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被評價「不接地氣」時,他們到底在暗喻着什麼?

情感導師 749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砰!一冊文件被摔在辦公桌上,

歷經多個不眠不休的夜晚,

以多種名詞、數據、理論精心撰寫的策劃案,是他的心血,

他不得不用這種方式慶祝這足以稱得上「完美」的方案。

當我們被評價「不接地氣」時,他們到底在暗喻着什麼?

現在,只需要遞交給領導,便可以輕易的獲得讚美與認同,

經過快速的掃視與翻閱,

砰!這冊文件被摔在辦公桌上,

「不接地氣!」

不接

「地氣」

「不接地氣」,這句話經常出現在企業中的各個場景之中,通常用在領導對員工的思想、行為進行評價時。

領導往往會長嘆一口氣,然後搖搖頭說出這句話,希望以此不着痕跡的警醒員工,但被評價者卻並不一定認為這是一種貶義,很多時候反而會認為是一種褒義詞。

01 不接地氣

原因在於,許多人認為「不接地氣」,是一種由於自身思維層次太高,而產生與大眾之間的隔離。

「領導評價我們不接地氣,許多人會認為是自己的思想層次太高,所以無法理解用戶俗氣的思想,從而感到沾沾自喜」。

我們的想法顯然與領導的想法產生了偏差,那麼當領導評價我們「不接地氣」時,他到底暗喻着我們的哪些地方出現了問題?

1. 用戶:被評價「不接地氣」意味着我們對「用戶」的看待出現了問題,我們並未過多的考慮用戶需求,而是從自身的喜好出發,制定工作計劃與方案。「給不習慣用PPT的領導製作高大上的PPT;給低消費水平的用戶生產、推薦高端的商品;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推廣、宣傳方式。」

2. 認知:被評價「不接地氣」同時也意味着我們對自身的認知出現了問題,我們認為自身的思想高度高於同事、員工,認為他們的反對、意見不過是「粗鄙之見」。「不接受領導、同事對方案、計劃的建議,對同事提出的觀點持鄙夷、不屑態度」。

3. 漂浮:被評價「不接地氣」,也意味着我們的想法不具備執行的可能性,或者我們的計劃與效果之間不具備實現性,想法是漂浮在空中,過於理想化的。「比如當企業陷入內耗時,我們提出了清理所有老員工;比如我們在考慮宣傳方案時,提出要激光投射到月球上」。

02 負面影響

作為企業員工來說,本身便是需要在企業的授權範圍內,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完成企業安排的目標與任務,因此當我們「沾沾自喜」時,恰恰是我們工作即將失職的徵兆。

因為「不接地氣」所導致的各種錯誤思想,會從多個角度對我們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

1. 個人角度:首先,評價者的本意,是使我們認識自身的工作思路、方式存在問題,但我們卻並沒有獲取到這些信息,反而在不斷地強化我們的錯誤,從而最終延伸到我們生活之中,則使我們陷入「自視清高」之中,導致我們「志高意滿」的停止了成長與改變。2. 工作角度:不接地氣,使我們無法真正的理解用戶、感受用戶,使我們的許多工作勞動無效,既浪費了自身的工作時間與精力,也導致公司整個團隊因此受累,「不接地氣」使我們工作成果受限,「沾沾自喜」則使我們的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受到了影響。顯然,被評價「不接地氣」,是一種毫無疑問的貶義形容,但為何許多人無法扭轉自己的思路,仍然處於「不接地氣」之中?

我們為何

「不接地氣」?

我們並不是生來便「不接地氣」,我們出生時,並沒有獲得先天的「優越」,但在我們出生後受各種社會、家庭影響,我們逐漸的開始「不接地氣」。

這是由於我們在與他人互動、與他人進行思想碰撞時,對自身的思想產生了「優越感」,即使這種「優越感」很可能是虛假的、沒有根基的。

01 優越感

我們如何評價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並無法準確的評價自己,即使是我們堅定的告訴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無法使我們內心真正的相信。

我們需要通過與社會中他人進行對比,對比我們的喜好、對比我們的思想、對比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從而使我們對自身產生一個準確的評價,這便是所謂的社會比較理論。

優越感是從何而來?便是在於我們與他人比較時所產生的,當我們的金錢高於他人,許多人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優越」。

同樣,當公司的一名設計師,看到領導潦草的畫出概念圖時,內心也會產生「優越感」,這是因為在專業性的比較過程中,自身得以勝出。

但為何這種「優越感」很可能是虛假、沒有根基的?原因在於人類個體並無法真正完全的理性,在《社會心理學中》說道即使是專職研究社會學的心理學家,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研究是具有主觀因素影響的。

因此,在我們與他人進行比較時,我們很容易陷入用我們的強項與他人的弱項進行比較,並選擇性忽略對方強項的誤區之中。

「我們與擅長管理的領導比拼設計;和有錢人比拼健康;和健康的人比拼事業」。

我們總能找出勝於對方的對方,從而使我們認為自己的思維高於對方,同時我們也會在「逆向合理化」的影響下,通過一些行為來強化這點。

我們會去契合那些「高大上」的思想與行為,我們願意提出一些「驚世駭俗」、「不拘一格」的想法,正如許多人購買奢侈品是為了緩解身份焦慮一樣。

當我們陷入虛假的優越感中,我們不得不使用一些行為來匹配我們的優越感,比如拗口的名詞或是專業化的術語,通過逆向合理化,使我們將為了滿足優越感做出的行為,逆轉為行為的背後是我們優越的思想。

02 知識的詛咒

在《復仇者聯盟》之中有一句話,體現了「不接地氣」的另一種情況,那便是「知識的詛咒」。

所謂知識的詛咒,便是我們對知識只能接受而無法清除,當我們獲得、理解了一項知識後,我們便無法回到我們未曾掌握時的思想,也無法想象這件事在他人思想中的樣子,

「如果我們是一名很優秀的程序員,我們在教導一名毫無基礎的人時,我們很難考慮到他們所遇到的問題,也容易錯過一些關鍵性的知識」。

1990年時斯坦福大學做過一項實驗,根據歌曲讓敲擊者根據歌曲敲出節奏,而聆聽者需要根據節奏猜出歌曲,結果便是敲擊者可以輕鬆的分辨出歌曲,而聆聽者卻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勉強分辨。

雖然我們有着同理心的存在,但知識的詛咒,使我們產生了隔閡,我們無法理解那些未曾掌握相關知識群體的感受,我們只會認為其「過於愚蠢」。

那麼,在我們工作過程中,知識的詛咒會使我們在與同事進行協作時,內心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感受,我們無法理解同事為何連那麼簡單的問題都無法理解。

「如果我們是一名很優秀的程序員,當同事希望手機壁紙可以根據機主的情緒變化時,我們內心頓時會產生一萬個問號,同時也會滋生出一種優越感」。

同樣,在我們制定方案時,這種知識的詛咒也會使我們無法理解用戶的感受,在我們看來非常簡單的活動規則,在用戶看來卻會猶如如「天書」一般。

重接

被評價「不接地氣」時產生的「沾沾自喜」,在我看來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的體現,我們通過否定來確保自身不會陷入認知衝突之中。

知識的詛咒、虛假的優越感,使我們預想中的自己是優秀的,當我們受到來自評價者的貶低,我們為了防止認知衝突,最好的辦法便是否定對方。

但持續的否定並無法使我們獲得應有的優秀,正如前文所說,這種思想不管從個人、工作還是未來角度去看,都存在着種種負面影響。

那麼,我們需要的是去改變。

01 調研代替思考

我們每個人都有着獨特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基於我們大腦對世界的感知與計算,最終形成了「我」。

但我們的思維,是具有主觀性的,我們的生長環境、社會對我們的塑造、我們個人的喜好、我們對事物看待的立場,都會使我們在某些時刻產生錯誤的判斷。

因此,我們不得不依靠一些理性的數據、調研來控制我們的主觀,於是當我們接手一項工作時,並不應該從「我」出發進行規劃。

1. 這項工作公司希望達成什麼目的?2. 想要達成工作目的,需要衡量哪些指標?3. 這些指標想要完成,需要為領導、同事、用戶提供什麼?4. 我應該調研他們的哪些需求?通過什麼方式?5. 我應該如何呈現給他們,並使他們樂於接受?「大體舉例:公司希望回饋老顧客;需要確保80%的用戶在電話調研中給出7分以上的評價;那麼我需要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贈送適當的禮品;調查發現顧客很難找到售後的電話、顧客所屬年齡段普遍比較喜歡衛生紙;考慮交通情況,禮品可以通過便利店合作實現,售後僅考慮到用戶的年齡,通過本地的查號台、店鋪的醒目位置、短信提醒等多種措施進行展示」。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並沒有以自身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而是完全站在用戶角度,自然不必擔心方案「懸在空中」。

同樣,在與領導、同事溝通過程中,我們也可以使用這種方式,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呈現方式、溝通方式。

02 思維控制

除了以上的具體操作方式外,我們還需要從思維上進行一定的改變,防止我們在操作過程中,有意識的為自身虛假的「優越感」服務,偏離了理性初衷。

如果說要改變我們的「虛假優越感」與「知識的詛咒」,顯然是一個龐大、系統的工程,對許多人來說也不具備實現性。

因此在這裡我提供一個更為簡單的思維控制方式,這種方式僅需要通過一個習慣性疑問即可實現。

「我、他有這個能力嗎?」

在我們在制定方案、協作溝通時,我們在思考完成前,都問我們自己這句話,對自己思考的結果進行驗證。

「比如給顧客發放禮品,我們希望顧客前往店面來自提,當我們問自己這句話時,便會發現用戶可能受限於交通、受限於怕麻煩等因素,而不願意接受」。

「比如在製作方案,我們準備通過一個詳盡、專業、充滿術語與理論的方案讓領導眼前一亮時,問自己這句話後,我們便會意識到領導可能並沒有精力、時間去理解、琢磨與消化」。

有趣的是,當一個陷入「優越感」之中的人,反而可以更好的運用這句話,畢竟在他們看來別人是「低俗」、「幼稚」的。

從而發現許多「高大上」、「不接地氣」的東西,是他人沒有能力理解的。

從而扭轉了自己的思考、行為方式。

「不接地氣」是引人厭煩的,我們都不願意與那些「優越」、「不切實際」的人協作,更不願意被其說教。

但很多時候我們在自身的專業領域,又何嘗不是一個「不接地氣」的人?或許只有當我們接觸更為廣闊的世界,見識更多的風景,才能知道自己也是一隻「井底之蛙」。

而在那之前、在我們徹底的改變自己的思想之前,我們需要儘可能的控制、克制、隱藏。

與君共勉。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2-07 15:02:07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頭像
2023-12-20 13:12:36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0-26 21:10:07

求助

頭像
2023-09-09 10:09:19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