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禾子的九點鐘 ID:HU13954562983」
「今天又忍不住,偷偷地看了他的朋友圈。」
「看見他發了和新歡一起旅行的照片。」
「我想以後我再也不會偷偷地想他了。」
來自知乎上的一個姑娘,
在凌晨三點鐘發給我的私信。
這段感情,她一直作為主動的一方,
小心地喜歡男生。
分手時,男生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我有喜歡的人了,你別找我了。
與主動分手不同的是,
她沒脾氣直接刪掉男生的微信。
於是,她始終留着男生的微信,
默默留意男生的近況。
直到昨天凌晨三點。
她在朋友圈裡,看到了男生和新歡旅行的照片。
那一刻,她突然明白,
原來一直放不下的只是自己。
有人說,當聽說前任有了現任之後,
會有一種複雜的心情。
但當你真真切切見到現任的時候,
又會是另外一種心情。
這種心情是:
當頭一棒,打破你對於「重歸於好」的全部幻想。
朋友分手以後,刪了男生的電話,拉黑了微信,
可她每次約我出來的時候,
第一件事兒就是要我的手機,
解鎖密碼,找到微信,找到前男友,
打開朋友圈,看看前男友最新的動態......
於是,我就說:
既然放不下,為什麼不複合?
朋友卻說:
我想看看他過得好不好,但再也不想和他在一起了。
朋友剛分手的那段時間,控制不了自己,
甚至感覺自己病了。
每天翻看男生的朋友圈,微信步數。
一天要看上幾遍。
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兒就是打開男生的微信。
她越控制,越折磨。
最終控制不住點開男生微信之後,
又陷入深深地自責之中。
雖然關注男生的動態,
但她堅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聯繫他,
再想他,再放不下也不會發消息給他。
就這樣,過了2個月,
她終於刪掉了男生的微信。
即使現在,她也會偶爾通過我的微信,
了解男生的近況。
但不會真的想念,也開始試着徹底放手。
「我想看看他過得好不好,但再也不想和他在一起了。」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
總是想起前任,習慣性去搜他微信,怎麼辦?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
「很正常都一樣的,想看就看看吧
記住,別打擾。」
他的ID,直到現在依然記得。
他的微博,豆瓣,貼吧,論壇,知乎都用的一個ID。
看他寫下的每一句話,隻言片語蛛絲馬跡,
用這樣的方式,自欺欺人地以為他傷感是為我,失戀是為我。
直到一天,看到他寫關於另一個女孩,
寫對她的喜歡與疼愛。
大概正是這種絕望的感覺,讓人瞬間清醒。
可能是因為分手分得太突然了,所以念念不舍。
有的時候會搜索他的名字,
看看他的資料卡,頭像、名字變了沒有。
他換了頭像,也許是交了新的女朋友。
有的時候也會從別人的口中得知他的消息,
過得好或是不好。
都不再有一個身份去過問。
在他生日那天,匿名發的「生日快樂」。
他沒有回應,或許根本沒有看到。
知乎上偷偷關注,害怕被他發現,
隱藏了全部的回答。
最後,又取消了關注。
再想念再難過也不要去主動聯繫吧,
這是底線。
《愛在黎明破曉前》裡有一個片段。
男女主在天亮之後,走在城市空曠的街道里,
伴着鋼琴聲跳舞。
男主拉着女主的手說:
「我要給你拍張照片,讓我以後不會忘記你。」
這時,男主舉起手放在眼前,
比了一個相機的手勢。
他只是看着女主,他的眼睛就是相機。
照片就是刻在腦海的回憶。
他們的告別,是如此的輕鬆又認真。
天亮之後,兩人就要分別,可能這一生都不會再見到。
正因為,告別的太過於倉促和隨意,才會如此念念不忘。
電影《萬物理論》是根據霍金的真實故事改編。
在電影的首映禮當天霍金和前妻簡一同出席。
當年戀愛時,霍金查出漸凍症。
被告知只有兩年壽命,簡卻毅然舉辦了婚禮。
然而,為了丈夫放棄事業專注家庭的簡,
漸漸力不從心;
而霍金一心沉迷於科學世界,兩人漸行漸遠。
分手後,沒有爭執和埋怨。
一如電影裡那樣,簡深情地說:
「我愛過你,我盡力了。」
分開多年,兩人一直彼此祝福和關心:
簡為霍金取得成就而喝彩,霍金也會為簡的再婚送上祝福。
分開時好好告別,再見時亦能相互擁抱。
「和前任最好的相處是怎樣的?」
「再次相見,互不憎恨,互不掛念。
像普通朋友一樣聊聊天,起身離開時,也不回頭。」
分手是遺憾,愛過的人,最知道怎麼傷對方最深。
可這些遺憾教會我們成長。
我們曾經深深相愛過,
但這次告別,或許是是此生最後一次。
這個深愛的人,再也不會出現在此後的人生中。
那就認真告別,認真放下吧。
溫柔地告別,就當是給曾經的相愛一個交代。
決定分手後,就不要再聯繫。
保留好彼此最後的體面。
等相遇在某條街道的時候,
你我也能夠微笑點頭,擦肩而過。
放下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
再見,不負遇見。
—— END ——
認真抱一抱你身邊的人吧!
你可以帶這篇文章去你的朋友圈浪嗎?
比心99遍
評論列表
兩個人的感情往往都是當局者迷,找人開導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