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
娜姐,見字如面。
敲下這幾個字,感覺好神奇,我從小長大,好像沒有給誰寫過信,你是第一個呢。
我出生在三線城市,一歲時,爸爸出了工傷事故,不在了。身邊人都說,我要懂事,不然媽媽就要走了。
我5歲時,被媽媽帶着改嫁。第一個繼父呢,脾氣暴躁,喝醉酒愛打人,不知道媽媽為什麼看上他。
我10歲那年,他性侵了我,還威脅我不能告訴別人。
嗯,這件事,除了媽媽,至今都沒有人知道。我身體很不舒服,最終還是告訴了媽媽,媽媽掙扎了好久,和他離了婚。
我現在記得離婚那天,他還把媽媽打了一頓。媽媽是頭上帶着傷,牽着我的手,離開他的。
我14歲時,媽媽又改嫁了。第二個繼父呢,是個脾氣很好的人,對我也好,對媽媽也好,雖然只開家小店,但人真的挺善良的。
他不會生育,就把我當親生閨女看待,還供養我讀了大學。
我讀大三時,媽媽得了乳腺癌。真是個不幸的消息啊。媽媽非常恐懼,常常半夜醒來大哭。雖然做了手術,繼父也盡心盡力照顧她,但病情發展得好快,我大學畢業第一年,媽媽也走了。
哎呀,我都不願和人說這些往事,總怕聽到的人太悲傷呢。
說點開心的事吧。
2017年,我大學畢業,因為相貌端莊,性格不錯,成績優秀,考上了公務員,也算上天照顧。
但是,我的個人情感,一直都很糟糕呢。
我大學時,喜歡的男孩子,在工作後,因為異地,他出軌,最終分手。或許,我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
工作後,我有過三段情感。最後,他們都像初戀那樣,離我而去了呢。
我不是隨便的女孩子,對他們每一個,都非常非常好。其中一個男孩子,家庭條件不好,我把每個月一半的工資,省出來,貼補他。
但,他還是陷入了網貸陷阱,欠下了十多萬的外債。我沒有能力幫他了,就在今年五一前,他也和我分手了。
我已經失眠好久,就去看了醫生,被確診為抑鬱症。醫生還說,我抑鬱應該很久了。
其實,我在單位,還有同學們眼裡,都是樂觀開朗的人。
大學同學說,我是班級群里,最陽光明媚的那個人。就連我的領導,也說我是科室最有正能量的年輕人(嘻嘻嘻,這不是自誇,是真的呢)。
繼父是我現在唯一的親人,他沒有什麼文化,我也不好事事都和他講。但我想,我會好好待他的,就像親生父親那樣。
娜姐,你覺得我的病會好起來嗎?還有,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嗎?
相比你平常回復的那些緊急的信件,我這個是不是不重要呢?如果你不回復,我也能理解哈。
愛你呦。
『答 』
感謝信賴。
相比平日其他需要修修改改的來信,你這封信,我是原封不動刊發出來的。
之所以這麼做,是我很想鑽進屏幕里,握着你的手,盯着你的眼睛,問你:
親愛的姑娘,你為什麼不會憤怒呢?!
你為什麼不憤怒,意外奪走了你的生父?你為什麼不憤怒,第一任繼父侵害了你的身體和心靈?
你為什麼不憤怒,你剛剛成年就沒有了最愛的母親?你為什麼不憤怒,自己全心全意去對那些男友,他們一個個卻背叛了你?
你不僅不憤怒,還故意用輕鬆的口氣,講出這些不幸而疼痛的過往。
試圖用輕描淡寫的樂觀,去粉飾那些至今影響你的哀傷,只為讓聽到的人不那麼悲傷。
你事事處處都隱藏自己的感受,用虛假的自己去迎合他人,在乖巧和討喜中維持和平的做法,讓人心疼。
這,也是你最重的病。
1.
比不幸更不幸的,
是一味美化不幸
這些年,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公眾號,都在談原生家庭之傷。
原生家庭之傷,到底是什麼?
是被我們藏進潛意識裡的一個潘多拉的盒子。
是小時候,為了活下去,不敢向大人表達內心悲痛、羞恥和恐慌的我們,在日復一日的掩飾中,最終活成分裂、痛苦和患病的自己的過程。
是承受生活重負和情感變故的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我們的消極信念,讓我們成人後,還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存在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是幼年時不被看見的情感,在成年後化身成加倍的情感債務,讓我們在一次次刻骨銘心的償還中,體會到的絕望和疼痛。
而成長,就是長大的我們,重訪童年,勇敢站起來,打開那個潘多拉的盒子,以今日的自己,把過往的自己,解救出來,大聲告訴他(她):
「我來救你了,從今後,你只管做真實的自己。」
你自幼在家庭變故中輾轉流浪。
儘管,這一路的成長,你遇到的父輩,有壞人也有好人,有的罪惡有的良善,但父母關係的動盪,還有親生父母的離世,都給你的內心,帶來了極大的恐慌和傷害。
承認這一點。
承認自己是不幸的,承認這一連串的傷害讓你憂傷,承認大人有罪或無意的行為讓你崩潰,承認自己不是被上蒼眷顧的孩子,承認自己從來不歡迎不感謝苦難……
親愛的姑娘,承認歷史,承認傷害,承認怨恨,不逃避過去,不粉飾父母,不在強權和孝道的壓制下,對自我的委屈,感到羞恥。
然後,打開那個鎖進潛意識裡的潘多拉的盒子,在重訪中一次次擁抱幼年的自己。
這,是你要直面的第一步。
也是,所有走出原生家庭之傷的孩子,要過的第一關。
2.
比失控更可怕的,
是一味壓抑情緒
一個人,如果能夠誠實,就會發現這個秘密:
我們的情緒,是無法控制,或被克服的。即便,它一時被成功地遏制了,隨後,它依然會以另一種形式爆發。
因為,當它不能被看見,被釋放,被合理地表達,它就會像高壓鍋里的水那樣,咕嘟咕嘟冒個不停,直至把自己耗盡,或把鍋蓋掀翻。
對一個孩子來說,如果自幼他(她)的情緒總被忽視:
父親不在了,她不是被安慰和共情,而是被教育「你要懂事啊,不然你媽就不要你了」。
被繼父性侵了,她不是被保護得公平,而是被呵斥「如果你敢告訴別人,你就會被趕到大街上」。
母親也走了,她不是被善待和體諒,而是被攻擊「我欺負你,你也不敢反抗,因為這世上再也沒有你的親人」……
那麼,久而久之,她就會活在他人目光和自我欺騙里,用一個從不發脾氣、特別正能量的自己,迎合他人和環境,只為讓自己看起來乖巧,不被身邊人的拋棄。
這種習慣性的討好里,最可怕之處,是會讓這個孩子,在別人的肯定里,上癮地踏上一條政治正確的壓抑之路。
你在同學群里,為逗大家開心,說的那些明媚的話;在辦公室里,為討領導和同事歡心,做的那些假裝大度的犧牲;在親密關係里,為留住那些不合格男友,一次次退讓的底線……
這一切的一切,都有你讓虛假的自己,把正能量的人設,留在陽光里,而真實的自己,退縮在陰影處,無助哭泣的表演。
只是,從人群中隱退後,那些藏匿在表演後的真實情緒,依然會從魔瓶里鑽出來,化身張牙舞爪的怪物。
它們不能攻擊那些傷害你的人,勢必就要攻擊你自己。
而抑鬱症,某種程度上,就是善良者的自我攻擊。
但是,親愛的姑娘,你有大聲說「不」的權利,有討厭不喜歡的人的權利,有男孩子剝削你時讓他滾開的權利,有同學說風涼話時拉黑他的權利,有領導安排不屬於你的工作時提出質疑的權利……
因為,你,只有使用了與生俱來的上述權利,你才能真正愛自己。
3.
比不愛更疼痛的,
是在痛苦中依賴
親密關係的問題,都能在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里,找到雛形。
因為,我們幼年在親子關係里匱乏的東西,總渴望能在親密關係中彌補,這種心愿和能量,會吸引某種特質的人,不斷靠近我們。
你自幼喪父,遇到善良的那個繼父時,已經14歲,進入青春期。雖然,他善待了你,但終究錯過了你太多成長。
親生父親的早逝,第一任繼父的獸性,讓你對男性充滿恐懼。對愛情的渴望,對家庭的嚮往,又讓你特別期待穩固的兩性關係。
所以,恐懼中依賴,依賴中卑微,卑微中疼痛,疼痛中更加沒有安全感,是你在婚戀中,重複且痛苦的體驗。
而這,也是那些靠近你的男孩子,在你付出很多後,離開你的癥結:
他們知道你缺愛,所以投你所好。他們又怕你依賴,所以選擇逃跑。
而一再失敗的戀愛,又讓你陷入消極的自我暗示:
「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
一個把什麼錯都攬到自己身上的女孩子,很容易在過度反思中,被男人PUA。
因為,無法自處的她,早用低自尊PUA了自己。
親愛的姑娘,前20多年的傷痛,不是你能左右的,你是受害者,也沒有做錯什麼。
第一次戀愛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很多人都沒有和初戀終成眷屬,後來都遇見了自己的幸福。
年輕時遇見三五個人渣,也實屬正常,好多優秀的姑娘都是趟過人渣後,終獲成長。
疼痛和深刻,也不是愛情的真相。
愛情的真相,是當我們不再在害怕失去中恐慌,對的那個人才會在來路上。
4.
比愛情更好的歸宿,
是我們真實的靈魂
鑑於上面的分析,我想給你下面這些建議:
①今後,不管面對誰,都請真實地表達自己。
你可以流淚,可以憤怒,可以哭泣,甚至可以崩潰。當然,你也可以真實地大笑,無畏地張揚,明媚地過活。
因為,你已亭亭,無畏也無懼。
②不怕,配合醫生,堅持治療下去。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心理疾病,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抑鬱傾向,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概率。
不要怕,就像不逃避自己的童年那樣,不逃避自己的病患,配合醫生,積極治療,你強了,病就慫了。
③去愛,就像沒有傷,就像父母健全那樣。
你相貌不差,工作穩定,心底善良,即便失去了親生父母,還有無怨無悔愛你的養父。
血緣不是愛,真誠的靈魂才是。
所以,今後,不管和誰談戀愛,都自信一些,大膽一些,果敢一些。
你的氣場足了,愛的磁場就強了,更容易遇見良人。
親愛的姑娘,這封長信的最後,我很想對你說:
看,我很忙,但我還是坐在夏雨淅瀝窗前,靜下來給你回了這封信。
因為,你是個好姑娘,你值得收到回信,並從這人生中的第一封信中,讀出這樣的真相:
將心呈現出來,它將拯救你。如若不然,它將摧毀你。
這世上多少人,都告訴那些遭遇苦難的人們,你要堅強。
但我,靠近你,只期待你找回與生俱來的模樣。
因為,唯有你承認自己有權利不必堅強,才能找到那雙隱形的翅膀,學會緩緩飛翔。
加油。
娜姐來信,每個周末,娜姐和讀者談心交流的自留地,願你們喜歡。
評論列表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