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4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24日發布給全國中小學校新學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建議。建議指出,針對受疫情影響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個別師生,提供長期專業心理干預、轉介和支持服務。
建議全文如下: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學積極推進開學複課工作。為更好幫助各地師生順利適應新學期,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開學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校園學習,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向全國中小學校提出如下指導建議。
1.開展開學複課銜接工作,提升學生的學習生活適應能力
對於入學後學生可能存在的適應不良問題,學校要提前預判,在教學安排上預留調整適應期,可提前發布開學後的教學計劃安排和作息時間表,讓學生早知情、早安心、早準備。引導學生提前做好迎接開學的行動準備,通過準備返校物品、制定復學計劃等方式提升對新學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復學第一課」,平穩度過開學第一周,通過開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衛生健康等主題班會,積極引導學生分享、總結居家學習生活期間學習體會和成長感悟。課堂教學可延續線上教學時的一些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實現從在線學習到課堂的平穩過渡。對於學習上確實存在困難的學生,及時通過線上、線下渠道給予個別化指導和幫助,引導其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
2.做好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疫情對師生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學校在開學前後要及時進行師生身心健康狀況摸底,根據師生的反饋信息,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開學前通過在線調查和線上溝通,充分了解全體師生受疫情影響的情況。開學後通過師生自我報告、日常觀察、專業心理評估等方式,掌握困擾師生的具體壓力來源和情緒行為問題。同時,要關注疫情對師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可能存在長期性和隱蔽性,有些心理應激症狀會延遲出現,國外疫情形勢發展也可能給師生帶來心理困擾,進行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時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3.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幫助學生做好心理調適
針對疫情期間學生可能的心理困擾(如過度焦慮、緊張、恐懼、心情低落、挫敗感、失眠少覺等)和行為問題(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規律、長時間玩遊戲等)開展心理講座、心理健康教育課、同伴互助、團體輔導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簡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調適方法。要注重結合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徵與個性差異開展工作,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鼓勵他們用遊戲的方式表達,學會識別情緒並加以調節;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鼓勵他們加強人際交往,通過溝通表達情緒、情感,提升積極心理品質;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生,採用班隊會等多種形式,宣傳在疫情中出現的先進事跡,進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4.針對心理困擾較大的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個體心理輔導
關注和重視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學生,對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學業支持,開展有效心理輔導,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應對、及時上報。特別關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追蹤評估,結合以往輔導記錄,提供預防性心理輔導,協助其維持心理健康水平。特別關注來自重點疫區或身邊有親人感染新冠病毒並對此感受到焦慮和壓力的學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輔導,積極改善其周邊人際環境,減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視。特別關注在疫情期間出現明顯情緒問題、沉迷電子產品或行為偏差等情況的學生,提供干預性心理輔導,開展行為矯正,協助其回歸正常學習生活。特別關注情緒波動較大的學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輔導,建立同伴互助小組,協助其接納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促進其轉變認知、優化心態。
5.通過多種方式緩解教師職業壓力,指導教職員工有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新學期開學,教師面臨調整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了解掌握學生學習進展情況、參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幫助學生做好居家學習與在校學習銜接等任務,工作壓力較大。學校要統籌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合理安排教職員工的疫情防控、線上和線下授課、班級管理等工作量,讓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級管理和授課中。要切實關心教職員工心理健康,幫助他們解決教學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給予心理支持。組織形式適宜的教師活動,鼓勵教師自主調整情緒,建立積極的生活觀和工作觀,提高生活滿意度和職業幸福感,也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示範作用。
6.針對受疫情影響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個別師生,提供長期專業心理干預、轉介和支持服務
持續關注和追蹤心理問題較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影響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師生,並聯合家庭、班主任和社區共同制定心理危機干預方案。要向師生推介社會心理服務官方資源,掌握向專業的醫療機構和心理援助機構尋求專業支持的方法,提高師生尋求社會支持的能力。對於存在嚴重心理和行為問題以及精神疾患的師生,學校應做好隱私保護,設立標準化處置流程,及時將有關情況反饋給家長或親屬,並轉介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和心理援助機構,聯合家庭、社區及醫療機構將各項流程措施落實到位。
7.為畢業年級學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協助學生以自信平穩的心態積極備考
學校應對面臨疫情、考試和升學多重壓力的初三、高三年級學生提供教育、教學和心理的全方位支持。學校要及時向教師、學生和家長解讀考試延期帶來的複習、考試、志願填報和錄取招生等安排的變化,解答師生、家長的典型問題。如志願填報和錄取工作整體可能延遲、新生秋季入學時間可能會發生變化、暑假時間也可能相應調整等。公布學校相應的應對措施,提醒師生和家長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教師要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工作,及時分析學情,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複習規劃。學校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提供考前情緒指導,開展適當的文體活動和團體心理輔導,引導學生調節身心狀態,樹立信心,積極備考。
8.加強權威信息推介和宣傳引導,增強師生心理正能量
學校要高度重視疫情期間大量信息傳播對師生產生的心理和觀念衝擊,及時向全校學生、家長及教職員工傳遞權威政策信息,避免教師、學生和家長的猜測,提高信息辨別和獨立思考能力,降低焦慮情緒。可通過推廣校內外志願服務活動、學習疫情期間身邊優秀榜樣事跡、抗疫鬥爭中各戰線表現突出人員尤其是90後、00後臨危不懼、最美逆行的故事等,面向師生用小切口展現大視野,以小事件體現大情懷,幫助師生汲取正能量,引導思考平凡與偉大、個人與集體、生命與健康的關係,塑造積極向上的成長型思維,增強集體榮譽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9.注重疫情防控與學校文化活動相結合,營造平安健康文明校園
疫情防控工作是中小學開學後較長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中小學校要重視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公開透明,定期向全體師生、家長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公布相關工作進展。提供有效溝通渠道,聽取師生和家長對於學校疫情防控的意見建議。出現特殊事件時,要以「及時、真誠、負責」為原則做好說明並付諸行動,積極爭取師生對開學後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降低師生對復學的不安全感,避免因疫情防控而造成的人際隔閡。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創新學校文化活動形式,可通過網絡平台、微博、微信群、廣播、主題講座、宣傳欄、讀書角、角色扮演、心理劇等形式,促進師生交流和共同探索,營造溫馨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10.加強家校溝通,指導家庭教育,協助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家校溝通對於平穩復學非常重要。學校要指導班主任和各科教師做好家校溝通,細化溝通內容、溝通頻率、溝通形式,完善溝通流程。要及時向家長通報教育教學安排,緩解家長焦慮情緒,爭取家長理解和支持。要定期開展線上家長學校活動,就困擾家長的典型問題開展專題講座,例如,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自學能力,如何控制電子產品使用,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等,提高家長科學育兒和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緩解疫情期間家庭矛盾,協助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要對特殊群體,如醫護人員子女、流動和留守兒童等給予重點關注,對家長提出的家庭教育問題多傾聽、多理解,主動答疑解惑,幫助家長尋找解決之道。
責任編輯:孫靜波
評論列表
情感分析的比較透徹,男女朋友們可以多學習學習
求助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