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對為中國孩子造夢的教師,習近平總書記滿含敬重之情,更懷有殷殷期望和希冀,「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尊師重教,習近平身體力行為全社會做表率。在他心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着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
對於那些湖南名人而言,老師曾經為他們帶來怎麼樣的夢想?他們之間,又有怎麼樣的故事?教師節里,我們請他們來談談對老師的回憶,回憶那些教誨和感恩。
作業本里她曾為老師定製童話
剛進高中時,湯素蘭就讀於青山橋附中,當時,那裡是寧鄉七中的附屬中學,如今不復存在,曾經在那就讀的女孩已成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但因為兩位語文老師的緣故,學校一直留在她的記憶中。
小時候,湯素蘭在偏僻的農村長大,幾乎沒有課外書,也不知道世上有作家這種職業。進入高中後,學校沒有閱覽室,但薑桂馥老師知道湯素蘭喜歡讀書,每一期《人民文學》雜誌到來的時候,姜老師總是先分享給湯素蘭,然後自己才看。
她對於湯素蘭寫作才華的肯定,卻緣起於湯素蘭的一次「冒犯」。一次,湯素蘭與一位女生鬧矛盾,姜老師處理了矛盾,但湯素蘭認為,老師有偏袒。於是,她在作文本上寫了一個故事——《飛向月宮的天鵝》。在故事中,她將姜老師寫成一個糊塗的土地公公,將同學寫成愛慕虛榮的天鵝。雖然寫的是童話,但因為外貌描寫很細緻,很容易判定其中又矮又胖、花白頭髮、戴眼鏡的糊塗土地公公是姜老師。然而,姜老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在文章後面寫了一段很長的評語,表揚湯素蘭的故事構思巧妙,很有想象力,囑咐她珍惜才華,並希望她能立下壯志。
湯素蘭上高二時,班上新換了位語文老師,名叫劉立林,同時也兼任班主任。彼時,和湯素蘭一起坐在教室內的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背負着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的期望,背負着高考的壓力。
「第一次參加高考,我連預考都沒有通過,根本沒有資格進考場,於是決定重讀一年。」湯素蘭回憶,一個學期過去了,她才驚恐地發現,原來教課的那些優秀老師都陸續調走了,身邊成績好的同學也一個個轉走了。之後,她和好朋友做出了一個決定——到寧鄉七中去讀書。
湯素蘭回憶道,那時,她從青山橋中學不告而別,因此心虛得很,一直不敢面對對她寄予希望的劉老師。可是有一天,湯素蘭收到了劉老師的信,他相信並祝願她在寧鄉七中會學習得更好,還在信中附了臧克家的一首詩:「苦難是滋養人的,把苦難吞下去,讓它化成力!不要想象着自己的孤獨,悲憤,在茫茫的人海里,心在尋找着心。」
「我讀着這首詩,感受到一股力量注入了我的心裡。」湯素蘭曾這樣寫到當時的心情。
湯素蘭說,啟蒙她文學夢的姜老師早已去世,但劉老師健在。雖然自己平時工作忙,距離遠,不常去看老師,但偶爾還和老師有聯繫,對老師的感念也一直在心裡。「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給予我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曾以溫暖的愛,為我驅除黑暗與恐懼,照亮我成長的道路。」
教「村長」用善意看世界的教授
湖南衛視主持人李銳,被許多的家長和小朋友親切地稱為「村長」,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李銳坦言:「每每握起主持的話筒時,心裡就牢記着一份責任,這種對職業的尊敬和對觀眾的尊重,也大都是來源於老師在自己職業生涯開啟時的那些諄諄教導。」
李銳回憶說,對自己影響最深的應該是在中國傳媒大學求學時的老師張頌。「張頌教授的教育理念不是教導學生怎麼去成功,而是教導學生怎樣成為一名好人。」
李銳還講了一個令他難忘的故事:有一次課題,張頌老師要講授的內容是怎樣做好一個主持人,這對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無疑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課題,他現在都還記得,當時上課的教室里擠滿了人,還有很多別的院系的同學過來蹭課。就在大家期待老師會傳授什麼獨家主持人秘籍時,結果老師這堂課花了大量時間來講述如何立身、如何做人的道理,當時現場是有一些學生略顯失望的,拿來做筆記的筆也扔在桌子上……
李銳感慨說,自己在這個職業里經歷這麼多,自己深深理解到當時老師要講述那番道理的用心,「不僅僅是做主持人,各行各業都是這個道理,只有端正了人心,才能幹出一番事業」。
2012年,張頌老師因病去世。談及老師的離世,李銳十分傷感:「雖然老師已經離開我們幾年時間了,但是腦海里也會時常浮現老師的音容笑貌,他那些關於教育的理念,還有對於主持人這一職業的理解,一直深深地影響着我。」
大學畢業這麼多年,李銳也時刻回想大學時期的那些美好時光,李銳還透露,如果有可能,自己將來也希望成為一名老師。「做節目只是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我其實很想繼承老師的教導,給孩子的心靈點上一盞小燈,教導孩子養成快樂的性格、健康的身體,用善意的眼光去認識世界。」
煤油燈旁老師把他勸回了課堂
「孩子小的時候,不需要講太多大道理,孩子也無法明白,只要告訴他,如何做是正確的。但到高中,則需要細心的慢慢教化。」手工匠人、中國制茶大師肖益平回憶,自己恰好在兩個重要的階段,都遇上了影響自己很深的老師。
肖益平小學時家境不好,除讀書外,還要做農活,砍柴,當時更看不到讀書的希望所在。有一天,他便罷課在家,不想再去上學。不想,等到晚上,語文老師劉小妹卻偷偷來了家裡,點上煤油燈,給他補課。
煤油燈旁,劉小妹問他,為何不想上學,肖益平直言,「沒飯吃,農活多」。當晚,劉小妹沒有說很多小學生聽不懂的大道理,只告訴他,要想有飯吃,減輕家裡的壓力,就要讀書。知識改變世界,這件事情只有讀書能做到。
肖益平說,雖然當時小,但懵懂地覺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於是跟着老師重回了課堂。「如果沒有老師的勸說,沒有繼續回去讀書,也許一切都不一樣。」
在安化三中上高中時,肖益平擔任班長,成績保持在10名左右。但是因為活潑、調皮,成績總是時好時壞。為此,經常被當時的班主任王全文喊去談話。有一次,肖益平又被喊進辦公室,王全文和他講道理:「別人能在前十名,你也可以的。」
肖益平說,當時上高中,已經開始明白事理。不像當初小學時候,還需要老師提點,為何要讀書,讀書的重要性在哪。被班主任多次表揚後,肖益平開始慢慢收心,認真對待學業。
肖益平說,很幸運地遇上兩位在他人生拐角指點迷津的人。現在,兩位老師都已經七十高齡,一位在安化,一位在岳陽。他和高中時期的王老師還依然保持聯繫,幾年前,王老師的愛人住院,他還專門前去探望過。
原文轉自:瀟湘晨報
評論列表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