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公主、個性棄婦……《詩經》中的女子什麼樣?

情感導師 861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今天,無論想被稱為「女神」「婦女」還是「小仙女」,都是個值得被優待的日子。

女子常常作為詩歌的主角,在家與國的轉換中煥發着獨有的魅力。「思無邪」的《詩經》中,我們看到太多萌動的情愫,但如果細細品來,每一名女子也是性格各異的。如果說古今人類的悲歡是相通的,那麼上古時代的女子圖鑑反而更加豐富、鮮活。

靜女:趕去約會的宮廷女官?

救國公主、個性棄婦……《詩經》中的女子什麼樣?當女子墜入愛河,想送給心上人信物以表白怎麼辦?樸實的先民認為情意最重要。在我們的課本中有一首《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sì]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luán],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yì]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一對情侶約好在城牆角樓見面,男子趕到時,女孩故意躲起來,急得他撓頭走來走去。捉弄情人的活潑神態多生動,說是「靜女」,實則調皮可愛。靜女還給了男子一個驚喜,送他「彤管」,後面又贈他郊外采的荑草,讓男子不禁喜出望外,連連感嘆禮物分外美麗。彤管是什麼東西?有人說是古時宮廷女官所用的赤管筆,難道靜女的身份是女史?有人傾向它是一種塗上紅漆的樂器,有如簫、笛之類。還有人認為就是一種內里中空、管形的紅管草。20世紀20年代顧頡剛主編的《古史辨》第三冊,對這首詩中的本事與名物展開過激烈論辯,十數位學者參與,時間跨度四五年,匯集文章約十萬字,仍不能得出明確定論。總覺得將彤管解作紅色的草類,似與下文的荑更協調,彼此的分量不至於太過偏頗。其實小伙子也說啦,「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不是這禮物有多好,是美人相送的才讓我歡喜。這大概是情人心理的移情作用吧。「彤管」雖撲朔成謎,但就此廣為人知,後世編女詩人的選集,每每以彤管命名。

鄭地女子:天下男子多的是

《詩經》中也不乏表達對愛的渴望的比喻。古人交通阻隔,相見實難,《詩經》中「未見」與「既見」對比的句式很多,寫盡相思的苦樂。《鄭風·風雨》是一首常被人引用的懷人名作:

風雨淒淒,雞鳴喈[jiē]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chōu]?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鄭風·風雨》詩意圖,該圖描繪了淒風冷雨、雞鳴不已的場景中,主人公一見到思念的君子,剎那間內心有如雲開霧散,積累的憂愁、煩惱頃刻化為烏有。《繪詩經》/呼蔥覓蒜每章首二句,都以風雨、雞鳴起興,勾勒出一幅淒風冷雨、寒意逼人的畫面,雞鳴的慌亂映襯着女子內心的不安。然而「既見君子」的剎那,有如雲開霧散,積累的憂愁、煩惱頃刻化為烏有。詩作不長,心理層次卻豐富:見到你,心頭潮水立時平;見到你,心頭百病一齊消;見到你,又怎能不喜上眉梢?前面的「哀景」反成了人生高潮的見證。清代方玉潤就贊道:「此詩人善於言情,又善於即景以抒懷,故為千秋絕調。」《詩經》裡還常可見到「狡童」「狂童」的身影,用現代話來翻譯,大概就是所謂的「壞男孩」,一臉壞笑、略帶痞氣,時而又瘋瘋傻傻,張狂滿身。但似乎印證了那句俗語,「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看《鄭風·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隰[xí]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子都、子充,皆鄭國美男子的名字,類似當今的千璽、一龍。扶蘇、橋松是高大的樹木,游龍也是一種植物,又名葒草、石龍;詩句起興說山上有高樹,低洼的水裡有荷花、石龍,以「有」襯「無」——而我,卻沒有和子都、子充這樣的美男約會,對象偏偏是你這個壞小子!不過情話中多得是正話反說,不是冤家不聚首,狂且、狡童,就是現代姐妹口中嗔怪的「壞人」,正寫出女性打情罵俏、撒嬌逗趣的微妙心理。林語堂《論幽默》說:「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國的文化,到了相當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學出現。……因為幽默只是一種從容不迫達觀態度,《鄭風》『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的女子,也含有幽默的意味。」說的就是《鄭風·褰裳》這篇:

子惠思我,褰[qiān]裳涉溱[zhēn]。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ěi]。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褰裳是拎起衣服,整首詩意思恰如大白話:「你要是愛我想我對我好,就拎起衣服快快涉過溱水、洧水來找我;你要是不想我,難道沒有其他男人來追我?你真是傻小伙中的傻小伙!」這位姑娘大概追求者眾,給「狂童」下了最後通牒:天涯何處無芳草,能不能痛快一點?詩人流沙河還主張將「狂童之狂也且」,句讀在「也」處,認為最後的「且」是擬聲字,類似於「呸」。女孩子肆意笑罵,完了還啐小伙兒一口,「這一聲太傳神了,讓一個天真爛漫又驕傲自得的小女子,呼之欲出」。那竹筒倒豆子的意態情緒,豪爽潑辣的個性,千年後也如在眼前。鄭振鐸在他寫的《中國文學史》中就贊其直率:「這種心理,卻沒有一個詩人敢於將她寫出來!」你可能注意到,以上三首情詩都出自鄭風。《詩經》裡的情歌確以《鄭風》最多,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孔子說「鄭風淫」,這個「淫」字並非有人所理解的「淫亂」,而是說鄭風有着新式的曲調,和傳統古雅的音樂不同。還有人將其理解為鄭風很動人,容易令人沉迷,但如果使聽音樂的人只顧感情的發泄,過分沉溺,在孔子看來就不適宜,就叫「淫」。《鄭風》的風格可能與鄭國重商、「未及周德」而保存了很多古老自由婚戀習俗有關。《鄭風》裡活躍着不少火辣、活潑的女子,主動表達愛情,這是鄭地的特點。

「結婚狂」:梅子熟了你快來

有認為「天下男孩有的是」的自持,就有另一種急不可待的「愁嫁」。《召南·摽有梅》充滿畫面感,好像電影鏡頭的蒙太奇剪接:

摽[biāo]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jì]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梅子熟了去打梅子,樹上梅子從七成到三成再到全都進了筐,時光飛速流逝歷歷在目。青澀酸甜的梅子暗喻了少女萌動的情思,又傳遞出瓜熟蒂落的時間迫近,催促着女主角大膽呼喊:要追求我的小伙子,別再猶豫了,此時就等你表白!《召南·摽有梅》詩意圖,該圖描繪樹上梅子從七成到三成再到全都進了筐,時光飛速流逝,梅子暗喻少女萌動的情思,催促着女主角大膽呼喊:要追求我的小伙子,此時就等你表白!《繪詩經》/呼蔥覓蒜學者李山說,《摽有梅》「如此心急口快,如此心口如一,在整個文學史上也可以算是一個突出例子」,大概是作者要調侃那些出嫁心急女士的戲謔之作。若論微妙細膩,《詩經》也有。請看《鄭風·東門之墠》:

東門之墠[shàn],茹藘[l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墠指平整的土地,茹藘即茜草,阪是斜坡。墠之外有阪,阪之上有草,對方屋子前成排的栗樹,這些細節女子都記得清清楚楚,可見情感之縈懷。「其室則邇,其人甚遠」,兩家房屋雖接近,人兒卻像在遠方,咫尺天涯,又何等傷感。空間距離對比心理距離,這種愛情心理相對論,實在傳神。泰戈爾也寫過一首被引用到幾近濫俗的《世界上最遠的距離》,異曲同工:「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伊人:在水一方你是誰?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古人也認為這首詩為「詩人之詩」,意即推論它是專業詩人所寫。秦人尚武強悍,含蓄蘊藉的《蒹葭》在秦風中多少有些特殊。念起那再熟悉不過的句子——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主人公在清秋岸邊張望,思慕的「伊人」若隱若現,詩人一次次設法追尋趨近,逆流順流,均告失敗。再望去,伊人又宛然在目,卻始終無法抵達。許多人問,「伊人」是誰呢?《毛詩序》說此詩是刺秦襄公未能習用周禮,無以鞏固其國家,實在感到不着邊際。由此又生發出「伊人」是「懂得周禮的賢人」,泛指思賢人而不得。還有人說是漢水神女。流沙河說是被秦國人尊為「水仙」的賢者馮夷,李山從考古文化學等角度考據,認為此詩實際是關於牛郎織女的歌唱……千百年聚訟紛紜。朱熹倒是在《詩集傳》中老實坦承:「不知其何所指也。」一千位讀者,可有一千位「伊人」。現代學者多把它解為愛情詩,秋水迷濛處高潔絕美的女性形象,大概最符合想象的妥帖。《蒹葭》之美,不光在言盡情思之可思不可言,它還充分體現了錢鍾書所說的「企慕之境」,恰如有人所說,「人不是正因這無限的追慕和悵惘,而深感生活的莊嚴和美麗嗎?」陶淵明的熱烈「情書」《閒情賦》中,也寫到一位「獨曠世以秀群」的美人,葉嘉瑩就認為,美人不是現實中存在的,是其理念之中一個美好的象徵,對美人的追求即對理想的追求。

公主莊姜:身份、顏值「天花板」

在古代宗法社會裡,貴族的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結合,還是兩個大姓氏(家族)之間的結合。《衛風·碩人》詳細地描述了這一點,看看這位「碩人」的身份:「齊侯之子,衛侯之妻」,她是齊國國君的女兒莊姜,遠嫁到姬姓大國衛國,成了衛莊公的夫人。可想而知,當時齊衛兩國的國際關係一定很不錯,處在蜜月期。婚姻還可以串聯起當時大部分國家,莊姜的其他身份,還有「邢侯之姨,譚公繼私」,說明當時的邢國、譚國也各娶了一位齊國的姜公主為君夫人,這就組成了一個以齊國為中心的婚姻鏈,拉攏了多方關係。《衛風·碩人》詩意圖,該圖描繪了齊國國君的女兒莊姜出嫁衛莊公的場景,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到處都系滿了展示喜慶的紅綢緞,可見其盛況。《繪詩經》/呼蔥覓蒜詩歌如此鋪排新娘的身份,為的是證明她高貴的出身正堪與君侯相配。更可喜的是,莊姜不僅出身尊貴,顏值也是美女里的「天花板」,《碩人》用一連串比喻,將她的美貌生動一一道來:

手如柔荑[tí],膚如凝脂,領如蝤蠐 [qiú qí],齒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

——手像白嫩的柔荑,皮膚如凝脂般無暇,脖子是正經天鵝頸,牙齒像瓜子一樣那麼整齊,額頭和眉毛也生得吻合當時的審美。這一長串形容,讓人眼花繚亂,也成了描刻美人的標準模板。這樣一出公主嫁國君,他們的婚禮有多盛大隆重呢?雖然沒有奔馳寶馬的車隊,但四匹馬拉的豪車,綿延在迎親隊伍里,馬車身上系滿了各種展示喜慶的紅綢緞,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比如莊姜嫁給衛國,和齊國同姓姜的許國、申國、紀國等國可能就要出人來陪嫁了。這是古代的「媵妾」制度。除了媵妾,貴族女性出嫁還要帶不少媵人過去做服務工作,就是男性成員,也就是「庶士」。所以《碩人》說,莊姜的陪嫁團,女性身穿華麗禮服,男性也都勇武健壯。這場婚姻是實打實的門當戶對。

3000年前模範夫妻的日常

《詩經》為我們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婚姻生活場面。比如《女曰雞鳴》,是鄭國民歌。這首詩是以對話形式展現的: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yì fú] 與雁。

夜將盡,雞已鳴,勤勞的妻子被叫醒,而丈夫還想「再睡五分鐘」。妻子只好開啟人工叫醒服務,跟丈夫說:「嘿,雞叫了,你該起床幹活了。」丈夫睡意正濃,根本不想從溫暖的被窩裡起來,迷迷糊糊回了一句「管它叫不叫,天還沒亮呢」。看丈夫這麼說,妻子馬上給出證據:「你自己推開窗戶看看呀,啟明星都在天上掛着呢。」這位妻子為什麼要催促丈夫起床呢?他們應該是一對平民夫妻,每天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而這位丈夫的日常工作是打獵,所以天一亮,他就必須出工,整點「野味」——野鴨子和大雁當食物。大概知道擾人清夢實在是一件很過分的事情,妻子也很理解丈夫賴床的行為,於是,她把硬性的起床幹活,改為激勵式: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你打了野味回來,我就給你做出最美味的菜。到時候咱們再整點酒,邊吃邊喝……想想,就一直以這樣的方式過一生,一直到老,多美好啊。我調琴,你鼓瑟,我們的生活,不羨鴛鴦不羨仙!被這樣一通甜蜜暴擊,丈夫哪裡還敢偷懶,一股腦爬了起來。再後面,就完全是大型秀恩愛的現場了,「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知道你對我好,吶,這塊玉佩送給你。除了甜言蜜語,偶爾來點禮物驚喜,樸實的生活也能過得如同泡在蜜罐子裡。這對3000年前的夫妻,可謂示範了教科書式的相處模式。

陳媯公主:被卷進來的「三角戀」

《鄭風·有女同車》記錄了歷史上一則王子與公主結婚的故事。王子單名一個忽字,是鄭莊公的兒子,也叫公子忽,公主是陳國的姑娘,姓媯。陳媯公主嫁給公子忽那天,她的車子來到了新鄭,全城老百姓都跑來圍觀了。在顛簸的馬車裡,陳媯偶爾露出了真容,讓圍觀群眾不住驚嘆,她長得太美了!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

如木槿花一樣美的她,體態輕盈得像能飛翔。她的身上還掛着精美的玉佩,隨着她一舉一動,發出清脆的聲響。《鄭風·有女同車》詩意圖,圖片描繪了鄭莊公的兒子公子忽與陳國公主婚禮的盛大場面,顛簸的馬車中陳媯公主偶露真容,引得圍觀群眾的讚嘆。《繪詩經》/呼蔥覓蒜然而,點讚到此為止,大家話鋒一轉,「彼美孟姜,洵美且都。」不過,那個姓姜的大姑娘,其實更漂亮大方。原來,這是一出「三角戀」的故事。當初,鄭國和齊國強強聯盟搞軍事行動,因此,公子忽經常要跟着鄭莊公一起出征,在多次協同作戰以後,齊僖公為自己的大女兒文姜看上了公子忽,還主動提親,希望公子忽當自己的乘龍快婿。鄭莊公當然沒意見,可公子忽卻拒絕了,理由很冠冕堂皇「人各有偶,齊大非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般配的配偶,齊國太大了,不是我的配偶人選。這拒絕詞就像在說:「你很好,你是一個很好的人,但你太好了,我配不上你。」其實,公子忽拒婚的理由,除了現實的一堆政治因素,確實也還有個人感情的成分。當初,鄭莊公和周王室關係快要崩盤的時候,發生了「周鄭交質」的歷史名事件。公子忽被交到周王室去做了一段時間人質,而當時陳國跟周王室聯了姻,陳侯沒事經常去首都洛陽溜達,一來二去,就看上了品行端方的公子忽,想把另一個女兒嫁給他。大概為了培養小兩口的感情,陳侯還曾帶媯公主進京去玩過,倆人或許一見鍾情,或許經過了時間的沉澱都認定了彼此。所以,不管文姜長得多漂亮,公子忽心裡已經裝不下了。可這齣拒婚的八卦在國際上可是傳開了,不僅齊國人知道,鄭國人更津津樂道。因此,哪怕現在陳媯公主都已經嫁過來了,他們還是忍不住暢想一下,那位美貌聞名國際的文姜公主,是不是更美呢?咱們公子忽是不是錯過了更好的人呀?當時的人都支持鄭國和齊國聯姻,畢竟齊國實力雄厚,如果娶了文姜,將來萬一鄭國內亂或在國際上遇到三災八難,齊國肯定給出國際援助。也因此,大家在看見了陳媯公主之後,總難免要想象一下,如果現在婚車上的是文姜,可能會更好吧。於是,儘管新婚夫婦雙方都很滿意,可一群圍觀群眾,卻生出了一些遺憾來。原來,每一屆吃瓜群眾,都是這麼熱心。

許穆夫人:戰火中的家國情懷

血與火交織的春秋時代,《詩經》展開的是一幅亂世眾生相。有同仇敵愾的士卒,也有厭戰思歸的士卒。那些亂局之下的女子們,是否只能居家思念遠征的夫君,在等待中消耗着青春年華,作「伯兮」之嘆?也不盡然。面對傾國的離亂、傾城的覆亡,有種恨叫亡國恨,有種情叫家國情。憂國絕非男性的專屬,《鄘風·載馳》所記錄的,就是春秋時代,一位女子在戰火中的家國情懷。許穆夫人姓姬,名不詳,是衛昭伯公子頑(衛宣公之子)的女兒。其事跡見於漢代劉向撰寫的《列女傳》,少女時期的她就因才貌雙全而聞名於諸侯,齊國國君和許國國君都向衛國求親。衛懿公準備將她嫁與許國,但她不同意,抗辯道:「言今者,許小而遠,齊大而近。若今之世,強者為雄。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維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今舍近而就遠,離大而附小,一旦有車馳之難,孰可與慮社稷?」許穆夫人像,出自《列女仁智圖》卷,顧愷之原作已佚,現存北宋時期摹本許穆夫人從地理位置和國力強弱分析,認為齊國對於衛國幫助會更大,也能看出她從小心繫家國,自己婚嫁之事也以對衛國的利益來作考量。但衛懿公還是一意孤行將她嫁給許國。這位衛懿公是一位「奇葩」君主,此人長期不理朝政,荒淫無度,還玩物喪志,養鶴養到魔怔,不僅給鶴封爵位,還讓鶴乘坐車輿,所有人都得小心翼翼地服侍他的寶貝仙鶴,弄得衛國上下怨聲載道。懿公九年(前660),夷人入侵,衛懿公這才想起號召大家抵抗,可所有將士都已寒心:「您老給鶴封了爵位,現在您派鶴去禦敵吧!」結果毫無懸念,衛懿公戰敗身死,城破國亡。

衛懿公像,出自《列女仁智圖》卷,顧愷之原作已佚,現存北宋時期摹本

聽聞衛國覆亡,許穆公擔心引火燒身,並沒有做出回應。但身為衛國兒女的許穆夫人卻無法選擇沉默,無道國君已自食其果,但故國何至於傾覆?當時衛國遺民得到了宋國救濟,被安置於曹地(今河南滑縣西南),並立昭伯的兒子申為國君,即衛戴公,以延續宗廟。許穆夫人得知消息後,不顧許國士大夫們的反對,驅車踏上漫漫長路,前往曹地弔唁(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載馳》首章末句「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是令許穆夫人感到失望和憂慮的原因,「大夫跋涉」的背後,代表着許國上下皆反對許穆夫人去弔唁故國,他們不惜跋山涉水來追趕、阻止她。越是如此,許穆夫人的決心就愈發強烈,遂有第二章爆發的強烈矛盾: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而不臧,我思不閟。

許穆夫人對於故國被滅雖也感傷,但她心中有明確的復國方略,即向諸夏的強國控訴,請求他們幫助復國。這裡的大國必然是指齊國,此時天下已進入霸主時代,而為被滅的小國救濟遺民,恢復社稷,也是春秋時代的天下共主之義務。《鄘風·載馳》詩意圖,圖片描繪的是許穆夫人聽聞衛國被滅後,不顧許國大夫阻攔,驅車趕往曹地弔唁。途中許國大夫阻攔,令她無比寒心與鄙視,遂登上山崗賦《載馳》之詩以抒悲憤。《繪詩經》/呼蔥覓蒜《載馳》所憂所怨者,乃許國士大夫以及幕後的許穆公,末句,許穆夫人對他們說出「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之語,可謂既失望又鄙視。歷史證明,許穆夫人「控於大邦」的復國方略是正確的,兩年後(前658),春秋時代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霸主齊桓公率領軍隊修築了楚丘城(今河南滑縣東),將衛國遷移到那裡。至此,衛國才算結束了朝不保夕的流亡政權狀態。而幫助衛國築新城復社稷,也為齊桓公的霸業之路增添光彩。

個性棄婦:將來有你懊悔的日子

《詩經》中有很多棄婦詩,但《召南·江有汜》中的女主,比起其他作品中的棄婦,不僅性格鮮明,人也十分獨立。召南是周朝開國功臣召公的地盤,這裡的婦女頗有些靠近權力中心,思想覺悟更高、更開明的味道。不信,看《召南·行露》中那個拒絕強權的少女,「雖速我訟,亦不女從」!即使不能達成所願的強權勢力會讓她吃官司,她也寧死不從。《江有汜》裡的女子,也有這份決絕。

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

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後也處。

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

詩中的情節很簡單,站在江水邊,她的丈夫要與她分道揚鑣,她挽留了幾次,效果不明顯,男主人公還是乘着竹筏遠去。一般人遭遇不幸,不自覺地就要沉浸在悲傷中,或夜以繼日地哭個不停,恨不得流盡一生的眼淚;或找朋友傾訴,訴說曾經溫暖和感動的點滴;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願意出門,不願意接觸新鮮事物,將自己封閉起來。再有個別心理強大者,或許會勇敢地「洗心革面」,出去踏踏青,吹吹冷風,重新投入一個人的生活。然而,《江有汜》裡的女子咽不下這口氣,望着滔滔江水,她開始撂狠話,吟唱起這首詩歌:江水有支流,這個人要走了,卻不肯帶我一起,不帶我一起走,將來有你懊悔的日子。江水有支流,這個人要離開我,一點挽留的餘地都沒有,不肯停留,將來有你傷心的時候。江水分支流,這個人要離開我,不肯跟我一起過,不再跟我一起過,將來你哭都來不及。看來,古代女性的形象,也不全是「三從四德」、唯唯諾諾,她們也有着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也會對自己十分欣賞和認同,哪個男人不懂得鑑賞玻璃和鑽石的區別,拋下自己,是他的損失。將來他若是後悔起來,我可不會吃回頭草!汜水是長江的一條支流,詩里用「江有汜」起興,仿佛在說明這個道理——人生何處不離群,天下間沒有不散的宴席,那個分開的支流,就像詩中女子與丈夫,既然不能走到一起,終歸是要分開各自生活、各自成流。作為一個有傲骨的人,面對被棄,即使也會詢問原因,稍作挽留,但絕不會丟下面子做「千里萬里追隨着你」的舉動。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順便再詛咒他將來為自己流一流悔恨的淚水。以上種種女子形象,我們曾以為她們身陷泥潭與深淵只能暗影自憐,但在《詩經》中有那麼多敢愛敢恨的女性。《詩經》與我們相隔數千年,而這些女子的形象仍如此鮮活,這大抵是詩歌的魅力,更離不開故事主角們的演繹。今天,你們依然是主角,節日快樂。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10-03 21:10:07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頭像
2024-03-16 00:03:10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4-02-20 04:02:45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4-01-31 19:01:44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