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平
我們身邊總會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固執於某種行為或處事模式,又對效果不滿,這些人怨天尤人,特別愛把責任推給他人或世上任何事物,好像錯誤的結果都是別人或客觀事物造成的,跟自己的選擇、判斷、所做所為沒有關係。也總能看到二個人因一件小事引發矛盾,各說各的理,爭執不休。
NLP理論認為,這些體現在思想、行動中的困擾和矛盾,都是人們內心的多個信念自相衝突,或者人與人之間的信念系統發生衝突造成的。
那麼,什麼是NLP?人的所謂信念系統,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對人產生影響的呢?我們又該如何通過完善自己的信念系統,而獲得更加成功快樂的人生體驗呢?《重塑心靈》這本書,會圍繞這些問題給我們傳遞一些有趣的奧秘,讓我們的人生享受到更多的成功和快樂。
《重塑心靈》這本是的作者李中瑩先生,一九四六年出生於香港,他是最早把國外的NLP研究成果介紹到國內的人,被譽為華人世界的國際級NLP大師。李中瑩先生有三十年的企業管理及經營經驗,曾在多個歐美跨國集團和上市公司擔任高層管理職務,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傳授NLP的同時,自己又發展出很多獨到並且實用的思想和行為技巧,這本書就是他對NLP理念理解和創新的結果。
01NLP是個什麼概念?
NLP是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縮寫,譯為「神經語言程序學」。「神經語言程序學」有點不太好理解,分解開來是這樣的:
Neuro---直譯為「神經」,這裡指的是人的的身心。我們的頭腦是負責思想的,身體是負責執行的,正是頭腦和身體的統籌工作,維持着我們與大千世界的聯繫。
Linguistic----直譯為「語法」,這裡指的是人的頭腦與身體發生聯繫時,所使用的語言模式和語法規則。
Programming----直譯為「程序」,這裡指的是人的所有意念、感覺和行為。
這樣一解釋就很清楚了,在心理學上,NLP是一門研究大腦和身體如何工作的學問。其基本原理就是:人們憑藉着知道自己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去主動配合併提升大腦的工作。
這樣,人的信念系統會不斷得到升級改造,身體表現會隨之向着更加積極向上、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從而讓我們體會到一個更加功,更快樂的人生。
02人的信念系統是怎樣形成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行事規則,這就是人的信念系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憑藉這套系統去處置的。
信念系統表面上看是一個概念,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屬於看不見摸不着的一個東西,屬於潛意識範疇。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信念系統,這個系統時刻主導者我們的日常行為,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無法意識到的心理層面運作着,影響着我們的行為。
一思一念一行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動作,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的這些對事物的判斷、觀點、看法以及所採取的行動,都是由信念指揮的。信念系統就是我們行動的指針,甚至可以指出我們一生的方向,決定我們一生的幸福與成敗。
人的信念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跟人的性格、學識、實踐、經驗有關,是我們從過去的學習、實踐和思考中累積而來的。在《重塑心靈》這本書中,李中瑩先生給出了形成信念系統的四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來自親身體驗。這有點類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為一個人所能夠承受的痛苦是有極限的,如果痛苦超過了極限,這種信念的形成是有助於緩解痛苦。
第二種途徑是來自他人經驗。我們經常會通過觀察他人的經驗,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比如看到好多創業者失敗,自己並沒有嘗試過便在心裡產生一個信念:如果我去創業,一定會失敗的。
第三種途徑是來自接受灌輸。我們從小就接受父母、老師給予我們各種理念的灌輸。比如 「一定要用功讀書,不准過早談戀愛」等等,以至於很多孩子到了該談戀愛的年紀不敢談戀愛,不顧一切努力學習。
第四種途徑是來自自我思考。我們在有了一定人生經歷和體驗以後,肯定都能總結出很多道理來,這些道理有正面的也會有負面的,如果負面的道理轉化成了信念,那就會限制進一步的成長。
03信念系統會給人的思想和做法帶來什麼?
如果我們心裡總覺得不那麼幸福快樂,那我們身上肯定存在妨礙取得幸福快樂的局限性信念,任何一個讓人喪失更好機會的信念,都是障礙性信念,而這些信念,常常自己並不察覺。
《重塑心靈》這本書中提到中國人有三個關於「身份」的障礙性信念:
第一個是認定自己就應該是困境裡的人。例如有人說:「我的這件事,已經沒有可能了」,或者「我這個病,是不會好的了」,就是這種情況。
第二個是認為自己沒能力,或者埋怨自己沒有用。我們常聽人說:「我沒有這個能力」、或者:「算了吧,我再努力都做不到」,就屬於這種情況。
第三個是認命態度。比如:「我沒有這個資格」,或者說:「我哪裡會有這麼好的運氣啊」,再或者說:「我的命生來就是這樣的」,這些都屬於任命態度。
不可能、沒能力、沒資格這三個障礙性信念,會讓人接受認輸的態度,它會嚴重削弱我們行動的念頭,結果就是遇事不積極採取措施。
記得聽過這樣的報道,一個人在單位體檢時錯拿了別人的體檢報告單,看到上面寫着檢查出肺部有腫瘤,醫生建議及早做手術摘除腫瘤。於是這個人回家後一病不起,兩星期後再次檢查,發現自己真的已經患上了肺癌。而當時檢查出肺部真有腫瘤的那個同事,拿到了一份沒有檢查出腫瘤的體檢報告單,醫生只是提醒他多做運動,神奇的是,那個同事的腫瘤居然在兩周後消失了。
由此看來,信念可以使一個人在前一刻得病, 而後一刻又不藥而愈,還會影響到免疫系統的變化。信念不僅能促使我們積極採取行動,也會削弱我們行動的動力。所以說,信念是一種綜合的精神狀態,在我們一生的生活體驗中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4 我們該如何完善自己的信念系統,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書中給出人最需要找到突破的3個"思想框框",分別是"應該如此"、"託付心態"和"沒有辦法"。「應該如此」就是認為事情理應如我所認為的那樣;「託付心態」是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樂的控制權託付給別人; 「沒有辦法」的心態是一份導致無法突破的執着情緒。
這3個信念往往會一起關聯出現,嚴重影響我們的心態和快樂體驗。要想破解人的思想框框,有二個比較實用性方法:
第一個是鬆動信念法。就是採用恰當的方法,重新審視和界定自己所持的信念,使之鬆動。
比如,一個家庭主婦每天要等晚歸的丈夫回家吃飯,她的信念是「不等丈夫回來吃飯便是不尊重他」,可是內心又非常不快樂。那麼,主婦可不可以換個角度想「不等丈夫回來吃飯是為了更好地保重自己身體,這樣才能更好地照顧丈夫。」固有就這樣信念鬆動了。
第二個是換框法。換框法顧名思義就是轉換條條框框的方法,它是較常用的一種有效改變內心信念的方法。換框法是憑藉邏輯思考去改變既有信念,屬於一種增添力量的方法。
比如一塊石頭,本身沒有什麼意義,你拿去砸釘子,用來蓋房子,把它做成首飾,就賦予了它存在的意義。一件事的意義,只取決於我們的主觀思想,只要我們從中找到正面意義,就能使自己有所改變。這屬於意義換框法。
再比如,常有人說:「我每天都很忙,哪有時間看書?」如果把這句話改成:「「我該如何在每天都在忙的情況下,抽時間看書?」這樣就給了我們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將「魚」和「熊掌」對立起來看了。這屬於二者兼得法。
05寫在最後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不快樂,或者做事總不能讓自己滿意,或者看誰都不順眼,也許就是你的信念系統出現偏差了。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積極地去做調整。
要知道,在人這一生中,信念系統始終是處於變化狀態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學習來不斷完善自己的信念系統,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積極改變思維模式,用靈活巧妙的方式解決生活、學習、工作中的事情,會更讓人多一些自信、多一些選擇、多一些力量,多一些成功和快樂。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經歷各式各樣的人和事,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新信息新概念和新知識,如何學會利用老經驗和新知識不斷構建和完善自己的信念系統,並靈活運用它們,是一輩子的修煉。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重塑心靈》這本書,只是在告訴我們關於身心的一些常識,以及怎樣從這些常識出發,讓自己的思想指揮行動,帶來最大最好的效果。其主旨並不是讓你變得多麼優秀,變得非常獨特,而是讓想你變得更趨於正常,讓你能夠擁有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處事方法,擁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責任感,讓自己的生活更成功更幸福一些。
在我看來,NLP也並不是萬能定律,更不是宗教信仰,我們只要能在這本書中學習到一點NLP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用技巧,面對問題時能夠放平心態、開闊思路,多一些從容、多幾個解決途徑就足夠了。
評論列表
專業的情感服務機構真的不錯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