折磨的人,不可能具備優秀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個沒有優良心理品質的人,不可能禁得起漫長人生路上的各種壓力和考驗。從這個意義上說,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們在失敗的熔爐里畢業了,於是走向成功。一個沒有歷經失敗的熔爐考驗和錘鍊的人,即使獲得成功,那也難逃偶然之說,難逃最終的低落和失敗。年輕的老師,此刻或許你正為一次賽課的失敗而痛苦,此刻或許你會自己的一項教改實驗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效而懊悔,此刻或許你的教學論文評比又名落孫山,那麼你要知道,這是上蒼對一個成功者必然的垂青,這是讓你在考驗中獲得優秀的心理承受能力,跨過這一道坎,你將處事不驚,你將從容優雅。心理承受力的磨練是個被失敗不斷搓揉的過程,就像麵粉要揉成具有韌性和柔性的麵團,放上水後捏,捏一遍兩遍不行,再捏,再揉,捏上百遍,揉上百遍,它就不散了。年輕的你看到教育界的名師、大師在大型課堂教學觀摩會上,沒有絲毫緊張與慌亂,談笑風生間,妙語連珠里,課堂在眾人欽佩的眼神中餘音繞樑。但是如果你有機會走進他們,如果你能深入了解他們,我相信,每一位名師出色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在失敗中搓揉出來的。小語界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有一次對我說,好幾次,課上下來,背脊上全是汗,襯衣都濕了。正是這種鍛煉,使他的課越來越充滿睿智和慧心。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成功者的腳下,都有失敗的基石掂起,他們之所以偉岸,因為他們站在了那些我們不願意站的「基石」之上。年輕的老師們,我們看到他們成功的風光,而他們腳下,曾經和你我一樣,泥濘不堪。

不要拿失敗來懲罰自己;不要生活在失敗的懊惱中。生意場的失敗可能會使人一夜之間,從富翁淪為窮光蛋。但是教育不會。所有做學問的事業都不會。年輕的老師門,請不要拿失敗來懲罰自己;也不要生活在失敗的懊惱中。如果一失敗,就終日沉陷於無儘自責、哀怨、痛悔之中,那麼人生境況就會如泰戈爾所說:「不僅失去了正午的太陽,而且將失去夜晚的群星。」年輕的老師,人都有自尊心,乃至都有點虛榮心,但不要用灰暗的鹽,舔自己的傷,也無需用頹廢和藉口掩飾傷口,坦然面對傷口,更叫人肅然起敬。一位朋友參加了一次很重要的評優課。他敗了,很灰心。我告訴他,這是你必須承受的,不經受這陣痛,你不會真正長大。我說,在你成功之前,你會很孤單,沒人能幫你,沒人注視你和崇拜你;要真正成功,主要靠自己;因此你絕不要拿暫時的失敗來懲罰自己——朝前看,朝前走,失敗無法阻擋我們追求陽光的步伐。年輕的朋友,用失敗懲罰自己的人,到最後會把所有自信摧毀,會對以後的教育價值追求抱着無所謂的態度,這是比懲罰自己、使自己痛苦更可怕的懲罰。這種懲罰將使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從優秀人生的大部隊中淘汰出來,陷入人生真正的可怕困境。年輕的老師,失敗其實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經驗和教訓,失敗之後,你已成長了一截,只是你一直在懊惱中,無從感覺。你打過籃球嗎?打籃球先練近投,再練遠投,遠投時的準確率低了,看似退步了,其實進步了,你從近投走向了遠投嘛。事業挫折,本來也是這個簡單境況。比如一堂評優課你上砸了,你心情很糟,但你是否想到,以往你只在學校上研討課,能到這個大場合來就是了不起的進步啊。

年輕的老師,失敗面前,全世界都可以指責你,唯獨你不要指責自己;全世界都可以放棄你,唯獨你不可以放棄自己。

21、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一個人有很多種活法,但歸結到底的哲學問題只有兩個:精神立身或富貴立身。柏楊早就指出,中國民眾一直是以「富貴立身」為榮的,不管你有多少才華,你得中了舉、有了官,那才算光宗耀祖。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中國民眾最根本也是最真實的劣性寫照。這種幾千年沿襲下來的心態,不是說沒有就沒有的,它已沉浸到民眾的血脈中,骨髓里——今天仍有那麼多人熱衷於考公務員,便是一個強悍的證明。不幸的是,教育,恰恰應是以「精神立身」為榮的職業。如果教師不能樹立起「精神立身」的哲學人生價值觀,那麼在這樣一個經濟時代,做教師將是一個很無奈、很彷徨也很痛苦的事。

年輕的老師們,我們都知道南轅北轍的故事,它告訴我們選擇方向的重要性,一旦方向選擇錯誤,那麼你越努力,離目標就越遠。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只有選擇正確的情況下去努力,那才是最明智的。人生路上的選擇,第一位的,不是選什麼職業,而是問一問自己,你選擇「精神立身」還是「富貴立身」。歐幾米德當年講幾何,有學生問這東西有什麼好處,可愛的歐老師當即叫人給這個學生兩塊錢,然後譏諷道:「原來這位先生想從學問里撈好處。」做教師,就是學問,想從學問里去找「黃金屋」,是一種很錯誤的想法,是一個很錯誤的、類似於南轅北轍的笑話;做教師,就是做學問,從學問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感受人生價值的輕舞飛揚。你應該知道,無論是精神立身或富貴立身,對真正的人來說,最終的人生追求殊途同歸——歸結到人生幸福和價值的實現上,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大富豪,一直真心實意地熱衷於福利事業。年輕的老師們,我一直有這麼個觀念,如果你不能守住教育的寂寞和貧窮(相對於富翁來說),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人生方向定位於「精神立身」,而你又沒有勇氣跳出目前這個比較安逸的教師飯碗,那麼你就必須忍受工作上的不如意、不稱心,忍受領導和家長的批評與指責。這是你定錯人生方向所必須承受的後果。但是,你也可以從此把方向定位於「精神立身」,從此朝着精神的發展、美化和完善之路上奮力前進,這種價值觀是和教育一致的,有了這樣的價值選擇,你的努力將回報你以最豐富的精神快樂,以及部分的物質享受。

年輕的老師們,有了第一選擇這個基礎,才有第二、第三個選擇。第一個目標選擇錯誤之後,後面的選擇都將是錯誤的。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的老師面對寫教學後記、教學思辯、教學日記及教學隨筆、論文之類深惡痛絕,按理來說,這是實現教育價值的一條重要途徑呀,原因很簡單,因為第一道人生價值的選擇題,錯了。那些在教育上取得成就的教師,他們付出的更多,他們做得更忙更累,但他們卻樂此不疲,因為他們選擇了「精神立身」,有這樣一個強大的精神支柱支撐着的人,是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比如寫教學後記,有的老師,每教一課就認真寫下當時的感受,有的老師,一個學期快結束了,學校要考核了,於是趕時間寫,到最後,每課的後記都差不多。兩者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基本相等,但產出的成效卻有着天壤之別。不只如此,做事情的過程中,前者的心情是愉悅的,後者的心情是苦惱的。想一想,生命真是虧大了。虧在哪裡?人生的第一道選擇題選錯了。年輕的老師們,如果你的第一道人生的選擇題沒有錯,那麼我建議你,每錯一件事大時候,就想一想,這件事是否能幫助我實現「精神立身」的宏大願景,如果是,就去努力地做;如果不是,就學會拒絕。有了這根選擇的準繩,你將發現,人生問題簡單多了。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事情很難辦,人很難做,歸結到最後,也正是我們沒有給自己選一個清晰的人生價值的努力方向。

我看到過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年輕人向一位智者請教如何走向成功。智者最後說:「年輕人,你要永遠記住,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22、投入地工作吧

很多年輕老師喜歡把工作和生活對立起來,認為工作是為了獲取報酬,獲取報酬是為了享受生活,認為忍受工作的痛苦是為了享受生活的快樂。照這樣計算,我們來之不易的一生,除去必要的睡眠等生理時間,有一大半的生命時間是痛苦的,這實在是一種很錯誤、也很悲哀的生活觀念和狀態。為什麼不可以讓工作快樂起來呢?你要知道,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的大頭,只有會享受工作樂趣的人,才會享受到真正的生活的快樂。一個對工作充滿厭惡和恐懼的人,即使是工作之外的享受生活的時間,往往也不能完全放鬆下來,因為他一想到接下來的工作,就會渾身不舒服。

年輕的老師們,你發現沒有,即便是面對高考如此應試壓力的高中老師,仍有相當一部分高中教師在教育崗位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他們面對教育。覺得樂趣無窮。他們能夠做到,為什麼你不能?那麼他們是怎樣讓教育工作快樂起來、進而享受教育生活的快樂的呢?這問題暫且放一下。我們談件熟知的事,打麻將。有一次,朋友要我打麻將,我參與了,但我感覺腰算腿疼,沒有別人應有的快樂。為什麼?因為別人打麻將的時候很投入,他們會為出錯一張牌懊悔不已,會為吃進一張牌興奮不止,他們拋開所有心思,全身心地投入到麻將活動中。我明白了,快樂來自對所從事的工作的投入,投入越多,體驗越強烈,體驗越強烈,你越覺得好玩,刺激,有趣,其樂無窮。年輕的老師們,現在我可以告訴你,使工作快樂起來的奧秘就是——投入地工作,你越投入,你和工作的感情就越深,感情越深,你越覺得滋味無窮。為什麼兒女會在父母心中有那麼重的分量,不只是血緣關係,還因父母毫無保留地付出情感,付出愛,付出越多,孩子對父母就越重要。現在我基本可以下結論了,要使自己的人生充滿快樂,一定要使工作快樂起來,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必須投入和付出。越投入,付出得越多,越是深入其中,工作對你來說就越有價值,越有快樂;你越是三心二意地混工作,你就越覺得這工作是多麼無聊,多麼枯燥。

你或許會說,自己對工作付出蠻多了,怎麼還沒有感覺到快樂?我們必須對投入和付出做個界定。教育中你是否能感受學生的快樂和煩惱,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當你時常敏感地感受到學生的歡樂與憂愁的時候,你投入了;你是否能看到學生身體成長的時候,又看到他們精神的成長,並從他們精神的成長中看到自己勞動的果實,如果你從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精心付出的勞動有了果實,你是真付出了——這一點很重要,成果往往刺激人更忘我、投入地工作。如果你僅僅把學生當作你的工作對象,如果你僅僅把教育當成一種知識的灌輸和考試的應對,那麼,即便你付出得再多,你的工作的樂趣也是有限的,教育和其他工種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是面對有血有肉的有着豐富的內心世界的人。當然,投入地工作,並不是說工作就此沒有煩惱。工作上的快樂和煩惱是孿生兄弟。「十億人民九億賭」,那麼多人喜歡打麻將,並不是說打麻將全是快樂,贏是快樂、輸是痛苦,痛並快樂着、樂並痛苦着。教育工作肯定也是煩惱和快樂並存,這是所有事物都有的兩面性。就像父母那麼投入地愛你,你帶給父母的不全是快樂一樣。但是你對教育投入地付出了,你就一定會在煩惱之後的某個清晨,看到喜鵲在枝頭嘰嘰叫,看到陽光是如此燦爛而溫暖,你會感受到工作把生命打扮得如此富有價值和意義。畢竟,我們對教育工作的投入與付出,同打麻將的投入與付出,是兩個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生命狀態,一個是純粹地消磨生命的時光,一個是把生命的時光雕琢得比玉光澤、圓潤。

有一群年輕人詢問蘇格拉底怎樣獲得快樂。老蘇請他們為他造一條船。年輕人一起幹了49天,船成了,下水那天,大家齊聲歌唱,快樂無比。老蘇說:「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着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它的時候突然來訪。」年輕的老師們,告訴你一個秘密吧,工作是否單調乏味,不是取決於工作本身有多大樂趣,而是取決於你做它時的心態。請確定你的教育人生的目標吧,然後全身心得投入進去,不論是處理班級事務還是上課批作業,你始終是個思考者,你始終沒讓你的大腦去顧及其它,那個時候,工作的快樂已來到你的身邊,「享受生活」的概念,將得到與生活本身一樣廣闊的外延。

23、發現教育的樂趣

樂趣與投入成正比。投入越多,樂趣越多;反之,樂趣越少。即使蘋果從樹上掉下來這麼一件小小的、司空見慣的事,也會蘊藏着偉大的發現和真理,但是你不投入,偉大的發現和真理不會跑到你的腦子裡去,你收穫的只能是頭上的疼痛,你憎恨疼痛,但是有的人卻感激疼痛,或許,人類科技的進展,都要感激這隻砸人腦袋的蘋果。

是的,工作的樂趣就蘊藏在你的態度里,而不是工作本身。你羨慕公司白領,但有多少白領依然煩惱,依然覺得工作不稱心;你羨慕公務員,但有多少公務員對工作毫無興趣,把生命像空氣一樣打發。再美味的菜,很長一段時間裡每日三餐、從不間斷地吃,人一定會倒胃口。在我們這樣一個職業流動不很頻繁的國度里,教育職業生涯於我們或許將走一生,你將如何應對?有沒有辦法讓「工作」這道菜不倒胃口呢?有,那就是變化着花樣炒這個菜,富有創意地做這個菜,你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去,你用心去改變一成不變,你將發現每天都有變化,你將發現生活有了生氣。年輕的老師們,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感覺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個,投入地工作,富有創意地工作,你的每一個教學設計都是屬於自己的智慧的結晶,那麼你將對你的每一堂課充滿情感,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能感受到工作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如死水枯潭。而教育的樂趣不僅在課堂,還在於你思考,當你把思考變成文字,當你的文字在網上得到網友的閱讀和支持,你將獲得樂趣,自然,當你的文字變成雜誌上的文字,你不僅樂此不疲,更會充滿自信與自豪,這些文字將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質量。我還想說的是,教育的樂趣,更在於和學生的交往,和學生的情感。這是其他普通工種所沒有的。一個再好的工程師,他可以對自己設計的大橋和大廈充滿感情,但是大橋和大廈絕不會對他說一個「謝」字。但是教育不是如此。

教育的很多樂趣就在於我們和孩子之間純潔的交往。這種樂趣,每一個教師都可以去享受的,因為換取這種美好而高尚的樂趣只要用我們心中那一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情,並且,情感將越用越多,越用越熾熱。事實上,很多青年教師感覺不到教育的樂趣,是他們一開始就對教育對孩子沒有注入感情——特別是目前的「獨生子女」型教師,他們一直在獲得中成長,缺乏愛的給予的意識和行為。他們也把教員想象得簡單,甚至有一些青年教師用了不該用的粗暴,這個時候,教育回報他們的,除了工資,別無其他。當你真正關注學生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學生的變化;當你感受到學生的變化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教育真不是一塵不變的,教育真不是拿着教案去講課的,你會發現教育的天空永遠是新鮮的、暢亮的,當你這樣去做教育的一生或一生的教育時,你說,還會枯燥乏味嗎?我總以為,人在青壯年的時候,生活總不至於太空落,我們有太多的精力,我們有美好的未來,我們周圍不會缺少打發生活和充實精神(且不去管這精神是否健康)的,但是,我也認為,人的夕陽生活卻不一定是如此,很多從崗位上退下來的人,總覺得空虛、落寞和寂聊。讓我們想象一下,我們每帶一個班級,我們都和孩子真誠交往,我們和孩子一起吃,一起玩,一起爬知識的峰,去挑戰考試的崖,我們每送走一個班級,也就儲存了一份情感,夕陽的時候,即使是獨生子女時代,即使子或女不在身邊,我們不會孤單。因為我們儲蓄的情感一定會得到回報。自然,工作的時候不儲存的情感的教師,是得不到的,甚至會發牢騷。牢騷越多,恰證明他越沒有做好教師。

教育的樂趣,用一篇千字文無法描述,我想表述的是,投入地工作,智慧地工作,用愛心去工作,教育的樂趣將無與倫比。你將發現,每一個孩子帶給你的不是蘋果砸頭的疼痛,而是蘋果芳香的幸福。

24、紀律,必要的存在

時常聽到一些年輕教師抱怨學校紀律太嚴,要這要那,不准着不准那,這為人師表、那做人楷模,這些紀律成了****他們自由的繩索。有位青年教師說周末想起周一要交論文,心裡很煩,過得質量很差。我知道在中國大地上,如此生存質量的老師還有不少;我也知道,像這樣過得很煩的老師其實還算比較上進的,一些老師對這些要求已經冷淡到麻木,面對要交的論文他們早做好打算——上網摘一篇。年輕教師對紀律沒有本質的認識,因此迷惘,他們迷惘而不去尋求心靈的解答,進而麻木。可嘆,可悲。

年輕的老師門,紀律是一種必要的存在。這個世界如果沒有紀律,會亂到無法出門的地步。比如沒有交通法規,或者有了交通法規而遵守,你還敢大搖大擺上馬路嗎?交通法規是一種必要的存在,它對我們是一種限制,但限制是為了我們更好的自由生活。有一些駕駛員愛喝酒,但開車不能喝酒,心裡煩,難過,就罵警察。他們想不煩、不難過,辦法不是罵警察,唯一的辦法是不開車,交通部不會因他們的情況而修改交通法規。如果他們不和車說拜拜,那麼必須和酒說再見,這是沒辦法的事,規則是為了保護更多的人,規則是為了社會更好的發展。再談學校紀律。對教師來說,一般沒有不准喝酒的紀律(洶酒是另一回事),但教師這個特殊職業也必定有着特殊要求。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引起孩子的模仿,一些言行上的細節會對孩子產生重要影響,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學生面前保持優良形象,作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須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有一位老師,他班上的學生在校外抽煙,老師就去教育學生,學生就說,你能抽煙,為什麼我不能?一句話把老師問倒。就此之後,這個有着十多煙齡的老師徹底和香煙分手。學校沒有不准老師抽煙的紀律,但這個老師是真正的人師。問題是目前教師隊伍參差不齊,不少老師別說是人師,連經師都勉勉強強,連一些基本要求都難以做到,難以自律,於是迫切需要紀律作保障。

上面說起的那位交論文的青年教師的事,我覺得這更不應是抱怨的理由。你要知道,這是一個教師應有的能力和素質。不管你是音樂老師、體育老師還是美術老師,你首先是教師,然後才是前面形容的那個教師。老師,這個詞本身蘊涵着文化和才華。一個老師連寫一篇文章都覺得苦惱無比,這本身說明你這個教師不合格,你需要補這一關,而不是一味地埋怨紀律和要求,你應該感謝這個社會依然容忍你這個不成熟的教師,站在教師隊伍里;你應該感謝學校領導依然熱切地盼望你成長,等着你成熟;你應該感謝你的學生依然親切的呼喚你,把你當作真正有學問的老師。年輕的老師們,我也曾經是個非常怕寫作的人,我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把自己從困苦中解救出來,現在我的文章一篇篇出來,我能在更大範圍內以文字的方式發出自己的實踐與思想的聲音,我感受到無比的快樂。這個快樂的起源於學校的一個要求,如果沒有這個要求,直到今天,我仍會是個見到作文就害怕的人。從我切身體會來講,紀律是一種必要的存在,它不僅是一種必要的規範,而且催促我們更好地成長。

25、因為紀律,所以力量

年輕的老師們,作為公辦體制的中國學校的管理者,我想校方不會專制到昏君那樣出台野蠻紀律來壓制我們。我更願意相信他們所出台的校紀,本質上都有着良好意願。有這個前提,我想說,我們去遵守它,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全是鉗制,而是一種別樣的關懷。因為這些紀律里往往包涵着我們年輕老師身上缺乏的一些東西,通過這些紀律,往小來說,對個人有利,往大來說,對振興中華有利,教師如果不能成為這個國度里最有紀律和文化的人,那麼這個國度還有什麼理由能證明他可以培養出健康高尚的充滿生命力的下一代?作為一名中國教師,如果不能為此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還有什麼臉面堂堂正正地說自己是一個炎黃子孫呢?我們還有什麼底氣對學生說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呢?

但據我所知,很多教師在遵守必要的學校規章制度上,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上班遲到問題,有事遲到,無可非議,但就有如此教師,自己明知會遲到,卻想出妙法,讓先到的替他簽一下;比如中途離校問題,如有要事,本沒什麼,但就有此類教師,這些事本可以下班後做,但他上班時實在「空閒」得很,「無聊」得很,就中途離校去辦了,以便下班後能更好更自由地「享受生活」。為了這個很普通的上下班紀律,已有學校無可奈何、忍無可忍之下使用了「指紋器」。面對指紋器,我的內心充滿淒涼,中國教育還能走多遠?中華民族還能走多遠?一個不遵守紀律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沒有自由的民族。紀律和自由從來就是孿生兄弟。盧梭說「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任何個人或單位如處在一個無規則、無紀律、無秩序的社會環境中,看似最自由,實際最沒有自由保障,最沒有自由。紀律越發達,自由越發達。人人都說今天的美國是個自由國家,但是說這話的人忘記了一點,今天的美國也是紀律國家。在美國,政府有政府的紀律、軍隊警察有軍警的紀律、企業界有企業界的紀律,紀律之嚴,「是未在美國住過的人,是無法想象的」。只說美國是自由國家,而不說美國是紀律國家,這是天大的錯誤。有很多人來到美國之後,發出這樣的感嘆:「誰說美國是自由國家,我來到美國之後,覺得比坐牢還要辛苦。」如果你是美國某餐館的侍者,要照顧十二張四人同坐的桌子。如果十二張桌子經常坐滿了人,你就要跑得不亦樂乎。如果十二張桌子沒坐滿人,你一樣要跑,有點累,想不跑,想坐下捶捶腿、休息休息,不過份吧?對不起,當心老闆炒你魷魚。但是美國人並沒有覺得這些紀律如何地沒有彈性和人性,你跑不了這十二張桌子,你可以辭職,沒有人強迫你繼續做。教育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縮影,教師是這個縮影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點,中國的教師都不能完全做到遵守紀律,那麼我們還有多少信心期盼中華民族再次輝煌?年輕的老師們,遵守紀律看似小事,實際上是一個有着重要意味的小事,是一件事關大局的小事。人們常說軍隊是最具力量的地方。不要錯誤地以為軍隊有力量是因為有槍炮,軍隊的力量來自鐵的紀律,沒有紀律的軍隊依然只是烏合之眾。

年輕的老師們,沒有一盞燈比得過家那盞燈更讓我們倍感溫暖,沒有一個國家比得過那個叫中華的國家更讓我們動容。不管我們有多少缺點,只要紀律不被踐踏,我們依然充滿希望,只要我們把紀律當紀律,用紀律的力量來使自己走向光明和美好,我們的教育依然能像花一樣盛開,我們的國家依然能像牡丹一樣雍容華貴。

26、超越紀律

年輕的老師們,法律上說「殺人要償命」「貪污要坐牢」,但是它對我們的自由生活從來沒有構成過任何威脅,因為我們不可能傻到去幹這種事;我們超越了它,它成為我們自由生活的保障,因為總會有些人,素質低到要去干傻事,於是法律將制裁他們。同樣的,學校必須有各種紀律,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也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在「紀律與自由」之間做得恰到好處,因此它必須存在。存在不是威脅,對於每一個自覺遵守紀律的人來說,存在只是一種形式,存在是讓管理者體認你的工作態度和價值,存在是幫助我們克服人性的缺點。除卻這兩點外,紀律的存在,將引導我們去超越紀律,一個超越紀律的人,必將有一個成功人生。在我們熟知的一些知名企業家的名冊里,他們無需工作,也能生活得瀟灑自如,但是他們卻比員工工作得時間更長,態度更勤奮,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會有紀律來約束他們;對他們而言,財富也只是個數字而沒有具體的感受,他們超越了紀律,超越了財富,於是也超越了人生。

在我腦海里,有這樣一些老師,他們的意識里處處以為紀律是管理者有意與他作對,以為所有的制度都是管理者吃飽了沒事幹,想出來整人的。我已經說過,在今天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裡,一個校長想要這麼做是不大可能的。因此這些老師需要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從自身的問題上去尋求答案。手術刀伸向自己身上是痛苦的,但是經歷這種痛苦的人,將變得無比冷靜和充滿力量。年輕的老師們,我要告訴你,紀律就像石頭,如果你把它背在身上,會痛苦無比;如果你把它墊在腳下,它會助你成長得更快更高。人,不可避免地有惰性,但因為有紀律,所以我們會強迫自己不朝着更懶更惰的方向去發展,不使自己成為一個純粹的享樂主義者,幫助自己朝着一個有紀律有責任有事業的「人」的方向發展。今天,很多學校都規定教師要上幾節公開課,教師要幾篇寫論文或案例之類,寫好有獎,寫不好要罰,於是很多老師當它當作是約束自己的韁繩,對此深惡痛絕。但是你為什麼不超越這個管理呢?今天,我寫作不僅沒有痛苦,而且有快樂,不僅在精神上是一種享受,物質上也有一定的收穫,能讓我和女兒一起瀟灑地逛書店,痛快地吃啃德雞,這實在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我也知道一些課上得很好的老師,他們有一種上公開課的欲望,在公開課的舞台上,他們有一種展示的衝動,有一種容光煥發的風采。他們超越了紀律,紀律成為他們攀向成功的一跟繩索,遺憾的是,更多的年輕老師不是用這個繩索來攀援,而是用這跟繩索來****自己的手腳和大腦。

年輕的老師們,面對學校種種規章制度,我們可以超越它,一旦超越了它,我們就不會有****之感,我們會看到****之後的真正自由,紀律之後的真正自由。那是別樣的天空,你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湛藍的天空,這是人生的大境界。

26、超越紀律

年輕的老師們,法律上說「殺人要償命」「貪污要坐牢」,但是它對我們的自由生活從來沒有構成過任何威脅,因為我們不可能傻到去幹這種事;我們超越了它,它成為我們自由生活的保障,因為總會有些人,素質低到要去干傻事,於是法律將制裁他們。同樣的,學校必須有各種紀律,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也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在「紀律與自由」之間做得恰到好處,因此它必須存在。存在不是威脅,對於每一個自覺遵守紀律的人來說,存在只是一種形式,存在是讓管理者體認你的工作態度和價值,存在是幫助我們克服人性的缺點。除卻這兩點外,紀律的存在,將引導我們去超越紀律,一個超越紀律的人,必將有一個成功人生。在我們熟知的一些知名企業家的名冊里,他們無需工作,也能生活得瀟灑自如,但是他們卻比員工工作得時間更長,態度更勤奮,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會有紀律來約束他們;對他們而言,財富也只是個數字而沒有具體的感受,他們超越了紀律,超越了財富,於是也超越了人生。

在我腦海里,有這樣一些老師,他們的意識里處處以為紀律是管理者有意與他作對,以為所有的制度都是管理者吃飽了沒事幹,想出來整人的。我已經說過,在今天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裡,一個校長想要這麼做是不大可能的。因此這些老師需要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從自身的問題上去尋求答案。手術刀伸向自己身上是痛苦的,但是經歷這種痛苦的人,將變得無比冷靜和充滿力量。年輕的老師們,我要告訴你,紀律就像石頭,如果你把它背在身上,會痛苦無比;如果你把它墊在腳下,它會助你成長得更快更高。人,不可避免地有惰性,但因為有紀律,所以我們會強迫自己不朝着更懶更惰的方向去發展,不使自己成為一個純粹的享樂主義者,幫助自己朝着一個有紀律有責任有事業的「人」的方向發展。今天,很多學校都規定教師要上幾節公開課,教師要幾篇寫論文或案例之類,寫好有獎,寫不好要罰,於是很多老師當它當作是約束自己的韁繩,對此深惡痛絕。但是你為什麼不超越這個管理呢?今天,我寫作不僅沒有痛苦,而且有快樂,不僅在精神上是一種享受,物質上也有一定的收穫,能讓我和女兒一起瀟灑地逛書店,痛快地吃啃德雞,這實在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我也知道一些課上得很好的老師,他們有一種上公開課的欲望,在公開課的舞台上,他們有一種展示的衝動,有一種容光煥發的風采。他們超越了紀律,紀律成為他們攀向成功的一跟繩索,遺憾的是,更多的年輕老師不是用這個繩索來攀援,而是用這跟繩索來****自己的手腳和大腦。

年輕的老師們,面對學校種種規章制度,我們可以超越它,一旦超越了它,我們就不會有****之感,我們會看到****之後的真正自由,紀律之後的真正自由。那是別樣的天空,你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湛藍的天空,這是人生的大境界。

27、拒絕做駝鳥

看一個人成長與否,有三個重要的外顯性指標,一是看其業餘時間;二是其交往朋友。業餘時間如何利用無比重要,朋友對我們也無比重要。這兩點或許大家都明白。我還想說的是第三點:看其你有怎樣的對手。年輕的老師們,人是很容易懶惰的。教師這個職業又相對穩定,前路沒什麼大誘惑,沒什麼大障礙,走着趕着,不想跑了,想休息了,想四處逛逛了,逛了一陣再走,走了一陣,見別人都閒着呢,又止步不前了。三年五載過去,還是沒走多遠,就真不想跑了。人生需要一個對手,一個比你強勁的對手,你將從對手前進的步伐中,聽到鞭策的聲音,時時警醒自己,看,他已經走向前方;看,他已經站在領獎台上;看,他已經邁上成功的紅地毯。人要有對手,沒有對手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很平靜,很安靜,很安全,卻再也沒有生命活力。即使你是一頭猛虎,沒了對手,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在動物園裡懶散地吃飼養員拋過來的半死不活的雞鴨。人有了對手,會煥發出無窮的鬥志;人有了對手,潛能會得到快速地發掘。加拿大有一位長跑教練因短時間內培養出幾位長跑冠軍而聞名,當記者採訪他時,他告訴記者一件事,他帶的長跑隊,隊員每天清晨從離開家的一刻起,都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跑步來到集訓地。長跑隊中原來有一名隊員每天總是最晚到達,突然有一天這名隊員第一個到達集訓地,而且比其他的隊員提前了相當長的時間,隊員告訴教練並非是提前出發,而是因為他經過每天必經的麥地時,麥地中竄出一匹狼,緊追他不放。教練從中受到啟發,第二天他找來訓獸師,訓練了一批狼犬,用在長跑訓練當中。無獨有偶,日本的游泳訓練館裡養着很多鱷魚。隊員下水後,教練就放出幾隻幾天沒吃東西的鱷魚。見到活脫脫的人,鱷魚獸性大發,拼命追趕。儘管運動員知道鱷魚的大嘴已被緊緊纏住,但看到鱷魚的兇相,還是條件反射地拼命往前游。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加拿大人,他們這種訓練的方式來自於一個簡單的真理:人應該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在對手的力量的衝擊下,激活自己的潛能。

一個人沒有了對手,就會養成惰性,逐漸甘於平庸,最後終生碌碌無為。人的對手,除了指「人」外,當然也包括我們工作中遇到的種種苦難。所以年輕的老師們,別抱怨自己所帶的班是如何的差,如何的難管理,別抱怨領導怎麼會把這麼個爛攤子、破班級交給你,你面對的壓力越大,你面對的挑戰越強,你的教育潛能就能得到最快的開發,你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趕超生命的飛逝。請把這一切看作是你的對手,從這個角度出發,你將對它有一個全新的價值認識,你將能把苦難當作錘鍊自己的機會,你將把所有事情做得更為出色與完美。或許因為帶了這樣的班級,你會在起初的一段路上落後別人,但人生本不是百米短跑,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前面的一段話根本不能起決定作用,而你,現在正處於一個很好的位置,你應該知道馬拉松比賽中,真正有實力的運動員一般不爭着跑在最前列,而是處於第一軍團的後兩三名的位置。這個位置的巧妙之處就在於他可以跟着對手,只要跟上對手,就會給對手造成巨大的壓力,也正已經對手一直處於你的前面,所以你絲毫不會懈怠。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位馬拉松長跑的領路人,你不覺得幸運嗎?千萬不要在這樣富有挑戰的機會面前萎靡不振,顫顫抖抖,失魂落魄,只曉得發牢騷喊倒霉。如果你能在對手製造的危機下工作,你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因為你一年的工作經歷,將勝過人家十年的工作經驗,你一屆的教學心得,將超過人家一生的教學所得。

年輕的老師們,你知道嗎,美國太平洋大學心理學教授魏納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競爭壓力大多數會採取迴避的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他們面對問題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把頭鑽進土堆,自以為安全。如果你能主動地尋找對手,從容面對困難和壓力,別人笑着喝咖啡的時候,你以一個思想者的姿勢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那麼真正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是誰,還用說嗎?

28、天下惟小事

有個年輕人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同去應聘的幾個人學歷都比他高,面試也很不錯。既來之、則安之,他懷揣着忐忑敲門走進辦公室,門口,他見地上有紙,彎腰撿起,再一看,是漬紙,順手扔進紙簍。來到董事長面前說是來應聘的。懂事長說:「很好,先生,你被錄用了。」年輕人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麼錄用我呢?」董事長說:「前面三位的確學歷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的眼睛只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而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能看到大事;一個只能看見大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忽視小事的人,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錄用你。」年輕人就這樣進了汽車公司,後來年輕人做了公司的懂事長,他的公司的名稱是 「福特公司」,你現在一定知道了,這個年輕人就是美國福特公司的創造人福特。

福特的成就起源於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漬紙。中國也早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古訓,然而不注意工作細節的年輕人仍比比皆是,他們大大咧咧,馬馬虎虎,並豪氣沖天地認為,年輕人何必婆婆媽媽糾纏小節。歐洲有句諺語: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世界上很多大成功和大失敗都蘊藏於細節之中。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七位宇航員連同價值昂貴的飛船一起消失於茫茫宇宙,原因只是一個線路故障;美國太空3號快到月球了,卻不能登上去,花了幾億元的航天計劃只能就此無功返,原因只是一節價值30塊錢的小電池壞了。是的,每一次的大事故都只是一些很小的小原因,每一次飛機失事查到最後,原因大抵是一節油管不通,或是一個輪胎放不下來之類的小事;每一起車禍查到最後,原因不是司機開小差,就是剎車失靈之類的常見事。而每一次大成功,似乎也都是從一些小事上出來的,牛頓發明萬有引力不是一個蘋果砸腦袋上,瓦特發明蒸氣機是看到茶壺蓋兒在上面跳動,雷奈克發明聽診器是看到兩個小孩子在玩敲木頭遊戲,正是這些小事,徹底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所以,一個真正懂得管理的人,必定是善於管理細節的人;一個真正懂得發現人才的人,必定是善於察看員工工作細節的人。年輕的老師們,請關注你的教育細節,當你關注起教育細節的時候,你就做起了真正的教育——我不是說純粹指向於分數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能影響人的教育,往往就蘊藏於那些很小很小的細節之中。年輕的老師,此刻你不妨回憶一下,印象中老師對你留下的永不磨滅的東西,其實不是驚天動地,而是那些不經意間的小事,甚或是師生之間一次簡短而平和的會話、一個舉動、一個眼神、一個期望、一個微笑,其間飽含着教師濃濃的真情,傳遞出師生間短距離心靈交流的火花,而經由這些細節,真正的教育才開始進入人的心靈,並持續地影響人一生的成長。

世界上原本沒有什麼偉大的事情等着我們去做,世界上等着我們去做的都是些小事情。一個真正做大事的人,當他做大事的時候,一定會覺得像是做一件小事,舉重若輕,這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應有的風範。而這樣一種意志和能力,正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般積累而成。教育原本也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教育只是一些微不足道、平平淡淡、不成體系的片段或細節,每天你微笑着對待孩子,每天都都摸一摸孩子的腦袋,每天你都和孩子親密地接觸一下,每天你都準備好了去上課,每天你都想一想教得怎樣,每天你都記下點教育的軌跡,每天你都做着這些小事,幾年後,你將肩負起學校的一些管理與改革上的重任,那是順理成章的很了。

29、成長的速度

晶晶和圓圓是兩個愛畫畫的孩子。晶晶媽媽給兒子一疊紙,一捆筆,還有一面牆。她告訴晶晶:你的每一張畫都要貼在牆上,給所有來我們家的客人看。圓圓的媽媽給兒子一疊紙,一捆筆,還有一個紙簍。她告訴圓圓:你的每一張畫都要扔在這個紙簍里,無論你對它滿意還是不滿意。三年後,晶晶舉辦了畫展:一牆的畫,色彩鮮亮,構圖完整,人人讚揚。圓圓沒法展覽,一紙簍的畫,滿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頭上尚未畫完的那一張。三十年後,人們對晶晶一牆牆的展覽畫已不感興趣,圓圓的畫卻橫空出世,震驚了畫壇。人們把晶晶貼在牆上的畫揭下來,扔進了紙簍,又把圓圓的扔在紙簍的畫拾出來,貼在牆上。

這當然是個虛擬的故事。但故事裡蘊涵的哲理卻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尤其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思。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思考,一是關於學生成長速度問題;二是關於我們自身成長速度問題。我們且談後者。我始終認為,教育是要耐得住寂寞的。這不是說做教師非要安貧樂道。這由教育特性決定。不管是太空年代還是新新人類時代,教育都要拒絕浮燥,都要靜下心來,任何虛浮的行為,最終落下的,只能是教育的失誤乃至失敗;教育就是圓圓做畫。年輕的老師們,我知道教育現在也越來越講究宣傳和包裝。其實,不管是學校或教師,任何宣傳,一旦運用錯誤,對學校或教師今後的發展都不利。因為任何宣傳都會在不經意間誇大好的一面,隱瞞差的一面,所以,當宣傳使你成長加速時,你要清楚地認識到,加速的,是虛名,而非本領。做教育就是做學問、做人生,一定要沉住氣,抵抗成名趁早的誘惑,抵抗一切虛浮的引誘。教育既是一個研究的工種,又是一個育人的工種,育人,最要不得的就是浮燥——浮燥的教育,會培育出怎樣的人?年輕本就容易浮燥,加之走後門、鑽空子,以評得各種榮譽稱號的浮跨風又時時抬頭,能坐得板凳十年冷的教師越來越少……但是,所有這些,最終都將使這些人的人生價值大打折扣。做教育,就應抱着一種大器晚成的長遠目光,不求早日成名成家,注重自身積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你應該知道,一個不急於表現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競爭力、生命力最強、最有前途的人。過早被鮮花與掌聲包圍,即使有一點點深刻的東西也會漸趨流俗,王安石老先生筆下的《傷仲永》,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年輕的老師們,選擇做教育就是選擇做一番事業。這種事業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實現其價值,其長度中包蘊的偉大和崇高,正是區別於流行青春飯的重要之處。教育這碗飯,越吃到後頭越有味,越酣暢。

年輕的老師們,農夫在地里種下兩粒種子,長出兩棵樹苗。第一棵樹決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它拼命從地下吸收養料,儲備起來,滋潤每一枝樹幹,盤算着怎樣向上生長。另一棵樹,也拼命地從地下吸取養料,打算早點開花結果,它做到了,農夫很欣賞它,經常澆灌它。時光飛轉,那棵久不開花的大樹,身強體壯,養分充足,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而那棵過早開花的樹,由於還未成熟便承擔起開花結果的任務,三兩年後,結出的果,又小又苦澀難吃,後來老農用斧頭將它砍倒,當柴燒。慢慢走啊,好好儲備,年輕的老師們。

30、需要一點勇氣

有一位專家做講座,講座前他發了些簡單的問,試圖與聽眾溝通情感,但是,底下無人響應。他苦笑一聲,講了個故事:「我到美國讀書的時候,大學裡經常有講座,每次都是請華爾街或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來講課。每次開講前,我發現同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周圍的同學總是拿一張硬紙,中間對摺一下,讓它可以立着,然後用顏色很鮮艷的筆儘可能大地寫上自己的名字,放在桌前,於是,講演者需要聽者回答問題時,他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我不解,問旁邊的同學。他笑着告訴我,講課的一般都是一流的人物,當你的回答令他滿意或吃驚時,很可能暗示着他會給你提供很多機會,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嘛。」專家接着講:「事實也確實如此,我的確看到我周圍的幾個同學,因為出色的回答,最終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職。」

我想,聽眾或許不久後忘記講座內容,但是這個開場白一定會給很多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是一個關於創造機遇的故事。有人說,愚蠢的人錯失機遇,聰明的人抓住機遇,智慧的人創造機遇。這個說法有道理。我要糾正的是,創造機遇不一定全靠智慧,不少時候,創造機遇只需要一點勇氣——拿出硬紙亮出自己的勇氣。在交通和信息日益發達的今天,學校派人外出聽講座、看觀摩課的機會越來越多。很多年輕老師都有機會去聆聽、去觀摩,但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形,這些年輕老師大都選擇坐在中間靠後的位置,前幾排是無論如何不會坐的。我還看到,當一些教育專家想以對話的方式,使講座更接近一線老師、更能解決一線教師身上的實際問題時,台下也往往一片沉默。正是這種不想出頭的平庸心理,使一個個很好的求教機會、和專家交朋友的機會流逝了。其實,所有的專家都期盼着能和一線的老師交流,和一線老師交朋友,和一線老師打成一片,他們絕不想高高在上做空研究的呀。我在研究「小學對話作文」的時候,看到北大知名學者錢理群教授寫過有關「作文是一種對話」的文章,數方聯繫,得到錢老的電話,素昧平生的錢老,給我寄來新書,提供給我研究參考書目,一年後,又寫信來詢問研究狀況。從中我打開視界,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有人說機遇垂青時刻準備着的人。我要說機會更青睞主動出擊的人。說到底,這是主動與被動的兩種人生態度。一個人有着主動的人生態度,機會有知,怎不光顧?全國著名青年教師袁衛星說起一個故事,當年老校長對他們說,你們想爬多高的山,我們就給你搭多高的梯。袁老師當即回答,你能搭多高的梯,我就爬多高的山。之後,袁老師主動請纓上公開課、匯報課,正是這種主動出擊,袁老師迅速成長,《中學………………》相繼報道他的事跡。袁老師固然有才華,但我深信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多的是,中國教師隊伍有才華的人多的是,他之所以脫穎而出,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有勇氣亮出自己。

我說過:機會之所以不平均落在每個人頭上,因為「平均」從來不是以人的數量來計算的,而是以人投入的精力和鬥志來計算;就像真正的生命長度,絕不是以活着的長度、而是以活着的精度來計量一樣。

——所謂鬥志,亦含勇氣。

31、用什麼征服課堂

?? 學校重心工作是教學,教學工作重心在課堂。一線教學經驗和行政管理經驗告訴我,眾多青年教師工作多年,最懼怕的依然是上課,遇上教研課、公開課總推三拖四。課堂之於老師猶如舞台之於演員,一個教師,對課堂應該有着一種展示的衝動和欲望,有此情結,教學才會給人以美感和幸福感。一個對課堂畏畏縮縮的教師,即便他逃避了一次又一次的研討課、公開課,每日都有的家常課,他也必定體驗不到那種教學飛揚的樂趣和幸福,從這個意義上,教師的生命意義和價值已經流失大半。

????用什麼征服課堂?有人說多讀書,有人說多琢磨,有人說多觀摩,有人說多反思,有人說用智慧征服課堂,有人說用專業預設征服課堂,說的都在理,都對。有位青年教師問我如何上好課。我說,要用你的勇氣。他不解。我問,你曾主動向學校提出承擔公開課的任務嗎?你曾主動邀請老教師、平行班教師聽你的課嗎?他說這怎麼可能,上糟了不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嗎。我說是的,你缺少的就是展示自我缺陷的勇氣。一個人只有袒露自己丑陋的一面,袒露自己缺陷的一面,袒露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別人才能真正看到你需要雕琢與修正的地方,惟有如此,你才能真正進步。年輕的老師們,或許你也有那位老師的狀態,想上進,想征服課堂,想在課堂上激情四射,但是你怕,怕出醜,怕難堪,怕別人嘲笑;你膽怯,你畏縮,你說還是安分守己、得過且過吧;到最後,不是你征服課堂,而是課堂征服了你——對一個年輕的教師生命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叫人痛心的呢?

????年輕的老師們,拿出你的勇氣去征服課堂吧。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與我們青春的力量相匹敵。失敗了不要緊,我們還年輕,身後有那麼多金燦燦的時光啊。你要知道,從失敗中獲得的力量,遠勝於從榮譽中獲得的虛傲。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他屢次提起年輕時上的一堂公開課,那節課是學校隆重推出的,邀請了省市專家和領導,那次,他上砸了,砸到自己都不知道怎樣走出教室。但是這失敗帶給他很多教益,失敗暴露出的問題,讓他看到自己的缺點,失敗的恐懼讓他真實地、徹底地了解自己,失敗讓他拿出以零為起點的勇氣,失敗讓他靜下心來沉浸到再研究中去。每次談及經歷,薛老師都會說起那次失敗。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一次成功的事,除了中獎。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有面對失敗決不氣餒的勇和悍。英國有個叫約翰·克萊斯的作家,被退稿753次,但最後他出了564部小說;曾被罵為「頭腦迂腐,毫無創意」的沃特·迪斯尼,被羞辱,被報社炒魷魚,卻正是他,創作出了全世界熟知的米老鼠、唐老鴨,創立了大人小孩的夢想王國「迪斯尼樂園」;愛迪生研製燈泡做了2000多次實驗,才成功,直到今天,人類的黑暗仍然被愛迪生發明的燈泡驅散。年輕的老師們,一個能夠忍受2000多次的失敗的人,必定是個奇才;一個能承受失敗的人,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年輕的老師們,你看到海嗎?我們敬佩航海家,只因大海洶湧澎湃、危機四伏。「教海」也不會風平浪靜;風平浪靜註定是平庸者的港灣,對那些要以自己的青春和火熱去實現教育人生價值的人來說,大風浪里,才藏着他們真正想要的幸福。

32、微笑的價值

美國沃爾瑪公司於1962年創立,經過四十多年,沃爾瑪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連鎖集團,2002年度《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名中,該公司名列第一。審視這家公司的文化背景和管理理念,我們不能不提沃爾頓的兩句名言:1、「請對顧客露出你的八顆牙」,在沃爾頓看來,微笑服務,只有微笑到露出八顆牙的程度,才可以把熱情表現得完美。2、「為顧客節省每一美元」,沃爾頓認為,這是微笑服務的堅強後盾,不使微笑流於虛偽。沃爾頓的「微笑」為他贏來了巨大利潤,消費者也心甘情願把錢拿到沃爾頓連鎖店去消費。這就是微笑的價值。年輕的老師們,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會直接產生經濟數字,但是,我們的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所有經濟值的總和。你知道麼,我們的學生是多麼地關注老師的表情,你聽——

「今天我們老師笑了兩次,你們老師笑了幾次?」

「哎,我們老師一次也沒有笑過。」

「我們老師今天發了火,嚇得我大氣也不敢透。」

如果你再去調查一下的話,我敢打包票,所有孩子喜歡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會微笑的老師。老師的微笑直接影響孩子校園生活質量,天長日久,影響到孩子對學習對事物對他人乃至對人生的態度。我敢說,當你微笑着對學生說話,微笑着傾聽學生講述,微笑着讚許,微笑着把手撫摸於孩子頭上,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全國著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孫蒲遠說過:「教師的職業要求你不能把煩惱掛在臉上,這是職業道德。重要的是教師必須學會調節自己額定情緒,做自己的心理醫生。」我們不僅要把微笑當作是職業道德,還要把微笑真誠起來。我特別欣賞沃爾頓「不使微笑流於虛偽」的說法。這就需要我們真誠地去愛教育,真誠地去愛學生,我們將心比心,我們把自己童年所期望的,放在學生身上,我們把自己童年所痛惡的,從學生身上拿走。源於心底的微笑,源於愛的微笑,將使我們的教育邁向師生共幸福的美好境界。

我們對學生微笑,生活就對學生微笑,學生也就微笑着面對生活。我們對學生微笑,於是自己也學會了微笑着面對生活以及生活的失落,有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達觀。一段時間,每天上班我要騎車近兩小時。日來天往,就遇到一些事。那個傍晚我騎車至路口。因為是電動車,比自行車快些,車上前時蠻正常,旁邊那位女同志沒感覺我越位了,前輪和我的後輪碰了一下。我聽到異聲,忙停下,回頭,我沒說什麼,擺出一個微笑,那人也沖我笑了笑,這個時候,紅燈停、綠燈行,我們各自起程。還有一次,那天我腦子裡可能想着一些什麼事,不想在轉彎口有一輛大卡車要過,我呢,沒發覺,照常前行,司機停下來,直着嗓門朝我大聲訓斥,我沒說什麼,沖他微笑,說對不起。司機減了火氣,語氣柔和了,說以後當心點。

微笑在平常人之間有如此之神效,何況老師之於學生呢?年輕的老師們,每天向學生露出幾次真誠的笑,你會發現,教育效益提高了,學生對你親切了,而你自己,也會感受到,生活的陽光好像噴香起來。

33、以善的名義

給青年教師出了道題:校園裡開出一朵碩大玫瑰花,師生們很驚訝,很喜歡,每天一群群師生來看花;一個早晨,有位小女孩摘了這朵花,抓在手裡,從容地往外走。此時,作為教師的你看到了,怎麼做?有的老師說要告訴小女孩要愛護花朵;有的老師說要告訴小女孩,別人不能欣賞到美麗的玫瑰花了;有的老師說摘了花、花會疼會哭的;有的老師說小孩子不能損壞公物;有的老師說要從小做個好女孩……幾乎所有教師都是從教育者的高度俯視這件事,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把小女孩看作是一個壞女孩,老師則從道德的裁判和規勸者的角度去審視。我公布了故事的續集,我說這個故事發於蘇霍姆林斯基身上,這個世界聞名的教育家是怎麼做的呢——

「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

小女孩羞澀地說:「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之後,我就把花送回來。」

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抖了,他攙扶着小女孩,又摘了兩朵大玫瑰花,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話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培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作為大教育家,我最欽佩蘇氏的是他所做一切的起點站在孩子的善的角度。他有耐心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且相信小女孩摘花不是簡單的粗暴動作,而是為了把它獻給心愛的人——這種善的角度,讓我沉思不已。我對年輕的老師們說,我們身上都隱藏着一個教育殺手,那就是——每當我們看到學生有不良行為出現,就本能地從「惡」的角度去評判學生,同時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置於道德的裁判者的高度,帶着刻板與嚴肅、冷漠與偏見去教育學生。事實上,當我們從「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時,我們就不自覺地站到學生的對立面,於是,學生成為我們工作的對立面;而當我們時時事事從「善」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時,就像蘇霍姆林斯基對小女孩那樣,我們會很自然地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同一面,於是,學生成了我們的朋友和親人,學生不再是我們工作的對立面而成了我們工作的好幫手。這就是魏書生所倡導的,讓每個學生成為教師工作的好幫手。

在我看來,教育的底線是把人引向善良。升學競爭越是激烈,也就越意味着,每個學生都成為著名學府里的學子絕無可能,這也是現實,按比例來說,小學一年級新生到大學一年級新生,中間被淘汰是百分之八十多的人。因此,教育的目標定位於把學生輸入大學,不光不現實,而且極端不正確。我們應當把目標定位於把學生引向善良,做一個善良的人,讓絕大多數無法成為教育尖子大學學子的學生,成為這個社會最厚重的良知和善意。教育的可悲正是在於,我們把目標鎖定於教育的術——知識與技能,從而把教育的「道」給丟棄了,教育走向了異途。而我們,教育界最為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年輕教師,理當承擔起新的任務和教育要義,成為教育界最厚重的良知和善性。

以善的名義、從善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問題,去處理種種班務,我們就站在善的國界裡引渡學生,學生就能走向善良;如果一開始認定惡,從惡的名義和惡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行為,這個時候,其實我們——教育者本身就站在了惡的地界裡,試圖把學生從「惡」里驅趕出去,這樣做,也只能事倍功半了。

34、只是一個定義

專家研究認為,教師的職業倦怠期處於工作後三至五年,故而大多學校對上崗五年內的青年教師培養,特別重視。我在分管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期間,發動青年教師計劃好奮鬥目標,並在櫥窗里展覽着這些朝氣蓬勃的目標。這樣做,一是讓青年教師有人生追求的方向,二是有追求的動力——這些目標是自己提出並向公眾宣布的。有青年教師堅持做了,頗有成效;也有青年教師做了一兩個月,堅持不下去了,停止了。我從這件事中獲得教益,一個人如果對別人對自己的承諾不能很好地履行,那將是一件可怕的事。很多人以為,對別人承諾什麼要儘量實現,而對自己許諾則沒必要很當真。這是個很天大的錯。對別人失言,時間久了,別人忘了,也就原諒了;對自己許諾又不當回事,久而久之,它會毀了你。任何諾言,都具備神聖性,不能隨意破壞,對別人的承諾無法實現,你至少會暫時地失去友情、信任和忠誠;對自己的承諾無法實現,也一定會付出代價,那就是對自己造成傷害,使自己一點一滴地失去信心和信念,逐漸認定自己是平庸無能之流,把自己的人生推向一條灰暗的死胡同。年輕的老師們,更要命的是,這個過程你將會感覺很舒服,什麼寫教育日記、參加各級評比或做各種教育實驗,都與我無關,多瀟灑。我要指出,當你感覺痛苦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你聽說過這個實驗嗎?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扔進一口冒着熱氣的開水鍋里,青蛙會奮力跳出來,得以逃生;但,如果你把青蛙放進一口盛着涼水的鍋里,青蛙在裡面很自在地划動着,休憩着,卻不知道下面正舔着火,水溫逐漸升高,等到青蛙發現景況不妙時,它已經沒有力氣跳出鍋了,它的力量已經被一點一滴地消耗掉了。因此,年輕的老師們,你要把握好上崗的前五年,別在這個倦怠期里,成為那隻跳不出鍋的青蛙;因此,年輕的老師們,如果你還沒為自己規劃好三年奮鬥目標,那麼我要請你趕快制定,你應該知道,目標和方向對人生之船的航行有多重要,你還要知道,一個人活着總要對人生對生命有一個交代,我始終認為,一群教師如果迷迷惘惘,這個學校就非常可怕;一個民族如果這樣,這個國家將岌岌可危。如果你已經規劃好了,那麼,我要請你忠實於自己的承諾,比忠實於別人的承諾更專注,更敬業,你要知道,那裡面有你的現在和未來;並且,一個對自己都沒有誠信的人,別人怎會放下心來相信你的許諾、放下心來將孩子交給你加一培育呢?

年輕的老師們,或許你要說,我已過了倦怠期,我倦怠了,我懈怠慣了,我只能做個教書匠了。我絕不支持你的觀點,也絕不支持你的人生態度。請你看看我的經歷和態度吧:教了10年書,我在本地區獲了一個賽課獎,而這個獎很多青年老師出道三四年就獲得了,我就想,將當減去十年吧,那我不就是一出道就獲獎了,一個一出道就能獲此獎的教師,將來一定不會太平庸;26歲那年,我發表了第一篇教育文章,這同樣不值得炫耀,出色的年輕老師那個年齡已發表好多了,我就想,減去十年吧,就當16歲,16歲能發表教育文章,天賦還不錯呀;32歲那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書,這個年齡出書也很普通,我就想,減去十年吧,就當22歲,22歲能出版專著,該是個有前途的青年教師吧;又想,一個22歲能出書的青年教師,到44歲,一定能做出點成績吧,而到那時,我再加回十年,也不過54歲,54歲能做出點事來,人生沒白活呀,要知道多少人從朝氣蓬勃到白髮蒼蒼,一無所獲。因此我要說,如果你今天是30歲,不妨看作是20歲;如果是38歲,不妨看作是28歲,人定勝天,倦怠期某種意義上講,它只是一個定義,書上的定義,它只是一種善意的警告,警告我們要喚醒心靈深處的教育激情,把教育人生活得更積極、更充實些。

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有沒有過了倦怠期、處不處於倦怠期,我們的心靈深處都應該有一種精神和力量,它使我們的教育生命同青春一樣熱血沸騰、輕舞飛揚;一個善待教育的教師,才是一個善待自己生命的教師——只因我們的生命,已經註定和教育血脈相連。

35、教育,首先是人性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做了學校校長,每有新教師到校,他總會給新老師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生還者,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當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由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的人們槍殺。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們幫助學生成為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應當被用於製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變態狂、受過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

年輕的老師們,我要說,時過半個世紀這封信依然振聾發聵。教育,首先是人性;教育的着落點是培育有尊嚴的人,公正的人,正義的人,自信的人,善的人,真的人,美的人。世界,說到底是因人的美好而美好、因人的眷戀而眷戀。教育,亦因此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然而你一定痛心疾首地經歷過教育的種種異化現象。教育在中國教師眼中是什麼?分數。學生在中國教師眼中是什麼?符號。看到一個學習後進生,教師腦海中條件反射的是這個學生考試不及格;看到一個學習優等生,教師腦海中條件反射出的是,這個學生又是班級第一或年級第一。於是站在教師面前有血有肉、有着豐富內心世界和不同生活情趣、背景的學生,成了一個個分值符號,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了應有的、必須要有的人性的溫暖;於是錯一道每天罰做500遍而導致學生自殺的事發生了,向熊貓灑硫酸、向母親和同學舉刀就砍的一樁樁惡性事件發生了;於是研究者向學生做調查「你最恨的人是誰」時,答案中赫然有「教師」兩字——當教師成為學生最可恨的人的時候,教育必然失去了最起碼的人性的關懷,教育必然成為冷漠、厭惡、憎恨的代名詞。年輕的老師們,所有的教育家都告訴我們,愛是教育的基礎。而愛,是人性中最根本的情懷。教育,首先是人性;教育,首先是教會孩子去愛這個世界,愛身邊的人,愛身邊的動物,愛身邊的一草一木,有了這份流淌於心底的暖暖愛意,「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才華與能力,才會給世界帶來美好和歡樂。一個失去了人性中的同情、寬容與憐憫的人,一個哪怕是意識里舉刀砍向母親的傢伙,越有才華,世界將越充滿可悲、可怖和恐慌。教育,正要以愛和人性去抵抗這種批着人皮的動物性災難的發生。這種抵抗理應成為教育的首要意義。有了這種意義,一切的恐怖才有可能扼殺於萌芽之中,一切的和平與美好才有可能長久與永存。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缺失人性教育的地方,都將有可能成為危機出沒的地方。

年輕的老師們,現狀真實得無奈。但我仍要真誠地對你說,你們是中國教育的新生力量,你們是中國教育的希望和曙光,如果你也加入純粹的應試行列,如果你們都無法從人性的第一要義出發,那麼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批評當前教育的種種弊端,我們又有什麼臉面去指責中華不能復興的種種問題——教育之於國家發展是基礎,日本經濟研究所的一位所長曾對著名學者朱永新說:「中國發展的關鍵第一是教育,第二是教育,第三是教育。」如果國家發展的關鍵的基礎實踐者,不能問心無愧,不能把人性放在教育的首位,一切人的大廈的倒塌,都將追根溯源。這絕不僅僅是一句道義上的空話。

36、遠離藉口文化

電腦出了問題。我打電話給負責維護的小周。小周說他聯繫廠方。一天過去,兩天過去,三天過去,第四天我忍不住了,去找小周,小周說電腦公司沒來,沒辦法。小周認為打了電話,份內事已做好,至於電腦公司來不來人或者什麼時候來人,與他無關。國家要求小學階段設置英語課程之初,調研英語教學質量,非常不好,找英語老師談,老師說英語課時不夠、學生對英語不夠重視,要求學校給課時,要求班主任經常教育學生英語如何重要,一大筐子話,惟獨沒聽到一句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走進課堂,問題的根露出來了,目標混亂,達成度低,教學質量怎麼會好?我說這兩個小故事,是想說,20年前柏楊指出中國人醜陋之一即滿世界找藉口推卸責任,20年後,進入21世紀,藉口文化依然在我們廣大年輕教師身上蔓延,且極為厲害,他們在工作中不精益求精,不願花更多的氣力把事情做善做美,相反,馬馬虎虎做,出現問題,專以找到各種藉口為要為解脫。對於一個真正有見地的學校管理者來說,需要的,不是各種解釋,而是行動,更正性行動。

一件事,如果你想去干好,會發現有很多方法,你所要思考的,是哪種方法更經濟有效;同樣的,一件事如果你不想做好,也可以有很多理由,這就是俗話說的「歪理十八條」,歪理,聽起來還是蠻有理的。像小周,後來想了想,把電腦抱去換了張硬盤,我就起碼能暫時繼續使用。我想除去這法子,應該還有,總之,我需要電腦來做事。條條大道通羅馬,有了「羅馬」這個目標,就一定能達到羅馬,小周一開始,沒有正確的「羅馬」目標,他的「羅馬」是給電腦公司打電話,不是把電腦維護好。年輕的老師們,一個人不僅容易對別人找藉口,自圓其說,還很容易對自己找藉口,使自己以為,干不好純屬正常,時時處處寬容自己,寬容到最後,自己變得懶惰,自私,一事無成。我一直無法忘懷幾年前的一個寒冷冬夜,我騎着電動車往前走,眼角看到路邊一個穿着破爛的老人摔倒了,想爬,爬不起來。這個時候,我的車已經行駛出一段路,我想回過來,但最終,我沒有。我的靈魂很不安,我對自己的靈魂解釋說:你看路上車這麼多,逆行很危險;或許老人已摔傷,去了,會訛詐你。現在我清楚認識到,這是對自己尋找的藉口,這個藉口使我的靈魂墮落,幸好,我能即使給靈魂剎車。

年輕的老師們,我要嚴肅地告訴你,藉口對你的成長,如同惡狼對羊群的威脅。因為任何藉口都無法解決一點點的實質問題,藉口只會使人習慣拖延,習慣推卸責任,習慣轉嫁過失,習慣他人利益受損,你說,這樣的人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成為學校乃至教育屆的中堅力量嗎?年輕的老師,你是否已經被「藉口文化」感染,如果是,那麼請你趕快醫治。送你一個藥方:對自己設立「無藉口月」;就從這個月的這一天起,無論有什麼任務,你都及時地想盡辦法把它完成好,實在完成不好,請把責任放在自身上,誠懇地對領導說「我沒做好,我將努力」,而不是搜腸刮肚地找藉口。當領導看到你這樣敢於承擔責任,你說他會怎麼想?我只知道,只有敢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是值得培養的人,能做大事的人。

37、更新「三大件」

八十年代青年人結婚,「三大件」是自行車收錄機和黑白電視機;九十年代初,「三大件」是冰箱洗衣機和彩色電視機;九十年代末,「三大件」更新為電腦空調和摩托車;現在呢,汽車也快進入「三大件」了——因為彩電冰箱空調和洗衣機摩托車之類,已經是我們江南地區的常見物品了。由此我想談談教師的基本功問題。中國教育有過一個叫做「民辦教師」的階段——民辦教師直到2000後才逐漸退出教育舞台——這個階段,把教師基本功定位於「三字一話」,是符合國情的。今天的教師都從正規師範院校畢業,「三字一話」早已在學校達標,不達標者,一是不應畢業,二是畢業了也不應有崗位,三是有了崗位就應有自知之明,迎頭奮進,把基本功練好。我以為,今天的教師基本功必須要與時俱進,從「三字一話」的老「三大件」轉向更好更高的新「三大件」,這是教師專業素養提高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看來,當前教師的基本功應該轉向「四個能力」:一是教材的解讀能力;二是與學生的交往能力;三是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四是試卷的編制能力。先說「教材的解讀能力」,我一直以為,畫家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美術老師,作家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語文老師,數學家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數學老師,原因就在於他們還不具備教材的解讀能力,一個老師,其專業能力的最根本之處在於,他閱讀教材的時候能自覺地從學生學的角度、教師教的角度以及訓練的價值角度、薰陶的人文角度、難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設置角度,去審視教材,從而刷選出最具科學性藝術性和價值觀性的教學要素來,這種能力必須成為教師的基本功,它是教師區別於其他人的重要標誌。

次說「與學生的交往能力」,成年人一般都和成年人打交道,由於年齡相仿,就較容易設身處地,容易溝通和共鳴。教師卻不同,是同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打交道,成人的價值觀和孩子的價值觀有很大區別,這種價值取向上的差別,會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目前師生間的情感隔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師生無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因素,可以說,與學生的交往能力正直接影響着師生的生活質量。因此我認為,把教師與學生交往的能力納入教師的基本功,是十分迫切的,每一個青年教師都要注意和學生多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術、獲得交往的能力。

再說「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學生間或師生間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教師要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就像一個軍隊首長要有處理突發戰機變化的能力一樣;戰鬥事關人的生命,教育事關人的未來。之所以提出這個能力,是因為我們經常能看到,眾多教師經常簡單乃至粗暴地處理各種課堂上和課堂外的突發事件,一些公開課上,我們還能看到青年教師不會處理突發事件,不了了之,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堂生活質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生命成長。

最後說「試卷編制能力」,毋須忌諱,在素質教育旗幟下的學校依然存在着嚴重或比較嚴重的應試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無法迴避升學,迴避考試,考試已成為學校和當地教育部門無可抵擋的要事。隨着科技的發展,網絡已成為試卷的大本營,「一體機」已成為生產試卷的專用機,很多老師不看試題質量,拿來就用,導致學生「花時多、收益小」。這一背景下,教師編制試卷的能力已不容忽視,如此三五年下去,很多青年教師將不會出一張富有針對性的試卷——而這,既是教師的悲哀,更是 學生的悲哀,最終是教育的悲哀。讓教師具備編制試卷的能力,不是要讓教師從此沒日沒夜地去出試卷考學生,恰恰相反,由此,我們至少可以做到,沒有意義的試題不給學生做、沒有價值的試卷不給學生做,從而讓學生省出餘力去做更有益的事。

年輕的老師們,不知你所在單位是否給你提出這新的「三大件」,如果沒有,請你不要慶幸,慶幸背後往往蘊藏着不幸;如果有,也許你會感到壓力,但請你不要感到不幸,不幸的背後往往蘊藏着幸運。

38、進入專業水準

年輕的老師們,我和你一樣抱怨過教師職業收入和地位不高,隨即我發現,抱怨除了給我一地牢騷,別無它物。牢騷饋贈於我的只有一樣,名曰壞心情。我們都越來越清楚地知道,抱怨無法改變境遇,改變境遇只有靠行動。我以為,最好的行動就是使自己儘快具有教育的專業水準。

我不能不遺憾地說,具有教育專業水準的教師太少了。有一位分管教育的領導,要給人安排個工作,領導最後說,讓他去教一年級吧,一加一的事嘛。我們當然可以義憤填膺地嘲諷那種不懂教育的官僚領導,但是我們也有必須從中反思,我們的教育給民眾和政府官員以專業形象沒有,為什麼不會有領導說,讓他去做個醫生吧,先鋒加青黴素嘛。年輕的老師們,我們學的是教育專業,又有多少人能理直氣壯地說,我已進入教育專業水準,你們無法替代我的工作。在我看來,民眾印象里,也完全沒有把教師當作是專業性極強的知識分子。一個教師如此具有極強的專業水準,你一眼就能看出來,他不會坐在麻將桌上興致勃勃,他不會把經濟利益放在自己人生坐標的第一位,你會看到他最熱衷的事是讀書、思考和寫作,你會看到他最歡喜的談論的事是教育和學生,你會看到他所呈現出的教師氣質和教育儒雅,因為他已清晰地把教育人生的價值鎖定於人的培育和精神的滋養。年輕的老師們,說句實在話,現在很多年輕教師的教育工作不是唯一的,他們完全不懂得教育藝術,把一切與學生交往的事看作是普通人的人際交往,任何教材都是按着一個模子一天天重複地教,上的課像工廠里的流水線,一步一步,沒有任何創意,講的話像官場上的主持人,一句一句,沒有一點新鮮,全是些拿來主義。這些人一年裡難得看教育期刊,難得翻教育書籍,難得寫教育思考,如此種種,我們還能用怎樣的專業態度來抱怨我們的待遇不夠高呢?我們還能用怎樣的專業水準來抱怨社會對教育的不重視呢?——我們自己都不重視教育的神聖性,別人會把教育和教師看得神聖嗎?

年輕的老師們,告訴你教師進入專業水準的職業標誌吧,你得是個思考着的讀書人。讀教育書籍、思考教育現象、改善教育行為,其中思考是核心,只有思考才能把讀書所得和教育實踐相結合起來。很多年輕老師抱怨專業成長路上沒有好的領導,沒有好的環境,沒有好的領路人,不要緊,借用吳非的話:「只要讀書就好」。一個教師,當他沉下心來讀書了,一切喧譁和浮燥漸漸平息,那麼一切問題都將解決。真的,請相信,書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思考是人生最好的夥伴。我一直有個妄想,假如有一天我們具有了教育專業水準,那個時候如果教育主管部門還有人說「就讓他教一年級吧,一加一嘛」,我們就炒他的魷魚;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還無法得到應有的價值和地位,那麼我們就甩甩帽子說:「老子不幹了,看你們能看出個球!」現在不少地區引進特級教師,安家費數十萬,年收入十來萬,我們不用羨慕,只要我們有了這樣的專業水準,我們同樣可以得到。前提是我們必須有這個專業水準。有人說專業水準應該是80%的精湛技藝,15%的特立獨行與堅持,以及5%的靈光閃爍。所有這些的基石是對工作的尊重和投入,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投入自己的工作,就不可能掌握其中的技術和藝術,沒有技術和藝術也就不可能做到特立獨行,沒有特立獨行的品質就容易隨風倒,就不會有屬於自己的靈光。老師們,我還想說,真正的教育專業水準,還必須可行,必須產生最大的效益,教育的最大效益就是要能培養出值得自己驚嘆的人,就像畫家畫出了使自己滿意的畫,書法家寫出了使自己不可重複的字一樣,每帶一批學生,我們都應把目標鎖定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不過,此刻我們還需要靜下心來做專業,把專業做到別人望塵莫及, 然後,你將擁有自己的人生和天下。

39、認識你的學校

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做起來其實不容易,想做好,更難。眾所周知,環境制約人也造就人,因此,認識工作環境十分重要。我想說,不要以為曉得工作單位在哪裡,就算認識學校了,也不要以為知道學校有幾幢教學樓幾個綜合樓幾個過道幾個樓梯,就算認識學校了。認識你的學校,絕非如此簡單。

年輕的老師,如果你剛到一個新學校工作,首先你要了解學校的制度。我始終認為,模範地遵守學校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是每個青年教師踏上崗位的第一門必修課。你認真地學習這些制度,便能發現學校倡導什麼,加強什麼,又在抑制什麼。新入單位,一般沒人告訴你這些,中國就是這麼個社會,需要你用心揣摩,而揣摩規章制度是一條捷徑。第二,你要了解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以及學校的發展方向。每一所學校都會有自己特有的一些東西,比如特色學校,藝術特色科技特色寫字特色作文特色大閱讀特色等等,所謂特色,是學校向社會展示的臉面,對學校,至關重要;至於辦學理念和發展方向,我以為有機會你要向制定者——一般是學校的主要行政領導——請教,因為辦學理念往往寥寥數語,裡面蘊涵的東西卻極多,對一個青年教師來說,往往不能全部參悟。請教領導,既顯示你虛心好學的一面,也使你能零距離接觸校領導,你只要認真聆聽,就能給校領導留下美好且深切的印象。有了這兩點,你就基本融入這所學校,成為學校的一份子。

第三,要了解你周圍的同事。你踏上工作崗位結交的第一批同事朋友,對你人生影響很大,而你有什麼樣的教師朋友,往往意味着你將來成為怎樣的一個教師。如果你經常交往的是有着積極的教育人生價值觀的朋友,那麼你也必將能在教育上有所作為;反之,你很有可能將無所事事。學校是個小社會,各種類型的教師都有,不慎重交往同事,不親者親之、遠者遠之,將給教育人生帶來很大遺憾。年輕的老師,你要知道,我們這一生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兄弟姐妹,我們能選擇的,除了愛人,只有朋友。四,要了解校長的性格特徵。中國如此之大,你不要期望一入學校就能幸運地遇上魏書生、李希貴和馮恩洪等校長,中國校長隊伍參差不齊是個不爭的鐵事實,有的校長喜歡果斷,有的校長猶豫,有的校長喜歡精細,有的校長喜歡實幹,有的校長則愛在包裝宣傳上顯身手……了解校長的性格特徵,對你處理各種人際事務以及今後教學和行政上的發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做到這兩點,你就能比較靈活遊刃有餘地生活於學校。第五,你還需要了解學校目前最薄弱的環節、最缺少的人才。學校對薄弱環節和奇缺人才一定會給予特別關注,無論在物力或財力上。發現這些,你再對照自己的性格和情趣,就能找到一條發展起來事倍功半的路。

假如你初來乍到,還不能對學校做如此深入的認識。那麼我希望你能服從領導的安排。一般來說,任何領導都需要服從安排、並能把安排之事做妥帖的人,因此年輕的你要學會放棄,放棄青春不切實際的空想和理想。我遇到很多年輕教師,他們對學校教育和管理指出這樣那樣的缺點和批評,但這些東西大都是國情和歷史所至,非校長所能改變,這種抱怨既不能顯出你的水平——誰都知道這些問題,又使領導對你的「混身是刺」感到討厭。我們當然希望領導的素質能高些再高些,能不顧這些「刺」依然把你當個寶,可如果中國學校的領導都具有這等胸懷和人格魅力的話,或許,以你的知識和能力,已不能充當教師。把領導安排的事做好,在做的過程中力求做得更好,顯出你的能力和智慧來,這應該是最明智的選擇——並且,在你做事的過程中,你也一定能進一步認識自己和學校。

40、良知,教師第一性

新課標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眾多教師對此很無所謂。在他們眼裡,只要把學生的考試成績弄好,新課標舊課標與我何干。確如現實,新課標實施數年來教育屆並未發生任何質的變化,所謂的量的變化也只是在有專家來聽課或必要的「新課標匯報會」上展示一下。我能斷定,即使再來幾次課程改革,情形也好不大哪兒去。不是課程改革不好的問題,不是培訓不到位的問題,不是各級不重視的問題,不是,問題出在教師失去了必要的國家良知。

教育事關民族興衰。一份又一份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學生與發達國家學生相比,缺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缺少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些能力的嚴重缺少將使中國無法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我們這樣一個無法成為其他國家優秀人才吸納進來的國度里,培養本土的具有創新性的人才顯得尤必要其迫切。如果這一點在教育上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麼中國將只能處於發展中國家。我一次又一次對年輕人講,「發展中國家」其實是「落後國家」的代名詞,中國的人均JDP官方消息也只有1000美元,而「發展中國家」的人均JDP是780——2999美元,我們要摘掉「發展中國家」這頂帽子還有這麼一段不短的距離,我們有什麼理由去驕傲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和文化?但是,年輕的老師,你想過這些嗎?你在做教育這份工作的時候,有過這樣的國家良知嗎?你感受到自己每一個教育行為都擔負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義嗎?你想過自己做從事的職業和祖國尊嚴有着如此密切的關係嗎?就我有限的經歷和閱讀來看,我們的青年教師已越來越喪失起碼且必要的國家良知,沒有這樣的國家良知,課程改革所着眼的未來的巨大效應,有誰會去理會呢?具有國家良知的教師群體才會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樑,為民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的資源和精神動力。我還以為,教師還必須具備社會良知。有人戲說現在對教師的要求比對黨員還高。戲說中有戲虐和無奈,但確是如此。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良知就是這個民族良知的縮影。因此當我聽到一群青年教師談笑着「如果我拾到一大筆錢就去瀟灑一下」的話語時,心裡充滿了苦澀和淒涼。

年輕的老師們,我們不僅正失去國家良知和社會良知,作為教師我們正在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我們已經把教育簡單到分數的地步。一位學生曾經畫過這樣一幅漫畫:畫中一位瘦弱的女孩滿頭大汗地奔跑着,後面有一隻瞪圓雙眼張開大口的老虎在追趕她,老虎身上寫着「作業」兩個大字。最可怕的是,女孩已經被「作業 」擋住了去路,無路可逃。這幅漫畫的題目是「課業猛於虎」。學校原應該是一個充滿快樂的地方,那是人獲得知識和能力、不斷豐富精神的世界,校園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溫馨最嚮往最人性的地方。然而我們學生自編的歌謠卻是「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弦,趕快跑,轟隆一聲學校炸沒了」。這種教育良知的喪失使我們的教育朝着畸形的方向發展,發展得越快越熱烈越迅猛,我就越越憂鬱越擔心越憂心忡忡。我們的教育良知如果連教育是培養人這一點都守不住的話,年輕的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有些年輕教師說,這不是我一個人造成的,這不是我一個人能改變的,這不是我的責任。於是我想到我們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對學生說「祖國的希望在你們這一代」,我們把責任推卸到下一代,那麼下一代同樣會推卸給下一代啊。所有這些的根子是教師的個我思想,在教師的腦子從沒有一個大我,從沒有跳出目前的狹小的個我利益來看一看大我的發展。這種思想上的缺陷,將是一個民族整體的缺陷和滑坡。

年輕的老師們,局限於個我的教育隊伍是一個國家發展與進步的悲哀啊。我多麼想呼喚,讓我們拾起我們必須要擔負的國家良知、社會良知和教育良知吧。

41、寬容是金

時常聽到一些年輕教師對教育現狀猛烈的抨擊,上批教育部長下鞭教導主任,一副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英雄氣概。我哀傷,如果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用在這上面。我也明白中華教育存在着問題,不小的問題;但我同樣知道祖國的教育事業自文革後正常秩序至今,三十年不到,三十年不到啊。看《窗邊的小豆豆》時我強烈地感受到日本民族之所以能夠在二戰之後迅速崛起,是因為早在個時候他們的教育已走在世界前列,那個時候大戰是如何慘烈——對中華人民是如此、對日本人民何嘗不是呢——人民無罪;也就在那個時候,他們竟能如此平靜而幸福地教育着。我們多災多難的母親從清朝過來,一路槍林彈雨,一路荊棘坎坷,從炮火的轟炸到文化的摧殘,不說史無前例,也是慘不忍睹啊。年輕的老師們,說這些是想表達一個意思,中華教育的落後不是一個領導能負得起的責任,中華教育的落後有着深刻的歷史背景,這種背景的追述直達幾千年的封建教育,幾千年的封建教育所沉浸下的科舉與應試(趕考不是另一種應試嗎),不說說革就能革掉的。批評中國應試教育的聲音眾多,但在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所有的批評者都應該知道,高考無疑是最公平——儘管有不公平、最公正——儘管有不公正的一種方式——它不一定是唯一方式,目前來說卻也還沒有找到第二條。改革開放後,我們聽到了各種不同的教育的聲音,比較中我們當然能看到中國教育的種種問題,這很好,但要想期望短時間裡有本質性變化,那就是奢望了,教育同樣需要我們幾代人的努力。在我印象里,中國教育就像一位年邁的母親,充滿了愛憐;母親老了,她需要我們以年輕的火熱與創造的激情去感染她,而不是對這年邁的母親的背影指指戳戳,那不僅是一種不道德,而且是一種沒良心。

我欽佩魯迅等一輩雜文家,民智混沌之際需要刀劍的銳利撕開天空的陰黧,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做評頭品足、說三道四的「雜文家」的話,那麼又有誰去做最需要的建設者呢?我想魯迅們最希望看到的,莫過於是他的讀者一個個投身於拯救祖國、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之中,而不是都為他吸引、都去從事批評的事情。年輕的老師們,我們需要寬容,寬容教育還存在着這般那般的問題,有了這樣一顆寬容之心,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心懷開朗起來,對教育的恨不知不覺間轉化成無盡的愛,那種愛不僅僅屬於教育,也屬於祖國,屬於母親。我的手機屏幕上交替着這兩句話:「教育做得更好」「從批評走向建設」,在這樣一個國泰民安的日子裡,母親最需要我們充滿激情和寬容的建設,如果每一個對說三道四的人都成為一個教育的真誠建設者,眾人拾柴火焰高,中華教育的火焰一定能有照亮世界的一天,也就在那一天,母親會煥發出青春的光彩,會讓我們每一個子女感到驕傲無比。

年輕的老師們,我還想說,教育不僅需要這樣的大寬容,還需要小寬容。回顧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歷,誰沒有犯個這樣那樣的錯呢,我們教一個班五十個孩子,每個孩子每學期出現兩個錯誤,那就是天天都遇到有孩子犯錯了,是啊,這樣的事經常有,作業忘了做或忘了帶,說謊話騙你,拒絕承認錯誤,吵架打架了,背後罵老師啦,公開場合跟你頂嘴令你難堪啦……諸如此類的事說不完,也發生不完,於是我看到一些年輕教師整天幹勁火很旺,一副很厭煩的樣子,動不動就訓斥學生,後來就發展到當眾羞辱學生……我哀傷,如果我們的教師連這點小事——自己小時候也常犯的小錯也不放過的話,那麼我還能怎樣去懇求他們去寬容中國教育的種種大問題呢。而年輕的老師啊,當,也只有當你有了一顆寬容之心,你才會對孩子成長路上做下的種種不該有的小插曲以溫柔的笑和撫慰,你將變得從容,將變得處事不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人的標誌正是,當別人驚慌失措的時候你能從容鎮定,一個能保持從容鎮定之心的人,一定是個能以智慧和愛來解決問題的人。這樣的教師,就是人師。

耶穌被人所害,行刑前耶穌說:「主啊,寬容他們吧。」

42、教育的幸福

一個早上,畢業經年的學生打電話來述說自己的煩惱,說着說着,他哭了,電話那頭的他痛快地哭了,他說他沒有在夥伴面前哭沒有在父母面前哭,只是想在老師你那兒哭一下。就在那個早晨,我的心裡蕩漾起一片無以名狀的溫暖心緒,我忽然有一種菩提灌頂的了悟,我明白了什麼是教育的幸福,什麼是人生的幸福。年輕的老師們,我願意和你分享:人生真正的幸福在於內心裡時常蕩漾起一片輕柔充盈的暖意。有了這片暖意,不管陽光燦爛或是陰冷滿天,我們始終能漾起微笑;有了這片暖意,走在任何一個物慾橫流的地方,我們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內心的祥和與平靜;有了這片暖意,我們便能抵擋一切的寒冷與飢餓,風再大、浪再猛,我們腰不彎、步不亂,目光穿越浮燥清澈依舊。年輕時我無法理解革命志士為何面對死亡能放聲大笑,現在我懂了。我亦時常思想,今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另一場戰鬥——與物慾的戰鬥,我不排斥教師應該過更好更殷實的生活,但我必須拒絕過純粹的物質支配下的生活,教師應是一個精神的領袖,教師應在精神的王國里談笑風生;一個教師的幸福,不在於是否擁有別墅汽車,一個教師的價值也絕不是別墅汽車能衡量的,如果有一天,教師的幸福和尊嚴能用汽車與別墅購買,那麼不幸的將不僅僅是教師。

中午食堂用餐回來,總有一簇學生特意繞道從我辦公室前經過,沒什麼事,就是來看一下管老師在幹什麼,見我不在工作,就進來搭幾句話——我感到幸福,我甚至奇怪地想,世界潮流及計劃生育政策下,中華民族傳統的兒孫滿堂的幸福已漸行漸遠,但是一個教師卻時時能享受這種天倫之樂。有一天,孩子長大了,相約率妻攜子或攜夫帶女來看望老師,那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幸福啊,一個教師,當為這種幸福奮鬥終身,一如我們期盼子女成長,一如父母期盼我們一家子常回家看看。我時常愧對學生的幸福回報。我知道就個體的平均數來說,我對女兒的關愛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學生,我對學生付出的其實並不多,但是學生收到那麼一點的愛,卻能迅速地感受到「老師對我真好」——其實,爸媽對他們的愛遠勝於我,就因為我是老師、我有這個特殊身份,我的關愛得到升級。我敢和任何一個教師打賭,如果你拿出對女兒或兒子的四分之一的愛放在某學生身上,學生對你的感恩將超過你孩子對你的感恩,因為子女對父母的愛的要求和幸福渴望,在中國歷來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年輕的老師們,在我看來,只有跳出物慾的幸福才是真幸福。真幸福從來不是依傍物質刺激產生的,真幸福就在心裡,就像愛情從來不能依傍鑽戒與項鍊產生一樣。我知道行業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我卻真誠慶幸自己入了教師這行。我時常設想,如果我是某一機關的公務員,我可以生活得比現在更滋潤,但我的心靈一定比現在更憔悴;如果我是某私營業主,或許我經營得不錯,但我所有的價值都能用人民幣加以計量,那是何等銅臭;如果我周旋於政治,我更將逢場作戲地聽到眾多媚諂之詞、說出眾多強作歡笑的違心話。作為一個人的生活,作為一種真誠的活法,我慶幸選擇了教育,因為教育,我有一份比較固定的收入,我能在穩固的生活基礎上進行人的培育與教育的研究,我得以留下研究的文字,獲得和學生的真誠情感,我做了一份工作,卻獲得了多重的幸福收入,這是教育所獨有的幸福。

現在,流行歌越唱越快、流行舞越跳越疾,詞能不能聽清無關緊要,舞有沒有章法又有何妨,圖的,是隨性而至的一時快意。喧譁過後,熱鬧過後,空虛襲來——一個教師不應該有這種空虛的呀,人最可怕的是精神的空虛和麻木,如果教師都不能始終有飽滿的精神的幸福屹立於人間,那麼我們將如何去引領孩子去追尋人生真正幸福呢?所有的空虛來自於內心的虛空;所有的虛空來自於心靈之愛的缺失。在我看來,一個教師跳出個人走向學生的愛的幸福,不僅崇高而且富有現實意義。年輕的老師們,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當學生感到幸福的時候,你將感到幸福;當學生不能感受到學習生活的幸福時,你收穫的只能是教育的煩惱;當學生感到幸福的時候,你的幸福將是幾十個學生的幸福總和,一輩子書教下來,一輩子有那麼多學生的幸福疊加,那種教育的幸福,將隨着人生走向生命的盡頭而愈顯燦爛輝煌。

43、放棄是一種智慧

看張藝謀的《英雄》,我腦海中經常交織在一起的是「放棄」和「追求」。殘劍的智慧是放棄,在放棄中獲得更大的人生境界。我為這種「放棄」所演繹出的大智慧所震撼。我們常說人生要有所追求,追求強調得到和擁有,但有的時候,追求越厲害,離真正的境界反而越遠。

年輕的老師們,我們需要一种放棄的智慧。人生路途遙遠,如果一味地想着得到和擁有,身上的累贅和負擔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跑到最後,就會出現四種結果:一是累得精疲力竭;二是自我滿足、消失鬥志,覺得擁有這些很不錯了;三是縱然遇到好東西,也無力去獲取;四是自足感膨脹,認為別的東西都不好,惟我擁有的最好。人生要追求,要擁有,但是人生也需要學會放棄,就像整理零亂的屋子時,總會把那些不值錢的、已被淘汰的東西丟掉;然後輕裝上任,去追求更美好的東西。我要說,放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放棄是一種艱難,放棄是一種大智慧,放棄是佛家所有精髓的最終歸結點。我們要學會放棄,學會放棄自己的財物,學會放棄自己的主張,學會放棄自己的情緒,學會放棄自己的思考方式。比如財物,你有八個蘋果,你把它們吃了,你只嘗到蘋果的味道;你若放棄其中七個,把它們給身邊的人,你看似失去了七個蘋果,但是當這七個人有了水果後,也一定會給你。這樣你就不僅獲得了蘋果以外的味道,且在交往中,獲得了比水果本身更寶貴的友誼。就像我拿出錢來買書買本獎給學生,有人說我傻,我卻深知,我在捨去的過程中得到更多,那是只知道得到的人所無法體味和擁有的。

人生要學會放棄,比如榮譽,生活在榮譽堆里的人,註定要為榮譽所毀。我最想說的是,人生要學會放棄自己的主張和思考方式,這种放棄不是被動,而是主動;被動放棄是一種無能,主動放棄是一種智慧。人生不是直線,很多事情要做成功,也不能是直線,只有在迂迴中,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而迂迴的過程,必然要你暫時放棄主張。有的時候,我們的主張和思考方式是不正確的,我們又自以為正確,這個時候,更要學會放棄,要放棄自以為正確的、實際上錯誤的觀念和思考方式是困難的,痛苦的。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帝提出過一個想法,若將全球財富混合在一起,再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半小時後,全球這些財富均等的人們的經濟狀況,將發生顯著變化,有人因無法捍衛自己的財產而失去一部分,有人因豪賭而一文不名,有人因受到詐騙而迅速破產。一兩年後,全世界財富分配情況將和沒分配之前沒什麼兩樣,貧困的人依然不會有所改變。保羅最後強調,有些人的想法所受到的尊敬更多,因而,他所擁有的財富也將會更多。——可見,窮人要想成為富人,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學會放棄自己原有的落後的內在思考方式。不放棄自己的思考方式,你將永遠不可能擁有高尚而值得尊敬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念。有一個青年人去找禪師,請教自己為什麼不能獲得更多的能力。老禪師什麼也沒說,拿起茶壺給年輕人刀倒茶,杯里的茶滿了,他卻還在倒,年輕人驚呼「滿了」,老禪師繼續倒,說,你就像這茶杯,已經滿了,別人再怎麼倒,也倒不進去;你唯一的做法是,把杯里的茶倒掉,然後才能注入新茶水。年輕的老師們,教育是面對人的工作,人是具有時代性的,上一代和下一代,從氣質到觀念,從行為到思想,都有着本質的不同,教育絕不是加工零件,不會一成不變(話再說回來,即便零件也會因產品的更新而有所變化),教育處於動態之中。一個適應教育潮流的人,必定是一個善於放棄自己的一些主張的人,這些主張或許曾經正確,曾經輝煌,曾經給教育帶來新鮮和活力,但是它必須被淘汰,必須走出歷史的舞台,只有放棄,才會贏來新的活力和生命。 一個真正的教師,應該時常這樣反省自己,我身上有哪些行為和觀念需要更新,需要淘汰;我又該吸收哪些新鮮的血液補充到體內。這樣的老師註定會是成功的教師,會有一個成功的教育人生。

學會放棄自我,也就學會了從他人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發現他人思考的價值;學會放棄,就不會被孤立在一個人的頭腦里,從而擁有眾人的智慧;學會放棄,就會有一種學習的緊迫感和飢餓感,從而處於一種最佳的「飲食狀態」。作為一名教師,我更想提醒你的是,你必須放棄 對學生固有的偏見,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品德上——這種偏見所產生的負面的馬太效應,對學生來說是一生的不幸。年輕的老師們,請試着從放棄對學生的偏見開始吧,學會放棄,你將進入另一重智慧的境界。

44、三種態度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次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李大釗

●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 ——華羅庚

這麼些年的教育實踐和管理讓我發現,教師大致有以下三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的教師,是把教育的事當作學校的事來做。學校布置什麼工作,視之為包袱,視之為學校不讓我過安寧日子,總想着早點卸了這包袱,才好,才自在。這類人所看重的,只是每月工資卡上的工資,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能吸引他們了。在他們眼裡,自己是個工人,學校是個工廠,是個社會主義公有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做多做少,做好做壞,都拿一樣的錢,少做一點,馬虎地做一點,錢不少,就好。對他們而言,教育工作都是學校的,與自己無關,自己之所以要做,只因學校要我做,至於自己,是什麼也不想做的,越輕鬆,越無聊,越好。學校下達任務,也動腦筋,大都是歪腦筋,比如計劃,想着哪兒去抄一個;比如主題活動,想着哪兒去弄一個,依葫蘆畫瓢,「瓢」得怎麼,不管。總之,能簡單就簡單,能應付就應付,能把事情對付過去,就好,至於學生素質是否在過程中得到發展,自我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這是從來不去想的事。他們來學校工作,就像拿固定月工資的公交公司的售票員,走上公共汽車,巴望着乘客少一點,多了,門開來關去,票檢來查去,煩不煩。

第二種狀態的教師,是把學校的事當作自家的事來做。他們對於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或許有意見,有看法,但最終都會認認真真地去做,當作自家的事來做,儘可能地做好,「盡」了「可能」,就不管了,大致的態度是:認不認真是態度問題,好不好是能力問題。對於教育工作,他們大都抱着良心飯的態度,覺得要對得起拿的工資,對得起一聲聲叫着「老師」的學生,總不能耽誤了學生的前程啊,總不能拿這麼多學生的未來看玩笑啊,當然,這個「未來」也僅止於對分數的崇拜,僅止於學生能考上個好一點中學,再或上個好一點的大學。老師們工作很辛苦,起早貪黑,吼上火下,比起第一類,他們是老黃牛,任勞任怨,加班加點,沒想好的活動方案,回家也想,批不完的作業就帶回家去,他們很累,也很無奈,他們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做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就像低頭苦幹的老黃牛,幹得很賣力,繞來轉去,卻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兒,就像很多農民,整天忙碌在自己的田頭,滿頭是汗,回頭才發現,別的不在田裡的人,用上了新品種,搞上了機械化,輕輕鬆鬆跑前頭去了。

第三種狀態的教師,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他們有了明晰的人生方向,把自己的人生價值鎖定教育,於是一切的有價值的活動都圍繞着教育展開,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義的活動就是教育的活動、教育的意義。在他們身上,有了一種教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他們不滿足於現狀,他們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們把教育的創新看作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和最大的滿足,並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種種歡樂和痛苦。從現象來說,他們和第二類教師相近,看上去也忙個不停,但他們沒有第二類教師的悲苦相,他們的身體是忙碌,內心卻異常輕盈,活潑,當別人問他這樣做教育豈不太苦的時候,他們笑了,笑得很燦爛,然後搖搖頭。他們的一言一行已經逐漸地和教育融為一體,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教育的事,他們離不開教育,離開教育就感覺離開了水,再也游不起來。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得到一種「人」的力量,「人」的氣魄;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得到教育的情感與智慧,看得到教育的希望與光明,看得到教師發展的美好憧憬。

年輕的老師們,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哪一類教師,你將朝着哪個方向前進,我只是期望,當你看到這段文字,能回過頭來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規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我知道我們身邊上有很多「瀟灑」的教師過着第一類人的活着,我也知道我們身邊有很多「勞苦」如第二類教師的人工作着,但我始終憧憬着您能走近第三類教師的生活方式。因為我想告訴你,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過的都是類似於第三類教師的生活。如果你願意奮鬥,願意做第三類教師,那麼我要對你說,不要只做經驗範疇內的事。是的,人都喜歡在經驗範圍內做事,做這樣的事,大都十拿十穩,有得心應手之感;一旦去做超出經驗範圍之內的事,會有緊張和不安全之感,本能地產生一種牴觸情緒。人,當人覺得這種不安全必須要面對的時候,才會迸發出勇氣和潛在的力量和智慧。老師們,要做第三類教師,請從以下四點開始吧:

不做機械重複的事,做出靈氣來。有位青年老師教兩個班級,教下來發現,一個班學得快樂卻紮實,一個班學得熱鬧卻浮燥,原因在哪裡呢?原來前一個班,班風比較沉穩,內斂,這位青年教師的教風比較活潑,於是學生激活了,學得開心有效。另一個班的班風比較活躍,再加上老師又很開朗,整個課上熱鬧成一團,學生忘了自己是學生,必要的尊重老師,尊重課堂,尊重紀律,全丟了,熱鬧成浮燥,學習怎麼可能紮實?教師應該是善變的,不同的班級有着不同的班風,不同的班級有着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總之,教師面對的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個學生都是新的,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的,因此,教師要想「以不變應萬變」,教師要想「以一擋十擋百」,不僅不可能,而且會使自己陷入機械重複的困境,陷入沒有靈氣的尷尬。

????????不做不動腦子的事,做出思想來。做教育能不動腦子嗎?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備課,照着別人的抄一抄;比如上課,從來是一個模子,一個路子,沒過上三招,學生都知道下一個環節是什麼;比如教育學生,從來是採取最直接的、不經大腦思考的法子,至於這樣做有沒有成效,有怎樣的成效,又會有怎樣的負面效應,是從來不去思考的;比如這段時間教學下來,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是否需要回顧總結一下,是沒有的。如此做教師,怎麼會有「思想」?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時常聽到「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的時代呼喚。而在這個時代之聲的呼喚的背後,我相信,一定孕伏着一場風雨,每一個教師,都應該為這呼喚後面的暴風雨做好積極的準備。

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個性來。要讓學生有個性,教師必須有個性。我認為,教師的個性首先體現在他的教育教學上,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交往,不是一般的交往,而是存在着教育教學的意義,這種意義可以是顯性的(比如課堂交往),也可以是隱性的(比如日常交往)。在我看來,教師存在的特徵,首先是教育性,這種教育性無處不在,只不過是「顯」與「隱」之分,有效與無效之分,正面效應與負面效應之分,但它確實存在,不管你是否承認它,注意它。一個教師要做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與特質來,不做人云亦云的事,不做「大路貨」的事,每一個教育教學的活動,都儘可能地策劃出自己的個性的影子,讓學生感覺新鮮,感覺這個老師身上有許多的意想不到,許多的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這種教育個性是充滿活力的,是張揚着一種智慧的,一個教師,就應該朝着這樣的方向去努力。

不做應付檢查的事,做出實效來。中國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看重資料台賬的國家。今天,學校教育的尷尬之一正是要做很多的資料,以應付上級部門各種各樣的檢查。不做應付檢查的事,首要的意義當然是拒絕做這些事,老師們,如果你覺得真的沒必要做,那就勇敢地拒絕,而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到無用的、無效的工作中去。但是,另外我也相信,絕大多數的行政資料檢查,如果真照此去做,也一定有點成效,最大的矛盾在於,上級強調的資料檢查,到實踐者手裡,全簡化成資料,把教育過程給簡化掉了,也把學生活生生的「人」給簡化掉了。從我的經驗來看,「不做應付檢查的事」的底線是,不要讓學生成為一起做假資料的人,成為做假資料的幫凶。盡一切可能,想想辦法,使一些原以為檢查的、應付的事,做出教育的味道來,這樣做,既使自己滿意,也使行政領導滿意。起初這樣做或許比較累,但正是這累,使你與眾不同,使你積累越來越多的教育經驗和智慧。

??????年輕的老師們,教育體制改革的風暴儘管還沒到來,但我堅信它勢在必行。這場暴風雨的到來,對於每一隻有充分準備的海燕來說,期待着暴風雨來得猛烈些,再猛烈些,也只有那些躲在窩裡不敢動的物種,才企求着能夠永遠地窩在一個安全的範圍里,做着一個不安全的安全夢。讓我們用第三種態度來期盼和迎接這場暴風雨的到來吧!

45、柔弱的剛強

或許有年輕老師說,放棄是柔弱的表現,年輕人就該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年輕人就該勇往直前。我也贊同。但我必須告訴你,生活中有許多無形的牆,冒冒失失地去沖,去闖,除了一頭一臉紅腫,你愣是不知道有牆或牆在哪裡。真正的智者表面看來,都顯得柔弱,因為柔弱,所以他不會受到反作用力的衝擊——很多時候,人恰是用力過猛,把握不住火侯,結果傷了自己。

我欣賞年輕人的剛強,我也由衷地希望年輕人身上懷有一種柔弱,形成一種柔弱的剛強。打開電視,不是看到那留着長辮子的武林高手血刃相見,就是看到穿着西裝的黑白人物槍戰一場,似乎世間就是用此種方式來料理一切。我一直擔心。這種文化垃圾在消磨人時光的同時,也把人的智慧給消磨了,只留下諸如此類簡單的動物性鬥爭。現在很多暴力犯罪行為,都屬於激情犯罪,通俗地說,就是人在頭腦發熱、一時衝動之下完成的非預謀性的犯罪行為。據說激情犯罪者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往往不計後果,意氣用事,稀里糊塗地犯了罪。回頭看教育,體罰和變相體罰,大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何故?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年輕人血氣方剛,不懂得處事的柔性。我要呼喚,我要告訴年輕的老師們,要儘快地使自己成為一個成熟的人,試想,學校領導和學生父母會放心把孩子放在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手中嗎?在我看來,年輕人成熟與否,標誌性的東西是,是否由一味地剛強變得富有柔性,就像鋼,很硬,硬過頭卻容易折,真正的好鋼繞指般柔,柔性,是鋼最終的歸結點。

年輕的老師們,請放棄一點銳氣,當你觀摩別人成功經驗時,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更需要冷靜地放棄自己原有觀點和看法,儘可能地吸收他人的成功經驗;當你在解讀教材的時候,你需要先產生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也需要靜下心來琢磨別人為什麼有另外的認識。特別是當你在和學生的生活交往和學習交往的過程中,你更要放棄自己的那點銳氣,孩子是稚嫩的,一不小心,你的銳氣就會傷了孩子。那麼多不應該發生的事,歸根到底,是教師怒上心頭、不能自已。你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富有母性的老師,不管你是男教師還是女教師。當你放棄自以為是的意見和看法,蹲下來傾聽孩子的聲音時,就會得到很多衝動之下不能得到的信息,你就會獲得幾十個學生智慧的幫助,做出更為接近真理的判斷,成為一個處事公正、贏得眾生心靈的好老師。年輕的老師們,有一句名言叫「智者樂水」。智者何以要樂水?水何以為智者所樂?請看孔子與學生的一段對話:

孔子閒步至河邊,俯首觀水東流。子貢問曰:君子遇水觀察,為什麼呢? 孔子答:困他常流不息,且能普及一切生物,所以水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必循理,好像有義;浩大無盡,好像有道;流幾百丈山溪間而不懼,好像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見多少,不用刮削,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水有這些德處,所以君子遇水必觀,細察它各種相像的意義,可以明了君子立身處世的大道,作用大極了,怎麼可以不看呢?又安可與看山一例觀呢?

在我讀來,孔子之言,說的正是水之柔性,「立志如水,行道如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是,不能曲達」,水有了柔性,於是一切阻擋的大石都被它磨去了稜角。年輕的老師們,年輕人以為有勇往直前的銳氣,什麼事都能辦成。不是。刀磨得過於鋒利,刀刃很快就會翻卷,從而失去作用,這個平常的道理一定要懂。這就是所謂的「過猶不及」。真正成功者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謙遜,絕不是把個人的主張和觀點擺在第一位,因為這不但危險且要為此付出代價,就像大海之所以是大海,因為它比任何河流都低位。

年輕的老師們,收斂銳氣也就暫時失去主張,暫時失去主張就能獲得大自由和大空間;沒有主張就能獲得無數主張,在沒有成見的比較中去獲得最接近正確的主張。每一個年輕人都要知道,柔性中潛藏着餘地,餘地中有着足夠的變通。人生的路那麼長遠,沒有餘地,豈不是太不智慧了。

46、為什麼要寫作

年輕的老師們,如果你想從教書匠鋪中走出來為一名幸福教師,那麼我想告訴你,你必須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個沒有思想的教師行走於教育之路,猶如迷失方向的路人行走於葳蕤森林,很累,很焦心,拼命走,卻發現在做原地踏步;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或許前行路途上磕碰與跌到難免,但就像行走森林的人有了方向,只要堅持不懈地走,總會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年輕的老師們,你要知道,世界浮燥、教育也浮燥,沒有教育主見的你,做起教育來,怎能不東風來東邊倒、西風來西邊倒?怎能不像那風中蒲公英,東飄西盪,無着無落,渾身不踏實?也正是如此,所以我一直以為,教師追求思想當如富翁追求金錢一般強烈,沒有金錢,富翁就不能稱之為富翁;沒有思想,教師不能稱之為教師——只能稱之為教書匠,教書匠是無法獲得幸福的教育人生的,因為失去思想,也就失去了脊樑,沒有脊樑一樣的思想撐起我們的教育晴空,也就無法有湛藍的雲朵美麗我們的教育人生。

一個教師要想生活得充實踏實和幸福,就必須有自己的思想;一個教師要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思想,就必須投入地工作——實踐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和高校教授做研究不一樣;我們做研究要立足於教育一線每一天那點點滴滴的實踐,這是我們的研究優勢,這是我們的研究土壤。我們的思想當如農民親近土地、從泥土中刨出金子來一樣。有了這個前提,我想說,實踐必須和讀書結合。悶頭苦幹、老黃牛精神已不適合時代的潮流;知識經濟時代,教育要從苦幹走向巧幹。巧幹,需要多方積累和借鑑。一些有經驗有思想的班主任,班裡出現不良行為和現象,能通過一些極富寓義的故事啟迪學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些故事從哪裡來?從讀書中來;從天長日久的積累中來。俗話說「誰也說不定哪片雲彩會下雨」。不斷讀書就是不斷積雲,這些雲布着,哪個地方要雨,哪片雲就下,於是每滴雨都是及時雨。當讀書和教育實踐相結合起來,年輕的你便會發現,自己正從一個教書匠走向一個教育者,自己身上出現一種氣質性變化。年輕的老師們,我想告訴你思想起源起實踐、形成於思考。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草,但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草。教師當是人類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教育的哀傷正在於,教育傳播的主體——教師——嚴重缺失思考的習慣和獨立思索的精神。人云亦云,把教育淪為機械的類似於體力活的工種,將使民族振興陷入萬劫不復的地獄。最早完成原子核裂變實驗的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有天深夜走進實驗室,發現實驗室里有個學生俯身在工作檯上。當盧瑟福了解到學生從早晨一直到深夜不間斷地工作後,他沉吟片刻問道:「親愛的,這樣一來,你用什麼時間來思考呢?」在盧瑟福看來,動手實踐之於科學研究固然重要,不靜心思考也依然可怕。教育亦如此。不少青年教師抱怨工作忙,抱怨沒時間,我承認;但我擔心這樣下去你只能越來越忙,只能越來越沒時間。只有思考能幫助我們從無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幫助我們從有效走向高效——誰不承認,一種高效的教育教學方式就是一線教師的帶有思想的技術或說技術的思想呢?或許,我們無需去創立某種學說或學派,但我們至少不能忘記雨果「沉思就是勞動,思考就是行動」的良言,我們用思考的頭腦把教育的每一天做得更有實效、更富創造性,每一天的勞動都為我們堆積起一塊思想的基石,堆上一輩子,你自己沒怎麼覺得,但別人卻發現,你正站在教育人生的山顛之上指談教育種種、笑看紅塵滾滾……

思考之於我們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我不能不提到寫作。在我看來,寫作是思想的砥礪石,寫作是教師是否具備思考力的外顯性標示。思考固然可以不動筆,但你必須承認,不動筆、不形成文字的思考往往是膚淺的、零碎的、斷斷續續的、浮光略影的,寫作能強迫人靜下心來把模糊變成清晰、碎裂變得完整、零亂變得條理,它促使人把觀點的表達更科學更經得起推敲;寫作是一趟深層的思考之旅。就我而言,一旦思考信馬由韁奔跑起來,起初還能控制,還知道方向和周圍環境,隨着漸行漸遠,就必然顧了後邊忘了前邊、惦記前面又無法繼續深入,這種時刻,只有拿起筆來,一路走下去,一路記下來,邊走邊記,等回過神來,紙上文字便是這趟思考之旅的見證和收穫。真正的寫作不能是信馬由韁的記錄,它必須條理充實嚴謹,於是寫作的好處,在於梳理,在於促使人閱讀更多的書籍、查證更多的資料,以求證自己的思索;這個過程成了一種吸收性極強的學習。

年輕的老師們,寫作是思想最外顯的痕跡表露。你想證明你是一個思想者而不是糊塗蛋,那麼你就得拿起筆來,而不是和他人爭個面紅耳赤;你想證明你是一個思想者,而不一廂情願的相思者,那麼就請用你文字來證明你的儒雅、你的智慧。中國不是個講求演講的國家,中國歷來崇尚的君子是「納於言而敏行」,不要你和別人吹,你把事做出來,對於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來說,重要的是把你的思想寫出來,外化成字、成文乃至成書,讓人捧着,看得見摸得着,心服口服。

47、艱難的尊重

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的基本排序為「生理、安全、愛、尊重、和自我表現」,從這基本排序看,愛列於尊重前。愛是尊重的前提,缺失愛,尊重不是虛假就是空洞。一個感受不到師愛的學生,他不會期待獲得尊重,假使有朝一日忽感尊重,也一定誠惶誠恐。

年輕的老師們,我經常看到並且自己也碰到,辦各種事情的時候,假如不認識裡面的人,往往連起碼的尊重都得不到,明明是人家負責的事,卻對你愛理不理。你也一定和我一樣不滿這個現狀,這有體制的問題,也有人的素質的問題,從素養來講,是缺乏對人的起碼的愛,缺乏作為人對同類應有的愛,他們總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加以區別對待,在他們眼裡,人不是生命,仿佛菜市場上的肉和價。誰願意這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民族,就此沉淪下去,窩囊下去,骯髒下去呢?我們所能做的,是用好教育的力量,一代一代地,把我們的民族培養成世界上最懂得尊重的人群之一。我很贊同陝西何榮華先生的話:「尊重是培養學生民族精神的基點。」我們的教育絕不能僅僅把學生看做自己的工作對象,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優秀,要看他的學生對他是否依戀,是否有着愛的情感,假如沒有,那麼他學歷再高,論文再精彩,所謂的教學質量再高,也不過是一介教書匠。我很欣賞李希貴先生當校長時的一個做法。每年,李校長輕老師們將學生寫給他(她)的書信、賀卡展示出來,進行評比,評比最感人的信,最動人的卡。一個僅付出體力而不付出情感的老師,是得不到學生真切、妥當而又滾燙的話語的。我想,當這個活動成為李希貴先生所在學校的常規時,那麼教師對學生的愛的付出,也將成為一道美麗得叫人羨慕的常規。

年輕的老師們,有了愛作底色,我們才能談尊重學生。一些老師講到尊重學生時,就耍脾氣,說這尊重那尊重,乾脆,什麼都不管了,什麼都隨學生了,這總好了吧。尊重成了放任自流,成了不負責任,這種尊重下的中國教育和中國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天可憐見。

年輕的老師們,有關尊重學生的內容很多,第一要義,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上海市的老師們在迎來第20個教師節的同時,也迎來了首部《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守則》,守則中首次提出「尊重學生的人格」。康德說過:「人本身就是尊嚴」。尊嚴不容任何人踐踏。看到當年日本人踐踏我們的民族尊嚴的時候,我們都會義憤填膺;看到我們的學生的尊嚴受到踐的時候,不少教師竟然熟視無睹。一個人失去了尊嚴,就失去了所有,要知道,教育本身的要義,就是讓學生有尊嚴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第二,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我們和一大群學生相處,個性之間的不相容和摩擦,在所難免,這就需要我們有寬闊的胸懷,去兼容,這就需要我們有廣闊的胸襟去容納。第三,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是一種永遠的存在,不要期望所有的學生都是學習高手,考試高手,不要期望你的學生都能把你所任教的課學得頂呱呱,看一看多元智能理論,就知道這違背科學。第四,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學生的主要勞動是各種作業,書面的,口頭的,手工的,好的,中的,差的,都有。不管怎樣,我們要知道,這是學生的勞動成果,裡面有他的心血與情感。最後,我想指出,我們還必須尊重學生的隱私。我一直以為,學生最信任的人是老師,只要你能讓學生感到你是尊重他的,一些連父母夥伴都不說的心裡話,都會向你敞開。關於隱私,我想重申的一個老話題,即分數。「分數究竟是不是屬於學生的隱私」這個話題有過討論,據說也有一位教育界的前任高層官員對此表了明確的態,並從已頒布的有關教育法規中找到了依據——分數就是學生的隱私,未經學生許可,不可隨便公開。但是無情的現實卻不允許我們飄揚這個美麗的烏托邦,我想為分數做最後的呼喊是,別用分數來傷害學生必要的人的尊嚴。年輕的老師們,請你把這根底線放在心上。

有人說,教師的尊重像陽光一樣,給學生以成長的熱能。但年輕的老師們,你必須記住,你尊重了學生並不意味着學生都尊重你,這現象很正常,不要就此而灰心失望,一蹶不振。教育的艱難就在於,用我們自身優秀的素質,天長地久的,以教育的智慧移植到學生身上。這是個艱難而複雜的過程,希望你堅強面對。有一天,你尊重學生就像母親看到小兒摔跤,自然地要上去攙扶,成為一種無動機,成為一種潛意識,我說,你就是我敬仰的大師。

48、教而優「不」仕

「教而優則仕」在教育界很普遍,美其名曰「內行領導內行」。幾年前,某報就此現象展開討論,結果肯定方占優勢。教育是一個特殊的工種,內行領導內行,其益處我不多言,但我依然認為,「教而優則仕」的背後,有着中國人深刻的做官情結。千年來,中國文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而所謂的「黃金屋」,不是經濟社會的下海經商,而是做了官,黃金滾滾來。中國人歷來看重的「衣錦還鄉」,大都指做了官風風光光還故里——只有做官才算真是光宗耀祖,這一畸形的心理文化下,「教而優則仕」顯得極有市場,於是乎,教育研究異化為某得一官半職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方式。

「教而優則仕」源自《論語》中的「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仕」的「優」,一直被人誤解為「好,傑出」之意,話的意思也被曲解為「學問好的人可以做官」,其實,這種解釋一放到原文,我們就會感到錯得可笑。原文「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以此來解釋前半句,不就成了「做官的人做得好,就去學習」?「優」,其實指的是「有餘力」,整句話是說「做官有餘力就進行學習,學習有餘力就去做官」。因此,真正意義的「教而優則仕」,是指教學上遊刃有餘、有餘力的教師,再做點行政管理。然而,教育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科學家一輩子的研究也不能窮其盡頭——哪個科學家說他的科學研究做到頂了?一門藝術,藝術家一輩子的實踐也不能窮其盡頭——哪個藝術家說他的藝術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教育集兩者於一生,一個教師,窮其一生的精力,也不大可能做到「有餘力去做官」。就語文老師來說,研究了閱讀教學,是否研究了作文教學;研究了作文教學,是否研究了識字教學;研究了識字教學,是否研究了寫字教學;研究了寫字教學,是否研究了課外閱讀;研究了課外閱讀,是否研究了練習教學;研究了練習教學,是否研究了試卷命題……可以說,以上的每一個項,都足以讓一個語文老師為之付出大半生乃至一生的精力,要把以上各個方面都研究透徹,幾乎可以下「不可能」的結論。

年輕的老師們,學校雖小,卻五臟俱全,教育牽動全社會,學校管理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安全要與警察打交道,衛生要與醫院打交道,宣傳要與報刊打交道,建設要與政府打交道,資金周轉要與銀行打交道,軍訓要與部隊打交道,看電影要與電影院打交道,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要與老百姓打交道……在中國,教育行政管理實在是個繁瑣得不能再繁瑣的行當,對一個有志於教育研究的老師來講,實在不需要為之耗散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很多青年教師進入教育行政後,教育研究便止步不前,這固然有自身不鑽研的原因,但教育行政管理擠占了大量的生命時間,也是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上個世紀50年代,愛因斯坦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請他去當以色列的總統。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愛因斯坦竟然拒絕了。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及公正地對待別人,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現在想來,愛因斯坦的做法是多麼地正確,這也並不是說愛因斯坦一定沒有傑出的管理才能,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愛因斯坦步入政界,我們將有可能喪失掉對這位偉大科學家一半的尊崇。在中國,一旦步入行政層,往往難以抽身。有位教師做了行政後,感覺不適應,做得很累,提出辭職,但是校長不答應。對校長來說,有下屬公然提出辭職,那多沒面子,哪怕為了維護面子,也會盡力挽留你。除非鐵了心不干,不然總不能如願,而一旦你鐵了心不干,一旦不能和校長處理好關係,那麼你今後的發展也會因這一步而留下遺憾。

我之所以提倡「教而優不仕」,原因還在於,學校行政人員畢竟只要少數,中國學校又不可能做到誰好誰上,誰孬誰下,行政位子是要滿的,「教好了就做官」之風蔓延,會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既然沒有位子,我又何必再去「教好」呢?短期來看,它似促進教師的發展,長期來看,卻是妨礙了教師的發展。年輕的老師們,我呼喚「教而優不仕」,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就應該能沉靜下來,沉浸到教育中去,做自己的研究,搞自己的學問,與「主任」無關,與「校長」無關,我們的教育心境純淨得像冬天的雪,可能有點冷,但,我們的心靈卻火一樣和孩子相依相伴……

49、那五個半小時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就學校來說,每天各學科大量的教學任務是在課堂上完成的,把課堂這塊「主陣地」看好,教學質量也就差不到哪裡去。就學生來說,學生在校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渡過的,課堂上認真學習,功課也就不會落到哪兒去。但,就教師來說,這話卻值得惦量。一個小學老師,一天上課,不過兩三節,不超過兩小時,一天工作時間以7小時半計算,兩小時是「主陣地」,另外5個半小時則成「次陣地」?一天中的大部分工作時間是「次陣地」,這多少說不過去。

換一個角度來說,課堂是一種展現,是教師課堂之外的智慧勞動的一種必要的展現,這種展現自然,水到渠成。我們的課堂要是沒有課堂外的五個半小時做底子,必將不能令人滿意。是的,對教師而言,更重要、更具基礎性的陣地,當是那五個半小時。把這五個半小時當「主陣地」來做的教師,才是真正有發展的教師,才是一年一個樣的教師。我們看到名師在課的舞台上展示其巧妙的教學設計和精湛的教學藝術,我們當然知道,他們在展示這個課之前所做的大量工作,遠遠超過課堂時間。竇桂梅老師上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她幾乎把史鐵生的所有著作以及有關史鐵生的文字資料讀了一遍,這就是課堂外的智慧勞動,有了這樣的勞動,課堂就必然能夠超越平凡。一個注重自身發展的老師,一定不會讓這寶貴的「五個半小時」在不經意中流失,除去必要的批改作業時間和輔導後進生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布置的作業也應當是「以質取勝」,而非「以量取勝」,量越多,自己被消耗的時間也就越多),我們要好好利用這段時間,靜下心來讀書,像竇老師那般讀。上《三借芭蕉扇》,你一定要再去讀一讀《西遊記》,哪怕你以前讀過,這一次,你將以一個教師的眼光去讀;上《海倫·凱勒》,就要讀一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我的故事》,讀過之後,再給學生上課,哪怕沒有出彩的設計,哪怕沒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只要你把自己所讀所感,與孩子們交流,能告訴他們課文之外的廣闊而美好的閱讀世界,我說,這就是一個美好而廣闊的老師。是的,一個老師,只要他愛讀書,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好老師;一個老師,如果他不愛讀書,一切的希望都將破滅。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如果我們把這五個半小時當成工作中最重要的時光,天長日久,你就有了才氣和底氣,你本身就成了文化你本身就是一本值得讀的書,這樣的老師站到講台上,講台亦因此而發亮。

年輕的老師們,我之所以請你關注那五個半小時,是我看到,很多年輕教師片面追求所謂的「課堂教學」,片面得有點走火入魔。外出學習,觀摩課堂,想的是如何去截取其中的一招半式,想的是今後怎樣也能照此去上一堂比較出彩的課,祈望能走青年偶像歌手一唱成名之類的路。要清醒地認識公開課和家常課之間的關係,以我的經驗來看,公開課好比談戀愛,家常課好比是結婚過日子,談戀愛可以轟轟烈烈,但不一定能開花結果;結婚過日子要的是踏踏實實,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們做一輩子老師,和學生相處那麼長的時間,要的是居家過日子的本領,要的是平淡中見真情的心態。要知道,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只是在課堂,更多的有關「人」的影響,在和學生接觸的每一個角落和時間裡,從這個角度來看,課堂之外的五個半小時,才是影響學生的重頭戲啊。試想,如果我們的學生在那五個半小時裡,從未看到過他的老師是那麼投入地享受着閱讀的樂趣,你說他的學生會投入地去享受讀書的快樂嗎?即使有,那也絕不是老師起的作用。試想,如果我們的學生在那五個半小時裡,看到聽到的,是老師談電視劇,談化裝和服飾,我們的學生又會是怎樣想的呢?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謂潛移默化,一是時間長,二是隨意的,自然的。而課堂恰是刻意的——不管我們的教學怎樣追求「無痕教育」,學生都知道,課堂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時空。在我看來,最「隨意的,自然的」,正是那課堂外的五個半小時。因此,年輕的老師們,我無比誠懇地告訴你,那五個半小時,不僅關係自身的發展和未來,也關係學生品性與習慣形成。

我還願意相信,一個老師如果能把課堂之外的五個半小時用好,就一定能實現「教學相長」。這樣教書一輩子,哪怕起初只有一杯水,到後來,一定會有一桶水,一江水,一湖水;這樣教一輩子書,哪怕起初是不純粹的,是有雜質的,到後來,也一定會清澈起來,純淨起來,永遠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脫……

50、有一種約束感

●憤怒的時候,心裡數十下再開口;非常憤怒時,數一百下。 ——傑弗遜

●能約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塞涅卡

新教師總期盼着自己快點成長為老教師。倘若年輕的你要向着做一名成熟教師努力,那麼我請你先努力去做一個成熟的人。我相信,所有的校長都希望麾下的教師是個成熟的人,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個成熟的人的引領與教導下成長。我認為,自我約束力、約束感是衡量一個人成熟度的重要標誌。「約束」和「約束感」一字之差,卻有着根本差別。比如學校給發給你們每位青年教師一本書,這叫「得到」;如果學校組織青年教師開展比賽,你在比賽中獲勝,校方獎勵給獲勝者一本書,這個「得到」的背後還蘊藏着一種情感,這就是「得到感」。一個常感約束的人,因感覺不自在而痛苦;一個擁有約束感的人,對一些事情的自我約束,完全出自道德價值以及做人準則的內在需要,因此不覺痛苦,內心是安定祥和的。約束來自於外界;約束感存在於內心。一個人有了約束感,就知道這個世界上哪些事現在還不能做,什麼時候做才行;哪些話能夠說,哪些話說也沒用,哪些話不說不要緊,哪些話該在哪個場合說,哪些話不該在哪個場合說,哪些話需要通過什麼途徑去說……諸如此類,做這般想的人,多少顯出點老於世故的味道,於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的困難與艱辛就在於,既要在老於世故中保存自己,又要在老於世故中保持自己。

記得某年開學初,學校預告青年教師兩天後開會,兩天後,一青年教師要請假,說要去市里買東西,已約好了人,有人等。我覺得很不理解。買東西的事天天可以去,為何非要今天去?會議通知兩天前就發出,為何不另做安排?原因在於青年教師缺少必要的約束感,他們把自由主義當作了自由追求,把不受任何約束理解為個性解放,把我行我素看作有個性,把與學校與社會做無謂的對抗,看作是有勇氣。人總是要生活在集體中的,處理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產生衝突的時候,能夠委曲求全,這是一個人,特別是中國人應有的約束感。美國人寫信先寫姓名,再寫某號某街某區某城,最後是美國;中國正好相反,先寫中國,再寫某城某區某街某號,最後寫姓名。中國人的傳統意識就是把國家集體放在個人之上,不管你願不願意,這種意識無處不在地左右我們的生活。但是,年輕的老師們,我總感覺這種「必須有的約束感」正在你們身上逐漸消失。這種「放任」的不加約束的思想與行為,直接導致的教育後果是,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事件無法杜絕。年輕人本就好衝動,學校教育又是時時處處與人打交道,學生不懂事又是天經地義的——一個小孩子少年老成,我們會覺得其乖巧;一群小孩子少年老成,我們將覺得不對勁;整體性少年老成,那將是一種可怕——再不注意培養自己的約束感,容易在激情之下,做出種種不該做的事來。很多體罰事件調查到最後,大家都會覺得可惜,都覺得這個老師工作蠻認真的,蠻負責的,就是一剎那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就是缺少約束感,由此釀成終身的遺憾。據說,有一次世界級的桌球比賽,檯球世界冠軍已走到衛冕的門口了,他只要把最後那個8號黑色球打進求球門,凱歌就奏響了。就在這時,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一隻蒼蠅。蒼蠅第一次落在握杆的手臂上,有些癢,冠軍停了下來,蒼蠅飛走了。冠軍俯下腰去,準備擊球,蒼蠅又來了,這回竟飛落在冠軍鎖着的眉頭上。冠軍極不情願地停下來,煩躁地去打那隻蒼蠅。蒼蠅又輕捷地脫逃了。冠軍再次做了一番深呼吸,準備擊球。天啊,他發現那隻蒼蠅又飛回來了,像個幽靈似的落在8號黑球上。冠軍怒不可遏,拿起球杆對着蒼蠅捅去。蒼蠅受到驚嚇飛走了,可球杆輕輕觸動了黑球,按照比賽規則,該輪到對手擊球了。對手抓住機會死裡逃生,一口氣把自己該打的球全部打進了。一隻蒼蠅和一個冠軍衛冕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是偶然的;一個老師錯手體罰學生並由此影響自己的命運,也是偶然的,但仔細想想,偶然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必然?

是的,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才是個成熟的人。一個成熟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成熟的人。約束感的底線有兩條,一是合理地處理好與集體的關係;二是能夠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怒氣。怒火中燒,容易失去理智,失去理智的宣洩,一時間覺得很痛快,留下的隱患卻真是很痛苦。教師的宣洩不只會傷害學生,傷害必然會觸及學生背後的整個家庭乃至家族,對他人造成的傷害面越大,反作用力也就越強,對你個人的影響與傷害也就越大。有人說,憤怒出詩人,我說,憤怒絕不會出教育家。對教師而言,憤怒是缺乏修養和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現。每一個教育家都是充滿涵養的人,充滿耐心的人;涵養,使他永遠那麼和藹可親,耐心,使他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出最富智慧的教育方式。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03 09:09:28

太感謝你了,我們現在都已經和好了,謝謝!

頭像
2024-04-21 22:04:45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11-11 11:11:49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