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的男友給她隨口來了句兩噸水警告,已經決定分手了」,在「豆瓣勸分小組」中有人寫下這樣的帖子。
7月25日,「杭州女子失蹤案」中神秘失蹤20天的來女士在小區化糞池中被警方發現,而犯罪嫌疑人正是來女士的丈夫。緊接着,「兩噸水警告」、「化糞池了解一下」、「絞肉機威脅」等網絡「新梗」在戀愛社交群組中誕生。隨後,「分手」成了最「無痛無害」的情感糾紛解決方式。
記者在豆瓣中搜索「勸分」「分手」等名字,類似的小組多達十幾個,組員從幾萬人到幾十人不等。
疫情後「最火」勸分小組人數突破25萬
當下最火的「豆瓣勸分小組」創建於2018年底,「小未」是「豆瓣勸分小組」的組長,這個因為突發奇想而創立的小組此前經歷了很長一段的沉寂期,卻隨着疫情和「殺妻案件」突然「走紅」。
「同居一年多,感情還算穩定,因為疫情延遲開學,現在2個月了都沒有回來,我感覺我快撐不下去了。」類似的帖子在「豆瓣勸分小組」里不時出現。
小組長認為,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刻意隔開,戀人們幾個月不能見面,情感問題開始增多。而諸如「殺妻案件」這樣的社會熱點話題則將有感情問題的人引向了是否要下決心分手的路口。
小組裡帖子的內容多種多樣,從未分到已分,從吐槽到戀愛討論,從戀愛到婚姻,小到言語不和,大到出軌嫖娼,火起來以後,小組裡的故事也越來越複雜多樣。
越來越多開始從宏觀的角度看待感情問題。他們會討論男女雙方在感情和物質上的掌控權,到底誰應該成為感情的主導,誰又需要為以後婚姻生活的投入埋單。這些看起來永遠沒有結果的論題,在小組中幾乎一邊倒的會傾向於發帖的樓主,「現在男的算的賊精,不僅防着自己會不會被占便宜,不占到女方的便宜就算吃虧了。」
剛創辦小組的時候,「小未」並不存在戀愛方面的困擾,只是因為豆瓣生活類小組的勸分內容比較委婉客氣,便想要自己專門組建一個勸分小組。「小未」還記得自己創建後的一年多時間中,小組裡一直比較冷清,以至於自己幾乎都忘了還有這樣一個小組的存在。直到2020年1月疫情爆發以後,加入小組的人突然增多,隨後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小組人數已經達到近20萬,截至七月底,這個數字已經超過25萬。
「小未」還記得3月份的時候看到過組裡一個男生在帖子中寫到,自己發現了異地戀女友出軌的記錄但卻沒能下定決心分手,這讓小未「看得着急」。
「不分手留着過年嗎?!進小組一起勸你分手,本小組勸分不勸和!讓你下定決心分手!」正如「小未」給小組寫的這句簡介一樣,從進入小組的那一刻起,小組中的成員就對「勸分」這個主題十分明確,也明確知道自己能夠得到什麼樣的答案。
「不知道改什麼」是這個小組的一員,一周前因為一件小事與男友分手後,她一直未能「走出來」,明知道對方已經很快找到了新的女友,但自己卻始終希望對方回頭。雙方斷斷續續的接觸,以及自己反反覆覆的情緒波動都讓她十分難受,「因為微博上熟人太多,自己平時又一直玩豆瓣,便把那些無處可說的話發在了小組裡。」
「說的都挺真實的,雖然有些話看着難受,但是我覺得大家都是為了讓我更好地走出來。」發出去剛過一天,她的帖子下已經收到超過一百條評論。有組員會直接對她說,「能不能有點骨氣,兩個人戲精一樣,你不要再理他了。」雖然這樣的發言讓她感覺比較直接,但很多理性的分析還是會不時地幫助她從感性的情感中抽離出來。
進入小組為的是傾訴和下定決心
和小未創建小組的原因不同,2017年6月創辦小組時,小c正面臨一段戀愛的迷茫期。
一年多時間裡,小c談了大概六七段戀愛,但每次持續的時間都只有一個月左右。「自己總是談着戀愛就很容易陷入一種非常被動的局面,總是會有很多瞬間出現:『要不就分手吧』這種念頭,然後每一次,戀情都會被這種念頭所戰勝。」
分手的念頭瘋長,但另一方面自己又對結束戀愛感到恐懼,這種被動的狀態讓小c感覺自己既可憐又難受,便為加入小組的成員取名「可憐巴巴的小狗崽」。
最早的時候,小c希望能夠通過其他人給出的那些非常名正言順的理由,來讓對感情還猶豫不決的人說服自己,勇敢的去做分手這個決定。
但在動念頭到正式創建的這段時間裡,小c一直覺得這個小組是自己的一種「惡趣味」,不僅自己不能認同這種勸別人分手的行為,就算是勸分更多的時候也是在自己勸自己,因此也並沒有想過要認真經營這個小組,而是將它視作自己的一個「樹洞」,邀請一些熟悉自己的朋友,分享心情和狀態,讓大家幫自己參謀一下。
儘管如此,在這個溝通的過程中,小c還是能夠感覺到從做決定到當面提出分手,自己在處理感情問題時比之前要果敢的多,好像冥冥之中自己有了更多的勇氣。更讓小c沒有想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加入進這個小組,分享的故事也越來越多。
「早子」就是最開始被小c邀請進入的朋友之一。
2017年時,早子與當時男友的感情也走到了分叉路口。「也不是不溝通,就是每天交流少得可憐,看似冷暴力。其實只不過是兩個人狀態都很冷漠。」異地戀加上感情的冷卻,讓小早感到很失望。
分析自己和男友的性格,講清楚現實問題和自己的猶豫,按照發帖的普遍格式和內容,早子也在小組裡分享了自己的困擾。「什麼意見都有,什麼態度都有。」或勸告或安慰,評論中七嘴八舌的討論和回應逐漸增多。
其實,早在發出帖子的時候,早子心裡就已經很清楚,對方不是很適合自己的那個人了,這個帖子是給自己下的決心。
在早子看來,這樣的一個小組更多的時候還是一個舒緩壓力,熱心互助的地方,面對觀點各異的評論,不論是自己還是其他的組員,很多時候真正看在眼裡的還是那些和自己觀點一致的內容,參不參考以及最後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更多的時候也是取決於當事人的判斷。
猶豫可能是因為沒有獨立的價值觀
豆瓣上這種類似的勸分小組成立了至少十年的時間,「慫恿女孩分手專業別動隊」成立於2010年,管理員「小株」今年三十歲,十年前小組剛成立的時候,他就加入了進來。現在翻回小組裡十年前的帖子,成員們的感情糾葛似乎顯得很「膚淺」,很多人為異地戀和姐弟戀困擾,很多人在吐槽小三的介入,還有的人在為了男友不是處男而尋求是否要分手的答案。
在小組裡浸淫了十年,「小株」發現,當事人在加入勸分小組的同時,就已經清楚自己會得到什麼樣的答案。
在中國「勸和不勸分」的傳統觀念下,「小株」卻並不認為勸分有什麼不好。他剛加入小組的時候自己還處在學生時代。他見過不少朋友跟自己抱怨戀人,細數對方身上存在的問題,話里話外透露着一股想要自己勸他們趕快分手的意味,但無論旁觀者怎樣勸說,也不論兩個人當時吵得多凶,最後的結果大都還是和好如初。
在「小株」看來,或許這就是那些傳統意義上的「勸和」存在的原因,可以避免假如兩人再和好後,當時勸分的朋友不至於淪落為破壞感情的「離間者」。只是對於這段感情本身而言,周圍的人都看得出它已經很難維繫下去了,只要那些固有的矛盾沒有改變,兩個人就終有一天會再爆發問題。
這些年情感糾紛導致的刑事案件,給很多戀愛中的人帶來了群體性焦慮,分手、離婚事件的頻發也給人一種「愛無能」的感覺,「小株」覺得也許大家確實開始恐婚了,但對於愛情來說,分手其實未必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能夠儘快結束一段不如意的愛情,開始新的嘗試,當事人也許也就能夠減少在這當中所受到的傷害。
在「小株」看來,有的成員明明在感情裡面很受傷害,卻仍然不願意退出來,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一套價值觀。
「小株」一直都覺得一套合適的價值觀就像是一副鎧甲,能夠讓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學會躲避,戀愛中是如此,婚姻中也是如此。只是,很多人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的時候,並沒有勇氣一直試錯,而是選擇套用世俗的標準,害怕分手,害怕破裂。
之前家暴的話題引發熱議時,豆瓣上有人曾經討論過被家暴者身上存在的問題,「小株」看了很多,卻都覺得站不住腳。
想來想去,「小株」覺得這些人其實也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觀。
因此,在他看來,能夠在勸分的小組中發帖至少已經證明了當事人勇敢的邁出了嘗試改變的第一步,對於他們而言,得到什麼樣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最終決定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勸分小組總會隨着一代人的新問題火爆
十年過去了,「小株」已經不記得當初創建「慫恿女孩分手別動隊」這個小組的組長是誰了,目前的組長也已經消失了很久,除了最近突然又出現的零星的討論,在之前很長對一段時間裡,小組中都幾乎沒有人發過帖。
比起「小株」所在的小組,「早子」所在的「勸阻戀愛情侶分手互助協會」要稍微好些,一周還能收到兩三條發帖。
2018年,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小組創始人小c不得不放棄了自己豆瓣上的賬號,將管理員和組長轉交給自己的朋友們,儘管已經離開近兩年的時間,小c還是會不時的上去再看一看,只是由於大家都還有各自的生活要忙,在日常的管理也只能隨緣。
在這三個小組中,「豆瓣勸分小組」算是最為火爆的了。五月以來,「小未」為小組選出了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打理招新、申訴、發帖、活動等日常工作,豆瓣中的小組各式各樣,沒落幾乎是一種常態,「小未」希望未來這個小組還能夠再長久一點,也能夠真的做到幫姐妹們解決困擾。
當然,對於感情事件的當事人來說,分手未必是解決感情困擾的唯一辦法,勸分小組解決的並不是感情困擾,而是為分手而產生的困擾。所以,他們並不針對感情本身的誰對誰錯去做什麼判斷,連他們自己都稱自己是「無腦」勸分。「來到這裡的人,其實十有八九都已經想好了要分手,他們只是需要有更多的人來為自己做一個決定,做一個心理支持。」
勸分小組對於在「分與不分」之間糾結的人表現的似乎很冷漠,如果當事人在這種狀態下,他們都會給與幾乎一致的答案:趕緊分了算了。但如果當事人糾結的並不是「分與不分」,而是感情本身的細枝末節,勸分小組倒也會表現一些溫情,有些人會出一些主意幫助當事人解決困擾,比如讓戀愛的雙方嘗試去進一步的溝通。
對於已經步入婚姻殿堂的「小未」來說,心態上剝離勸分小組已經漸漸開始了,而戀情穩定的「小株」也發現他不太能理解新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對於他們而言,戀愛和情感的困擾已然成為個人生命中的過去式,感情的道路始終是分分合合,但最終的走向其實還是「合」而不是「分」。
勸分小組十年前有,十年後還在出現新的,但表現出來的問題卻截然不同,從十年前對小三的憎恨,對姐弟戀的無助,到如今對於婚姻、愛情、事業、財產掌控權的爭論,一代一代的人們在分與合的糾纏中成長,新的問題還會產生,分手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全部。
實習生 蔣敏玉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張子淵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評論列表
在你們這裡學到很多愛情觀和人生觀。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