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評梅:初戀受騙後立志獨身,卻錯失摯愛,26歲悔恨:願死後同葬

情感導師 888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在北京的陶然亭公園,園內西湖之濱、中央島西北山麓的叢林之中,佇立着一男一女兩尊漢白玉雕像。在雕像附近的石碑上,我們還能看到石碑主人生前刻下的手跡,分別是: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

石評梅:初戀受騙後立志獨身,卻錯失摯愛,26歲悔恨:願死後同葬

「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雖然這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風吹雨打,石碑上的痕跡在歲月的磨蝕中也不再清晰如初,但是透過碑主生前留下的文字,我們仿佛還能感受到她在痛失摯愛後,垂淚為愛人刻下此誓時的撕心裂肺。

留下這兩行手跡的人也許很多人不認識,但是她在當年卻聲名顯赫。她叫石評梅,是與張愛玲齊名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伴在她身側的另一尊雕像主人是高君宇,是她畢生至死不渝的愛人。

兩個人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都很年輕,一個29歲,一個26歲。生前,他們彼此相愛,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為夫妻,也不是戀人,卻願死後葬荒丘。在眾多民國風流眷屬中,他們的愛情最為悽美,堪稱現實版的「梁祝」。

01-晉東才女,情竇初開

1902年,石評梅出生在山西平定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其父石銘是當朝舉人,母親也是當地知名的才女。

由於石評梅是石銘在天命之年生下的女兒,她自出生起就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石銘還以「白璧無瑕」一詞為女兒取了一個十分美好的名字——汝璧。

受家庭環境的薰陶,石評梅三四歲就能斷文識字。她從小頗有學習天賦,父親精通詩詞,她跟着學習,一身才情;母親擅長山水畫,她也頗得真傳。因為擅長畫梅,在百花之中又最敬梅花的風骨,她後來為自己改名「評梅」。

辛亥革命不久後,石評梅進入太原女子師範學校就讀。其間,她將自己的才華和天資發揮到了極致,不僅成績優異,還成為公認的校園才女。

但是動盪的年歲里,石評梅並不滿足做一個研究學問的「才女」。深受愛國思潮影響的她已經志在「報國」。誰也想不到,當年學校里冒着被開除的風險,帶頭鬧學潮的幾名新青年當中,就有看似文弱的石評梅。

1919年暑假,從太原女師畢業後,石評梅心懷更大的人生理想,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在那個民智半開化的年代裡,其實「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還根深蒂固。幸運的是,石評梅背後有一個開明而支持她的父親。

女兒有出息,考上了好學校,作為石銘的父親自然寬慰。只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里,一個女兒家要獨自從山西前往北京,多少讓人擔心。石評梅的父親為此將女兒託付給了當時同去北平的同鄉吳念秋。

可是誰又能知道,正是這個看似過客的人物,在後來竟間接促成了石評梅的悲劇一生。

吳念秋畢業於北大,也是一個青年才俊之輩,在當時任職於北平的一家詩刊雜誌社。初見石評梅,吳念秋對她的印象除了驚艷,還是驚艷。當時17歲的石評梅已經出落得窈窕清秀,加上飽讀詩書,她自帶一股自信清冷的氣質,讓人過目不忘。

在去往北平的一路上,吳念秋對石評梅表現得十分熱情、體貼。一來二去,兩人逐漸熟稔起來。到了北平以後,吳念秋的態度更加殷勤,不僅經常到學校找石評梅聊天,還給她變着花樣送禮物。

吳念秋是一個很會討女人歡心的男人。他知道石評梅酷愛梅花,就特意為她做了一些精緻的信箋,每一張上面不僅都畫有梅花,還印了和梅花相關的詩句,底部還有「評梅用箋」的字樣。

作為一個未經世事的少女,石評梅很快在吳念秋體貼而浪漫的愛情攻勢下淪陷。在這段感情伊始,石評梅和所有心懷愛情理想的少女一樣,完全陶醉在兩人柔情蜜意的戀愛當中。

有時,吳念秋會和她執手在安靜的校園裡悠遊漫步,體會這寧靜的片刻;有時,吳念秋也會帶她到北平的街道上閒逛,感受這人間煙火;有時,他們會圍繞着同一本書饒有趣味地討論……

那時的石評梅覺得,這是自己一生中最為快樂的一段歲月。殊不知未來的她要用一生去償還。

02-初戀夭折,立誓獨身

三年後的一個深冬,閒來無事的石評梅決定去吳念秋的家裡找他,給戀人一個驚喜。可當她敲開寓所的大門,迎接她的卻是一個小男孩。男孩禮貌地問她找誰,當石評梅說出吳念秋的名字時,那孩子竟朝屋內喊:「爸爸,有人找。」

那一刻,石評梅如墜冰窖。她這才意識到,吳念秋一直以來都在欺騙自己,他不僅早已成家,而且已經有了孩子。

還沒等吳念秋追出來,石評梅轉身就走了。她一路狂奔,不明白這個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男人,怎麼可以做到欺騙自己三年之久。這三年,本該是她青春里最好的年華啊。

在這之後,吳念秋曾多次上門,試圖挽回。石評梅只是認為可笑,心如死灰的她選擇和這個男人徹底斬斷了過往。這場欺騙將心性單純的石評梅實在傷得很深,她為此立誓:這輩子絕不再戀愛,絕不結婚,決意「獨身」。

也正是這個願望,為後來她和高君宇的有緣無分,留下了畢生的遺憾。

她和高君宇相識於一場同鄉聚會。在此之前,他們對彼此其實早有印象。石評梅知道高君宇是「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對他帶頭懲戒「賣國賊」,火燒趙家樓的血性事跡一直欽佩不已。而高君宇也曾在報刊上讀過石評梅的詩文,對這個年紀輕輕的女詩人也頗為讚賞。

初次見面,兩人幾乎是一見如故。石評梅後來發現高君宇竟然還是父親曾經的學生,這層緣分又讓他們的關係親近了一分。

自那一別,他們作為知己,依舊彼此通信,保持着聯繫。當時,高君宇正為如火如荼的革命各地奔波,卻仍不忘給這位小師妹去信,聊人生,談理想;而石評梅也對這個大師哥十分信任,每當有了困惑,她總會寫信向高君宇傾吐。

在長期的傳書中,高君宇發現,自己對這個小師妹除了有說不完的話,還隱隱產生了一種割捨不下的牽掛。也許是出於師哥對師妹的關懷,也許是出於志同道合的理想,總之,高君宇慢慢愛上了石評梅。

但是關於這份感情,他隻字未提。因為此時的他在老家已經有了包辦的妻子,儘管他們沒有任何感情,而此時石評梅也有男友。

「羅敷有夫,使君有婦」,高君宇原本只想將這份感情永遠埋藏在心底。直到後來,他才知道小師妹被人辜負了。那時候的他,憤恨交加,有着說不出的難過,卻只能隔着信紙寫下蒼白的安慰。

1923年,為革命事業奔走不停的高君宇終於積勞成疾,病倒了。期間,他回到北京西山養病。那時正值秋日,滿山的楓葉在秋風中,被吹得紛紛揚揚。

「莫道男兒心如鐵,君不見滿川紅葉,儘是離人眼中血」,此情此情,無不挑動着高君宇對石評梅的思念。

在漫山紛亂的紅葉中,他一眼看到並拾起了那片心形的葉子,不由自主地寫下:「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

後來,高君宇將這片葉子,連同一封表白信寄給了當時已經畢業在北平教書的石評梅。不久後,他收到了回信:

「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

03-情到深處,兩相孤獨

這封回信,讓高君宇失落不已,哪怕他早有預料。

而另一頭的石評梅也自此陷入了感情漩渦的掙扎。她想愛,卻不敢再愛;她一面為高君宇的表白所感動,一面又痛恨他已有家室。吳念秋給她帶來的傷害,她已經經不起第二次……

在終日的情感抑鬱中,不久後,石評梅的健康也出現了問題。1924年初,她患上了猩紅熱,在那個醫藥資源匱乏的年代裡,這個病曾奪去許多人的生命。

病中的石評梅絕望不已,她認為一切都是天意,默默寫好了遺書。而就在這個當口,高君宇竟然回來了!

在一個蕭瑟荒涼、風狂雨驟的夜裡,喬裝打扮過的高君宇闖進了石評梅的「梅巢」。原來當時正值北洋政府對國共兩黨開展大規模搜捕,高君宇奉命回山西建立黨組織。臨走之前,他放心不下石評梅,披風瀝雨前來,只為再看她一眼。

那晚,高君宇好幾次想跟石評梅說點什麼,卻都被她淡淡岔開了話題。而他的最後的一席話,卻一直迴蕩在石評梅的腦海里,他說,他這次回去要跟老家的妻子離婚了。

八個月後,石評梅收到了他的來信。高君宇告訴他,他這次徹底解決了年少時遺留下來的包辦婚姻問題。在信中,他詳細告訴了石評梅自己和平解除婚約的整個經過。

此番用心,讓石評梅深受感動,但也許是被第一段感情傷得太深,也許是高君宇為自己離婚,她害怕人言可畏。石評梅在回信里這樣寫道:

「我可以做你唯一的知己,做以事業為伴共度此生的同志。讓我們保持冰雪友誼吧,去建築一個富麗輝煌的生命!」

石評梅的二度回應依舊決絕,而當時險惡的時局卻不給高君宇黯然神傷的時間。

1924年9月,高君宇南下廣州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卻在半個月後遇上了廣州商團的武裝叛亂,遊行隊伍中的革命志士被大批屠殺。高君宇臨危受命,帶領部隊用了幾個小時,終於將叛亂平息。

高君宇因迅速平叛有功受到了嘉獎,卻也險些因此喪命。戰鬥中,他坐在一輛汽車裡,車窗玻璃被一顆流彈擊穿,玻璃碎了一地。高君宇僥倖躲過一劫,手臂卻也受了傷。

這件事讓高君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幾天之後,他在一家店裡買下了兩枚象牙戒指。他自己留了一枚,將另一枚和一封信一起寄到了北平的石評梅手中。

信中的詞句依舊如他往日的告白一樣深情,只是這種深情中,還多了幾分一次次被拒以後的疲憊:

「愛戀中的人,常把黃金或鑽石的戒指套在彼此的手上以求兩情不渝,我們也用這潔白堅固的象牙戒指來紀念我們的冰雪友誼吧!」

「你的所願,我將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願,我將赴湯蹈火以阻之。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是愛你……」

石評梅撫摸着高君宇寄來的象牙戒指,她本如磐石般的心,動搖了。但她沒有表露自己的心跡。

另一頭,在石評梅收到這封信不久後,高君宇便隨孫中山北上,回到了北平。可惜此時他已經不能第一時間去看望心心念念的石評梅了。因為過度勞累,他咯血不止,住進了德國醫院。

04-生難同衾,死亦同穴

那天,石評梅匆匆趕來醫院看他。高君宇注意到了她手上戴的象牙戒指,不禁胸口一熱。後來,這兩枚戒指再也沒有離開過他們的手。

病榻前,望着闊別已久的評梅,高君宇突然望着她的眼睛問:「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是哪裡呢?」石評梅知道高君宇的意思,卻平靜地回答:「我站着的地方。」

高君宇聽罷,悽然一笑。幾個月後,他病癒出院。在那段時間,石評梅常陪他到北平的陶然亭散步、欣賞美景。他們不是戀人,但是之間的相處卻勝似戀人。在一次遊玩時候,高君宇對着周圍的景觀,突然沒來由地傷感起來,他說:

「評梅,你看北京這塊地方,全被軍閥權貴們糟蹋得烏煙瘴氣、骯髒不堪,只有陶然亭這塊荒僻地還算乾淨了!以後,如果我死,你就把我葬在這兒吧!」

石評梅只道是高君宇生來感性悲觀,沒想到這句話竟一語成讖。

出院不久後,高君宇因為不遵「靜養半年」的醫囑,堅持帶病工作,身體再次亮起了紅燈。

1925年3月2日,高君宇在工作中忽然腹痛不止,卻不以為意。兩天後,由於症狀加重,他被緊急送醫,被診斷為急性盲腸炎。

石評梅接到這個消息後,即刻飛奔到了醫院。見到已經被病痛折磨得形銷骨立的高君宇時,她紅了眼眶。病床前,她緊緊握住了高君宇的手說:「君宇,現在我將我這顆心雙手獻在你面前,我願它永久用你的鮮血滋養,用你的熱烈澆灌。」

在這一刻,石評梅終於承認,自己愛他,且愛得深入骨髓。只是這一切,似乎太晚了些。

1925年3月5日凌晨,病情急劇惡化的高君宇在還沒來得及手術前,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29歲。

石評梅最終沒能見到高君宇的最後一面。當她趕到醫院的停屍間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卻是高君宇手上的象牙戒指,蒼白如枯骨,如他們的人生,如他們緣起又寂滅的愛情。

高君宇死後,石評梅按照其生前的願望,將他葬在了風景怡人的陶然亭。在那之後,石評梅常常到這裡看他。極致的悲痛過後,她開始平靜回憶兩人的過往,那些關於紅葉,關於象牙戒指的往事……她為他掃墓、陪他說話,有時一坐就是一整天。

高君宇走後,一個人咀嚼愛情悲苦的石評梅日漸消瘦、憔悴。在那之後,她的生命中也出現過其他追求者,但是她卻以高君宇的愛為盾牌,將心門緊閉。

不知是為了懲罰自己,還是真的萬念俱灰,她從此開始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地工作,似乎有意為之地糟蹋着自己的身體。

三年之後,在過度的勞累和悲傷中,石評梅因患急性腦膜炎而病逝,時年26歲。朋友們在石評梅生前常聽她說:「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於是將她和高君宇合葬在了陶然亭。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也許這世間的很多愛情都經歷過這樣的陰差陽錯,才有那麼多遺憾。如果說這世間註定眾生皆苦,那不如就活在當下,去愛當下的人,權當是苦中作樂吧。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名人軼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賬號@曉讀夜話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14 12:08:50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頭像
2024-04-19 03:04:04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12-09 11:12:32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