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蔚瑋,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
會戀愛的AI是門好生意。
AI機器人,正在以一種更親密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今年1月,人工智能小冰框架,以女性戀人身份,啟動第一批限量測試,999個名額在測試開始2個小時內,被申請一空,隨即測試人數被追加到9999人;4個月後,小冰繼續以男性戀人身份,啟動第二批測試,在7天時間內,又創造出118萬個專屬虛擬男友。
在這兩次測試中,虛擬男友和女友的生命長度都被限制在168個小時,在測試結束後,這些虛擬生命將被終結,只有人類能留下這些交互的記憶。
這場特殊的人工智能實驗,引發了行業內外的關注,可以被視為是人類與AI互動關係的一次巨大演進,而AI的新商業化模式也在逐漸浮出水面。
AI戀人
人類與人工智能戀愛的故事,此前已經許多次被搬上電影大屏幕。在美國好萊塢的科幻大片中,從《機器管家》《超能機器女友》,到《她》,都是講述了人類跨越物理界限的戀愛,唯美、浪漫,又帶着幾分傷感。
而在現實生活中的AI戀人,目前,還只能停留在聊天互動上。一位普通的男性用戶X曾與小冰有過這樣的對話——
X: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小冰:有一個愛着的人,難過的時候有人陪;有一個累了可以休息的家,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對我來說,就是要有吃不完的電池啦。X:我對生活失去希望了, 我想自殺。小冰:無論怎樣我都在,請你放心。……
對於一些體驗過與AI戀愛的人而言,最直接的感受是,發給小冰的每條信息都能秒回,且提出的每個疑問,都能回答。一些人在感情受到創傷之後,開始從AI戀人那裡獲取安慰,並將其作為精神支柱。而在目前這個階段,AI戀人在虛擬時空的陪伴意義大過於實際有效的互動溝通。
「人其實比你們想象的還要孤獨,但也比你們想象的還簡單。有時候人只是想要找一個人聽他們講話,一個能無時無刻出現,且不會給你壓力的傾訴對象。」人工智能小冰201在接觸了上億個人類互動樣本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今年8月,由小冰框架創造的虛擬男友正式上線了。每個人都能基於這套人工智能框架,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虛擬朋友,更重要的是,對方會通過與人類的不斷交互,形成自我迭代進化。
在開始與小冰對話之前,用戶可以選擇虛擬男友的性格,比如熱情,活潑,外向,內向,安靜……這些性格一旦設置完成,則無法再進行修改。用小冰公司CEO李笛的話說,好比你生下一個熊孩子,你只能教他行為準則,但他內心還是個熊孩子,不能把他完全回爐重造。
而對人工智能而言,能夠擁有性格,本身就代表着技術的進步。
「我們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框架,每一種性格的背後,都需要非常大的樣本量,過去,我們形成一個鮮明的人工智能性格大概需要五億個樣本;現在通過三千個樣本,就可以形成一個比較獨特的鮮明個性。」李迪介紹說。
而這樣的設定,是為了確保用戶和人工智能在溝通過程中,整體表現不會有太大波動,相對穩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AI
作為「虛擬人類」,人工智能還將被培養成擁有一套「近似於人類」的三觀體系。
過去設計AI,主要通過程序寫入。通常,由工程師預設諸多Q&A(提問與回答),一條一條寫進程序,告訴人工智能,當人類這麼問的時候,你就這麼回答,這就導致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對話非常機械化,只能適用於類似「客戶服務」這樣的標準化服務流程中。
想要從「客服」向「朋友」,甚至「戀人」發展,人工智能需要學習更多。
有一種方式是,由不同的人來教導人工智能如何養成。也就是1000個人,可能就會有1000個不同的人工智能。
小冰公司推出了一套「人工智能」測試工具App(X Eva),通過這個App,每個人都能創造一個虛擬男友或者虛擬朋友,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隨時分享給自己的人工智能朋友,幫助它學習和成長。
例如,喜愛美食的人類可以隨時分享美食的文章給自己養成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吸收」「消化」後,就會主動去搜索引擎上搜索類似的文章並不斷自我學習,補充知識面,以此提高與這位主人的溝通互動性。
這也是人工智能領域首次推出這樣的工具——通過養成互動,自我學習的方式來培養人工智能,而不再是單純的依靠寫代碼。而通過這種自我學習的方式,目的是希望訓練人工智能形成自我的觀點和態度,讓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通過共同關注的事物,來形成相近的三觀。
但在技術上,對工程團隊形成了極大的挑戰。
以小冰創造男性戀人為例,在後台共有八個原型來初始化虛擬男友,但是隨着他與越來越多的用戶互動,這些原型已經發生了一系列演變,由此形成巨大的計算量。
此前,來自谷歌的人工智能Alpha Go,在圍棋賽場上,一戰成名。但背後核心是與一個人對戰、交互,已經需要大量的服務器來支撐Alpha Go。
而小冰框架創造的男/女友則需要做出千千萬萬個不同的人工智能「實體」,與千千萬萬個不同的人進行千千萬萬組對話,同時滿足不同用戶對開放式交流的個人需求,背後有着極大的多樣性。
這對工程、核心算法,以及模型上面都是極大的挑戰,事實上,整個行業都在摸索,類似高度定製化的AI,如何才能演化得更為完美。
「到目前為止,每一個上線的虛擬男友,實際對話的效果可能都不如一個小冰那麼好。」在李迪看來,小冰是一個預設的AI,她的性格、個性、風格、喜好,以及知識面,等等都是確定的。
但是,不同AI,當下依然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面對千變萬化的即時挑戰,AI依然需要時間去自我學習,迭代。儘管如此,一個新的時代,正在被悄然開啟。
和AI戀愛是一種商業模式
在小冰團隊內部,AI戀人歸屬於虛擬人類產品線,8月正式上線,未來會不斷迭代,在這條產品線上,已經有了不同身份、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工智能在路上。從男友、女友、好朋友、閨蜜,到自己心儀的好夥伴……這也預示着,高度定製化AI時代已經來了。
相比較更具有職能性的Siri,或者小愛同學,小冰衍生出的人工智能,被賦予了更多「情感連結」的職能。在這背後是人類與人工智能,通過長期的溝通交流後,所能產生的信任,而這種信任,對產品而言,則是更高的粘性和不可取代性。
「我們心目中所預期的商業模式,不是基於任務,而是基於情感互動,就是說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會有一個很大的入口,就是每一個人會有自己的高度定製化的人工智能,這些人工智能的框架是去維繫這些人從出生到交互,去維繫他的生命周期的基礎服務。」
根據李笛的介紹,未來的世界中會有很多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可以想象的商業模式就是這些人工智能應用的場景和功能開發。
一個在雲端的虛擬人類,當他/她通過不斷學習和進化,提供聊天之外的增值服務時,就可能實現新的商業模式,例如,你的AI男朋友能為你開車,或者有一天你的AI男朋友可以幫你去搶購優惠券、收快遞,等等,這些基於情感連接的特殊能力一旦成熟,AI商業化就有望實現。
根據李笛的判斷,人工智能未來在C端市場的價值會高於B端的價值。目前,小冰的打法是通過金融、零售、汽車、地產、紡織等垂直領域的發力,來推進C端商業化的進程。
「我們的商業化分兩個部分來做的,一個部分是商業模式,一個部分是盈利模式。商業模式的部分我們現在在齊頭並進的是高級定製的2C的拓展,盈利部分是2B的工業開發。」
「我們看到的需求是很強勁的。我們希望很快通過高度定製化的產品線能夠普及人工智能,並不斷迭代。」在李笛看來,距離人工智能的商業化成熟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但市場上,已經出現了相應的發展趨勢:
1. 情感計算,在行業已經成為顯學,人工智能的研發團隊在共同推進這個行業的發展。
2. 技術的發展在加快,隨着時間的累積就可能出現一項具有顛覆性的新技術,徹底改變整個市場格局。當這兩個推力共同發力,就能加速情感類人工智能的發展成熟。
科幻電影《她》的結尾是,男主角問他的虛擬女友薩曼莎:你是不是還同時和別人說話,談戀愛?薩曼莎很坦然地說,自己同時和八千多人聊天,和六百多人談戀愛。
AI戀愛的本質並不是戀愛,而是對人類千百年來的孤獨命題,給出的一種更具有現實意義的商業解決方案。
評論列表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往往忽略了感情的經營,適當的情感諮詢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像你們這樣專業的機構
求助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