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21:00
無論你在哪裡,請記得打開手機
作者丨雅克先生
來源 | 壹成長(ID:yichengzhang365)
北京時間8月23日凌晨12點半,科比的微博賬號推送了一條新動態,上面寫道:
「今天是我的生日,來祝福我吧。」
評論區留下祝福後一陣恍惚,原來這已經是他去世後的第2個生日。
因為生日,科比的超話久違地熱鬧了起來。
首頁來迴轉發的祝福文案,我看到最多的一個詞,是「本應該」。
是啊,如果沒有兩年前那場飛機墜毀意外,他本應該在這一天迎接自己的43歲生日。
本應該親自出席名人堂頒獎典禮,和大家一起慶祝這份職業生涯的榮譽。
本應該看着自己創作的新書發表上線,看着老東家湖人隊拿下又一個總冠軍...
更重要的是,此刻他本應該陪着他最愛的妻子女兒,享受退役後的愜意生活。
作為在空難中失去丈夫女兒的名人家屬,瓦妮莎成為了被持續關注的受害者。
就在科比生日這一天,妻子瓦妮莎曬出一張親吻照,配文道,
「生日快樂,我永遠愛你,永恆的愛,43。」
對於粉絲和隊友,科比是不朽的傳奇,球場上永遠的英雄。
但對於妻子瓦妮莎來說,科比是17歲相戀至今的愛人,是女兒的父親,是為家庭撐起一片天的男人。
如今的瓦妮莎,儼然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獨自送大女兒上大學,和丈夫昔日隊友的家人一起聚會、度假,一個人帶女兒們重遊曾經一家人最愛的迪士尼樂園...
大家都從她燦爛的笑容里斷定,她終於走出來了。
不再停留在過去的悲劇,不再等待時間的治癒,主動地熱烈地向新生活奔去。
但或許只有瓦嫂心裡知道,和摯愛之人沒有時間機會告別,甚至連一句話都來不及留下,餘生的遺憾早已在無形中被無限放大。
而像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很多。
01
親人離世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們在毛不易和賈玲的答案里看到了同一個關鍵詞:
遺憾。
17歲的毛不易,19歲的賈玲,都在未成名的時候失去了自己的媽媽。
「在母親臨走的那一刻,我都是一個不成功的人。」
更別提,那些為自己操勞了大半輩子的母親還沒來得及享受的福氣。
賈玲後來說,寧願自己現在過得平凡一點,哪怕做個沒有成就的人也行。
過得越好,反而越容易想起那個沒能一起分享這份幸福的母親,就越沒有辦法真正的快樂。
作為文藝工作者,他們有機會把自己的遺憾和心結寫成作品,寄託思念。
於是有了動人的歌曲《一葷一素》,以及電影《你好,李煥英》。
但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失去親人的傷痛難以消解,更難治癒。
日本綜藝《可以跟你去你家嗎》裡,曾經播出過這樣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凌晨的車站,獨自等待的里美成為了節目組隨機尋找的主人公。
令觀眾震驚的是,和里美打扮時尚精緻的外表不一樣,一打開里美家的房門,宛如走入了大型的垃圾場:
玄關里擺放雜亂的鞋,堆滿水槽的髒碗髒碟,冰箱裡發霉的過期食品,被頭髮堵住的下水道,以及地板上混雜在外賣垃圾中的內衣內褲...
目光所及之處,都是令人作嘔的凌亂與邋遢。
沒有人能理解她為什麼要活成這樣,直到里美的愛情故事向大家緩緩展開。
原來,里美有過一位恩愛的男友。
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出生在同一個地方,性格相投,如今看似生活不能自理的里美,當時還會經常做飯給男朋友吃。
然而,再永恆的愛也難以打敗世事的無常。
一次回家,男友發現兩人身世的秘密:
原來,兩人是親兄妹。
小時候因為父母離婚而分開,一個跟着母親生活,一個則被新家庭收養,兩家人再無聯繫,從此過上不同的生活。
沒想到長大以後,會以這樣的方式重逢,甚至相愛。
在痛苦的衝擊和道德倫理的壓力下,男友選擇自殺。
曾經約定白頭到老的伴侶,在31歲便離開了她。
里美笑着對攝影說,「時間會治癒一切。」
可實際上,卻渾渾噩噩度過了7年,似乎也沒有走出來的跡象。
在這7年裡,她把過去不錯的工作辭掉,靠着存款度日,每天的活動就在床上吃飯、睡覺、打遊戲。
人生一團糟。
對生活早已麻木的她,只有在提起逝去的前男友,才一下子生動起來。
小心翼翼地從柜子里拿出當年的衣物,少女一般開心地向攝影展示男友當年送她的黑色連衣裙。
「這是我的寶貝。」
對於里美來說,回憶很沉重,卻又心甘情願地把自己困在過去。
「雖然他的事情是我的傷痛,但正因為有了和他交往的那兩年,我才成為了世界第一幸福的人。」
因為真正愛過,相愛的兩年時間即使很短,卻足以成為支撐里美走過一輩子的養分。
只是比親人離世一瞬間更讓人難過的,是在往後餘生中獨自面對親人留下的痕跡。
一起聽過的歌,送過的禮物,愛抽的煙...
何為死亡?
「萬物皆永恆,卿不在。」
02
面對至親的離開,有人久久地停留在悲傷與過去,也有人選擇延長說再見的時間。
日本岩手縣大槌町的山頂上有一個特殊的電話亭,大家稱之為「風的電話」。
這個電話亭沒有電話線,來的人卻絡繹不絕。
他們要打的,是一個通往天堂的電話,想要說的話,就通過風兒來傳遞。
有人打給了自己的兒子,提出了為人父最卑微的請求,想聽孩子們再喊一聲「爸爸」:
「好想聽聽你們的聲音。」
有人打給自己的爸爸,埋怨他為什麼要早早離開自己,挺生氣的,只是說着說着,聲音早已哽咽:
「為什麼只有我,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只有我和周圍的人不一樣……」
有人打給自己下落不明的妻子,報告着自己的近況,絮絮叨叨地傾訴着自己的想念:
「我在老地方,造了新房子。」
「早一點兒被找到,大家都等着呢,早點發現早點回家吧!」
用電話就能連接生者和逝者,真的存在嗎?
原來5年前,大槌町發生了一場海嘯。
海嘯威力之大,讓小鎮一夜之間變成廢墟,更導致861人死亡,421人下落不明。
滔天海浪將幸福平和的小鎮一分為二,從此分成了遇難者和倖存者,也衝散了無數個原本完整的家庭。
每個在災難中喪失至親的人,只能在這台黑色老式轉盤電話里找到一點慰藉。
「他們一定能聽見,這樣我們才能活下去。」
和已故的親人說說話,這樣在旁觀者看來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他們卻在5年時間裡不遺餘力地做着。
很傻不是嗎?
可是他們願意相信,那些消失的親人並沒有真正離開,依然存在於世界的某一個角落。
在某一個撥動電話盤的瞬間,電話那頭總有一天會傳來他們的聲音。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人對親人的牽掛與想念。
他們再難過,也不敢輕易把家人忘掉。
因為如果連為了讓自己不痛苦就把親人忘掉,那麼還有誰來記住他們呢?
儘管海嘯已經過去整整5年,但對於親歷者而言,隨着親人的離世,很多美好早已停在了那時候。
別人感慨5年過得真快,而對於她們來說,卻是「才剛過了5年」。
這世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牽掛。
正如《朗讀者》裡袁泉所說:
「你在路上隨便碰到的一個路人,都是別人做夢都想見到的人。」
03
「愛不會磨滅,
逝去的人住在心間「
我們或許對死亡並不陌生,從書本上,從電視劇里,從別人的故事裡。
可當自己需要直面親人的離去,又有多少人對死亡的認知瞬間歸零。
我們一生都在牴觸死亡,想盡辦法去消化親人的離開。
可偏偏生命是無常的,在這樣那樣的羈絆連結里,我們根本找不到與之抗衡的方式。
於是誤以為一刀切,就是最好的辦法。
要麼永久停留在失去親人的悲傷里,要麼選擇徹底遺忘和封存。
卻忘了消解死亡的殘酷,還有一種更好的辦法,就是直面死亡,為它鋪上溫暖和愛的色彩。
正如那部告訴我們「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的《尋夢環遊記》,打造了色彩斑斕、熱鬧無比的冥界。
原來隔着一個世界的距離,但我們的親人在那頭依舊幸福安好。
正如每位電話亭里尋求救贖的人,依然會在絮絮叨叨嘮嗑完以後,和往常一樣對親人說上一句「再見啦」,
放下聽筒,走出電話亭,又有力氣去獨自面對新的人生。
正如那位通過VR技術和7歲離世女兒「見了一面」的韓國母親,
在虛擬公園裡重新感受女兒的聲音、外貌,「陪伴」女兒吃飯玩耍、過生日之後,終於迎來了正式的告別。
躺在床上說累了的女兒,最後化作了蝴蝶飛走:
「媽媽,我愛你。」
「媽媽,再見。」
很喜歡的一位作家對離世妻子說的一句話,
「即使你已經不在我身邊,我依然覺得,和你共享過同一個星球和時光,是我的榮幸。」
有時候這些曾經的美好,不止是提醒你記得多回頭,更是為了更好地向前看,給你日後重啟新生活的勇氣。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評論列表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