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物品是息息相關的,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相關行為,便可得知此人的內心狀況。
執筆:王筱銘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如果在被人問到購物習慣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市場部門的人在做調研,而幾乎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問題可以窺探到內心。
殊不知,人和物品是息息相關的,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相關行為,便可得知此人的內心狀況。因此,一個人對於物品的態度往往能直接反應出內心的看法。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你的購物習慣,早已暴露你的內心
1、購物時捨不得花錢
一些人由於自身的經濟能力差,在購物時就捨不得花錢,可隨着自己工作能力的增強,手頭已經寬裕了,可卻依舊如此捨不得給自己花錢,甚至有些人,花錢吃頓好的,或是買件花衣服,就會有愧疚感。
如果這種心理反應出現在一些較為年長的父輩身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較他們經歷了很多的貧苦歲月,這份記憶深深地留在了他們的心裡。
那如果出現在一些年輕人的身上,那很可能是由於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匱乏性養育。
這種養育的方式,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讓娃的內心覺得自己不配去擁有更好的,所以即便是有經濟實力,也明白一些高品質的東西,用的時間會更久,體驗值更好,但心裡的潛意識還是指引着他們不去購買。
2、購物時容易囤積東西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會有囤積東西,明明家裡這些物品都有,但是要是看到商場有促銷、活動,還是會忍不住想要購買一些。
而這樣最終很可能導致家裡的東西購買得過多,尤其是一些食品,要是過期了就只能選擇丟棄。還有些人發現囤積的東西只要一臨近保質期就不敢用了,即便是離保質期還有半個月,都會選擇扔掉。
其實,這種購物習慣,以及臨近保質期就不敢用,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都屬於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在他的內心充滿着對未來的不確定,只能通過囤物的方式,來彌補心中的缺失感,讓自己足以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和風險。
綜上所述,可以從一個人的購物方式來看出他的內心,而人的性格和內心在幼年時期留下的影子。
據美國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童年時期,如果沒有得到父母細心地呵護,長大了就容易性格上有缺失。
父母該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1、培養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氣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勇於面對挫折,讓娃明白自己不僅享受得起成功,也經得起失敗。
因此,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娃學着自己面對挫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另外不要在孩子出錯時,進行責備,這樣容易損傷自信心。
2、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
父母會發現很多的孩子都比較沉默,當家裡來陌生人後就總是選擇躲在家長的身後,讓娃叫人時,大多也表現得很羞澀。
因此,家長們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讓他們善於與他人聊天,且我們還要教會娃將話如何說得漂亮,這樣有助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風調雨順的,在這個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不喜歡的事情,如果這時候,我們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就很容易一蹶不振,孩子也不另外。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坦然面對自己的生活,即便是遇到困難時,也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慢慢地幫助娃建立起樂觀向上的心態,這樣他們在迎接自己未來生活時是積極向上的,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走到哪裡都是受人歡迎的。
評論列表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