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為何把戚夫人變成人彘?醋海興波恨小三?怨恨對權力欲的讓步

情感導師 552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劉邦偏愛嗎?愛的搖擺和無奈

漢十二年,即公元前195 年,漢高祖劉邦病重,自知難愈。然而他心中更加糾結。他把備受寵愛的戚夫人叫到身邊,指着剛剛離去的四個鬚眉皓、衣冠甚偉的老頭的背影說:「認命吧,最終還是呂雉來主宰你的命運。」

戚夫人淚如雨下,知道事難挽回了。她對皇帝陛下提了最後一個要求:請陛下為我跳楚舞,我為夫君以楚歌伴之。

劉邦翩然起舞,御袍馭風;戚夫人展歌喉,為楚歌,歌曰:

呂后為何把戚夫人變成人彘?醋海興波恨小三?怨恨對權力欲的讓步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司馬遷《留侯世家》)

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這心境,與項羽於四面合圍之中大歌「虞兮虞兮奈若何」是相同的。

人在無助之時,總是問怎麼辦?項羽、戚夫人,英雄美人,也無不同。

劉邦不忍心見她傷心之狀,轉身離去,酒也不喝了。

漢高祖善舞,常與人高歌起舞。這也是他平生最後一次跳楚舞了。

戚夫人歌中所說「鴻鵠」,指的是後來的漢孝惠帝劉盈,劉邦與呂后的嫡長子。戚夫人所唱「雖有矰繳,尚安所施」,「矰繳」即是短箭,實則說的是劉邦與他心中所愛,但如今這種偏愛已無用武之地。所以她在歌中自傷自問:尚安所施?

劉邦有什麼偏愛呢?

作為一個奔波一生的老人,所愛者只能是子孫後代。他福氣不小,有八個兒子。與初戀所生為長子;與正妻呂雉所生一男一女,為嫡子;與寵妃戚夫人所生一子,即趙王劉如意。

劉邦偏愛如意這個小兒子。

但這種愛偏嗎?其實未必。劉邦對劉如意之愛,其實有點「同病相憐」,因為他覺得這小子很像自己。聰明伶俐,聞一知十。

這是駕馭天下的好材料。

劉邦去世時,劉如意還很小

聰明絕頂的張良曾說劉邦是天賦異稟。因為張良與人論兵法謀略,很多人聽不懂,只有劉邦,張良說了上句,劉邦即知其意。所以劉邦以布衣起事,七八年之間,得踐帝祚,絕非靠運氣。想想陳涉當年之輝煌,項羽當年之霸氣,而終無此命。劉邦之能力可想而知。

劉邦也深知駕馭天下之難。他直至去世,都在為他打下的天下奔波。而他所駕馭的這些人,個個都是百戰之將,精兵法,通謀略,沒一個省油的燈。

呂后勢力被撲滅之後,大臣們想迎立代王劉恆為皇帝。但劉恆不敢去,劉恆的謀臣大將張武等人就說:「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不敢輕信。」

劉恆等不敢輕信,劉邦駕馭他們當然也很吃力。

而他那位嫡長子劉盈呢,一點不像他,人倒是很善良,很仁厚,但在當時那種情況,至少在劉邦的眼裡,是懦弱。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位善良仁厚的皇帝確實很羸弱,性子太弱,既不能止勸母親,更不能馭牧天下。

從劉邦的位置和形勢來考慮,選擇劉如意做接班人,其實不無道理。只不過劉邦人比較隨性,說話比較直接,他說劉如意「類我」,就是像我。聽起來像是偏愛。

人多以此語,以為劉邦純粹是寵愛戚夫人之故,愛屋及烏,想傳位於劉如意。其實也是太小看劉邦了。

如果僅僅是這個原因,劉邦一意孤行,早都扶劉如意上位了。也不至於心中搖擺,舉棋不定。

事實上劉邦確實搖擺,他也確實愛戚夫人,愛劉如意。但這並非他授天下換太子的第一理由。

他其實給過劉盈很多機會。

其實也是在權衡劉盈與劉如意到底誰合適?呂后和戚夫人到底如何安排?

這種愛,很搖擺,也很無奈。結果也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

#呂雉殺害戚夫人#

天下和愛,哪個重要?

漢十一年,劉邦其實已經病重了。這個皇帝很苦命,楚漢戰爭結束之後,天下看似平定了,但劉邦實際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奔波,南征北戰,東西平定,甚至差點死在了匈奴手中。也受了很多傷。

這時候九江王黥布反了。

劉邦病重,欲讓太子劉盈帶兵平定。

這個決定,可以有兩種揣測。

善意的揣測,是劉邦想讓劉盈鍛煉與陣仗之中,帝王在戰時建功立威,將來也好駕馭群臣。他自己就是例子。

惡意的揣測,是劉邦想讓劉盈去送死,因為黥布是百戰猛將,跟項羽對戰過的人,善於用兵。讓劉盈一個弱小子去,不是等於送死麼?劉盈一死,戚夫人「日夜啼哭於駕前」的目的也就實現了,劉如意自然而然的上位。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誰也無法定論。但我認為劉邦是善的用心。其實也很無奈。

皇帝病重,而天下不定,正需要有人出力,倘若身為太子,不能為國事分憂,不去鍛煉,將來有何用處?劉邦之所以沒立即換太子,其實也是考慮到了劉如意雖然像自己,但年紀尚小,威德不能服眾。

但別人的揣測可不往好處想。

呂后就不是這樣想的。當時呂后因為忌憚劉邦想換太子。強行綁架了劉邦的重要謀臣張良,讓張良出主意,張良無法,只好出了一個很能揣摩劉邦心思的主意。

張良其實不願意出主意,他覺得太子更立,那都是劉邦骨肉之間的事情,即便有一百人去說,也沒用。張良的原話是「雖臣等百餘人何益」。

可見,只要劉邦想換,早都換了。但問題是劉邦畢竟沒換呢呀。可見他心中是搖擺的。

張良明白劉邦很重視自己打下來的天下,所以到處訪求人才,以圖安定。但天下有四個老頭,稱為「商山四皓」,因為劉邦性子隨便動不動說髒話慢侮於人,這四個人看不下去,躲在山裡,不作漢臣。但劉邦很看重這四個人,一直想讓他們出來輔佐自己。

那麼,呂后如果能想辦法請這四個人出山輔佐太子,皇帝就不會換太子了。

這個話反過來看,也正說明劉邦是以天下為主的。

張良很懂劉邦的心思。果然,這四個老頭出來之後,寸步不離地跟着太子。

後來的情景就是劉邦見到這四個老頭跟着太子,驚訝之餘,也放心了,因為他覺得連這種不願意服從自己的人才都能跟着太子,太子自有駕馭天下的本事,於是他很有禮貌的對四人說:

「煩公幸卒調護太子。」

這就是託孤了。

然後他對戚夫人說,認命吧。

很明顯,劉邦是為自己的江山考慮的,偏愛嗎?恐怕並非偏愛。

漢孝惠帝劉盈

所以劉邦想讓太子劉盈平定黥布之亂,實際上是給劉盈機會。如果劉盈為病重的父親分憂,親赴陣前,立功立威,到時候挾百勝之威回朝,則大臣側目,天下敬重,無不服膺,劉邦也可以瞑目了。

但事實不然。因為呂后不這樣想。這四個老頭,八十歲了,加起來三百二十歲了,不懂這個道理。他們對呂后說——

「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從此受禍矣。」

意思就是,太子出征,無利可圖呀?戰勝而歸,又能怎樣?難道尊崇還能比太子之位更高?戰敗了,當然只有認罪。

無利可圖,別去!

但這四個老頭也很明白太子劉盈的本事。他們認為跟隨太子前往平叛的都是跟隨劉邦東征西戰的天下梟將,讓太子一隻羊去駕馭這群狼,那不是送死嗎?更何況,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讓太子去,讓羊帶着狼去打天下猛將,狼絕不肯聽羊的。黥布只會勇氣百倍,鼓行而西,因為對手弱呀。讓皇上自己去帶兵平叛吧。

於是呂后找到劉邦,拉着衣襟哭哭啼啼,讓劉邦御駕親征,而且說得很有道理:

「上雖病,強載輜車,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

老公你雖然有病,但可以強忍着坐在車裡面嘛!躺着就行,猛將護衛,護士照顧,這些下屬見你在,不敢不盡力。

雖然老公你受苦,但是,男子漢呀,應當為妻子自強。為了我們,你就拼了老命吧。

呵,你以為就戚夫人會哭?呂后哭起來更毒。

劉邦無奈,只好抱病御駕親征。

漢高祖劉邦畫像

很不幸的是,這次出征,劉邦還被亂箭射中了,仗雖然打勝了,但病更加嚴重了,半路上就幾乎不能動了。

回朝後,他大概也沒心勁了,乾脆連醫治療護都不要了,他把那個會說話的太醫趕了出去,「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他知道,即便扁鵲來了,也救不了他了。

其後,他就安排了後事。後事還是關於天下的。

他的結髮妻子呂后在床前,只問了幾句關於政治的話:「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

劉邦說了幾句,永遠閉上了眼睛。

他對他所寵愛的戚夫人唯一做的安排,是以周昌為趙國丞相,周昌是劉邦換太子最激烈的反對者,他反對劉邦讓劉如意接位。但劉邦卻讓他去為劉如意的趙國做丞相。劉邦看人,真是准。

周昌這個人很耿直,脾氣很火爆,還口吃。他說話總是卡住,他反對劉邦,會說:「我口才雖不太好,但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

期期,就是形容結巴。後來三國時有個名將鄧艾,也口吃,總是說自己的名字時卡住。

所以有個成語叫「期期艾艾」,形容結巴、說話不流利。

此人反對劉邦換太子時,當着滿朝文武,就這樣結結巴巴地反對劉邦,他說:

「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劉邦聽完之後還很高興。因為他覺得周昌說話太好玩了。其實他也懂得周昌意思是,換太子容易引起骨肉相殘。

老人家的心思總是期望後代和睦、兄弟姊妹團結友愛的。

既然周昌懂這個意思,那麼周昌就不會讓骨肉相殘的事情發生。所以,雖然周昌反對劉如意做太子,劉邦還是讓周昌做劉如意的丞相。周昌去趙國之前,跪在劉邦面前哭了,說陛下難道不要我了?劉邦對他重託劉如意,周昌欣然前往。

當周昌盛怒反對劉邦之時,呂后恰恰在後邊偷聽。呂后後來見到周昌,跪地叩謝,感激之淚,奪眶而出。

但可惜的是,劉如意還是沒逃脫命運,當時呂后的親兒子孝惠帝拼命保護這位弟弟,坐臥不離,同吃同住,但呂后還是毒死了劉如意。周昌深愧對不起劉邦之託付,大病三年,就死了。

那之前,呂后罵周昌,爾不知我之怨戚氏乎?

與跪謝對比,前恭後倨,只是因為當時呂后大權在握而已。

呂后把戚夫人變成人彘,並非深仇大恨,醋海興波

但呂后真的是因為怨恨戚夫人嗎?

其實未必。怨是有的。

但有怨報怨,讓戚夫人死就可以了,沒必要斷手腳挖眼珠聾耳朵,然後扔進豬圈,還給一個外號叫「人彘」。人彘是因為她認為戚夫人豬狗不如,古時豬圈就是廁所,扔進廁所,就是扔進豬圈,在豬圈裡,與豬同臥,那就是人豬。

如果只是怨,冤有頭債有主,也沒必要讓劉如意死,更沒必要讓劉邦的其他兒子也死。劉如意還是個小孩子,也並沒參與爭奪太子之位。

這不是單純的怨。這是權欲作祟。

很多人因為現代社會的一些情況,把呂后的這種做法當作「打小三」的典範。其實是誤解呂后。

王立群在《百家講壇》講《史記》,說他想不明白呂后將戚夫人變成「人彘」之後為什麼讓自己的親兒子來觀看。

其實司馬遷告訴我們答案了。

「人彘事件」其後的動作是呂后立即讓孝惠帝前來觀看。這可是自己的親兒子啊,意欲何為?

大約兩種可能。第一,為了權。第二,提醒孝惠帝處理好男女關係,或者是說該狠心的時候要狠心。

司馬遷緊跟着文字是,孝惠帝嚇軟了,「乃大哭,因病,歲余不能起。」

導致的結果是,「皇帝大病,呂后臨朝」。

權力,都到了呂后手中。

馬遷的文字很神奇。他的敘事,都是有安排的,就像他寫他喜歡的項羽任人唯親時,也不會直說,只是列舉項羽封諸侯的人員名單以及為何會封。

這就是司馬筆法。

呂后的第一反應,只是權力欲而已。跟什麼怨恨、小三之類的不沾邊,至少這種怨恨並非她後來那些做法的第一原因。

當然,她也有她的無奈。對照後來的武則天上位,做法其實跟她大同小異。

呂后跟劉邦只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孝惠帝劉盈,一個是魯元公主。那可是她唯一的兒子,就被她那樣給嚇死了。但是發喪的時候,呂后大哭無淚。

就是哇哇哇地乾嚎,沒有眼淚。司馬遷只寫了「太后哭,泣不下」幾個字。如果換成施耐庵的筆法,會直接說「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有聲謂之號」,武大郎死後,施耐庵就說潘金蓮的哭發是「乾號」。

呂后就是這種「乾號」。乾嚎是一種假哭,這麼嚴肅悲切的場面,太后在假哭,太不成樣子。

張良的兒子張辟疆才十五歲,但是繼承了張良的聰慧,對丞相說:「太后只有孝惠帝一個兒子,親老公死了,卻假哭,你懂怎麼辦麼?」

丞相不懂。

張辟疆說,好辦,皇帝也沒能獨當一面的兒子(孝惠帝無子),太后害怕你們呀。解決辦法很簡單,把太后的親戚,比如兄弟呂祿、呂產等給兵權,掌管南北二禁軍,其他親戚都給大官入宮辦事。呵呵,丞相你的命也保住了。

丞相立即照辦。「太后說,其哭乃哀。」

「說」,就是「悅」。滿足了她的要求之後,呂后才高興起來,然後哭得很悲傷。

另外一個證據是,劉邦剛死,呂后秘不發喪,她的第一反應是,與傳說跟她有不正當關係的審食其密謀,把劉邦的功臣全都殺了。

這些大臣們可跟她沒什麼深仇大恨吧?當年劉邦換太子,大臣們可都是站在呂后這一邊的,幾乎都是反對換太子的。

如果是真的怨恨,第一個件事應該是先去把戚夫人提出來,暴打,弄成人彘都行。

但她才不在乎呢。把持權力,身在高位才是最重要的。也許她認為那樣才是最安全的,那樣才不會有人敢欺負她。

如果說怨,恐怕呂后更怨恨劉邦。她 20 歲嫁給劉邦,進門就做後媽,單獨照顧老人和孩子,還要種田。這也罷了,七八年之間,夫妻不見,自己還做了項羽的俘虜。見了之後,再也沒好日子了,整天就是提心弔膽。

在項羽的戰俘營里所受的苦難,也許只讓她懂得了權力的好處。從楚漢戰爭後期,呂后就是坐鎮長安的,主持內事。勢力非同一般。劉邦為帝時,因為常在外,漢之功臣,也基本都是死在呂后手裡的,包括大名鼎鼎的韓信。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劉邦心中之搖擺和無奈了。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09 16:03:25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頭像
2023-11-24 19:11:09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07-30 15:07:51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