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妻子安娜,丈夫無奈不辭而別,她備受排擠不改兒子中國國籍

情感導師 796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1939年,一本名為《我的丈夫郭沫若》的書籍在武漢出版,作者的署名為郭安娜,也就是郭沫若在日本的夫人佐藤富子。

圖|晚年郭沫若

此書一處,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也滿足了不少人窺探名人隱私的心理。多年後,這本書也成了諸多關於郭沫若謠言的起點,直至今日依舊被許多人當做抨擊郭老的有力證據。

一直到1984年4月,研究郭沫若的知名專家唐明中先生專程訪問了郭安娜,向這位慈祥可敬的夫人提起了埋藏在心中多年的疑問:"請問《我的丈夫郭沫若》這本書,是您寫的嗎?"

郭沫若妻子安娜,丈夫無奈不辭而別,她備受排擠不改兒子中國國籍

郭安娜回答:"我沒有寫過,不是我寫的。"

這是郭安娜第一次面對媒體否定了這本書,澄清了多年來的各種訛傳。

"別婦拋雛"的郭沫若,究竟和郭安娜的感情如何?是否真如傳聞之中的背信棄義?也許,只有郭安娜自己才說得清楚。

佐藤富子生於1895年,成長在行俠仗義的武士家族。佐藤家代代都是女孩,一直保留着以女兒招養子的傳統。佐藤富子出生的次年,佐藤家的第一個男孩出生。富子和妹妹從此極少得到父母的寵愛,也因此萌生了反抗權威的精神。

圖|在日本第六高等學校念書的郭沫若和年輕的郭安娜

富子很具有同情心,對於那些交不起學費被勒令退學的,或者和老師發生衝突的同學,她總是給予幫助。因此在學校,喜歡她的老師是真心喜歡,不喜歡她的老師,她也能感覺到冷遇。

畢業典禮上,老師要求她念畢業賀辭,她偏不按照老師安排的方式去念,而是用一種反常的語調,贏得了同學們的歡呼和喝彩。

1914年,富子從女子學校畢業,她回到家,面對的是母親安排的婚事。她打心眼裡覺得厭惡。於是她不告而別,前往東京的聖德瑪麗醫院應募看護。從此以後,富子再也沒有回過家。

富子和傳統的日本姑娘不一樣,她有着自己的主見,叛逆勇敢,落落大方,且從不畏懼強權。可笑的是,在諸多抨擊郭老的文章之中,總將她描繪為逆來順受的弱者,一個沒有自我的可憐女人。

1916年8月,郭沫若前往聖德瑪麗醫院照顧一位重病的同學。富子聽說很多同學陪同一名高校學生來看病,就站在窗戶外面往裡看,也就是這一看,她記住了白淨斯文的郭沫若。

富子在走廊上和郭沫若相遇,她和郭沫若打招呼:"他的病可不輕呢!"

富子突然一句關切讓郭沫若嚇得不輕,臉"刷"的一紅,慌慌張張走開。富子卻在他身邊,熱情地說道:"你們如果有什麼困難,一定要跟我說。"

郭沫若沒有回應,也許他當時滿腦子只有同窗好友的病情。

圖|徐誦明與郭沫若等人在日本

當天晚上,這位同學不治病逝,醫院裡擠擠挨挨都是這位同學的同鄉和同學。

安娜流下了同情的淚水,她對郭沫若說了些安慰的話,郭沫若在悲慟之下並未多作回應。而在他的日記之中,他記錄下了當時的心情:"上帝可憐我,見我死了一個契己的良友,便又送來了一位賢淑的膩友來,補我的缺陷。"

也許緣分就應該在此時掐斷了。而過了幾天,富子突然又看到了郭沫若。郭沫若專程找了富子,希望能拿回同學的X光底片。

富子給他了,但她覺得很奇怪,人都已經不在了,要底片還有什麼用呢?

幾天後,富子收到了郭沫若寫給她的英文情書:當我在醫院第一次見到你,你就像聖母瑪利亞來到我面前。

郭沫若的情書熱情洋溢,富子一點都不覺得郭沫若是唐突的,她極為認真地給郭沫若寫了信。

也許在窗外看到郭沫若的那一瞬間,富子就已經愛上了郭沫若。此後兩人雖然分隔兩地,但從未停止過書信,一周能夠收到對方三四封來信。

在信中,郭沫若親昵地喊富子"安娜",此後"郭安娜"就是佐藤富子心中代表着愛的稱呼

1916年12月,郭沫若將郭安娜接到了岡山定居。

日清戰爭之後,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蔑視日益加深,特別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女子流行和歐美人結婚,和中國人結婚的姑娘會被視為異類。

郭安娜的父親是日本北海道大學土木系畢業的工程師,對戰爭極度憎惡的他不願參加對華戰爭,轉向了基督教,當上了牧師。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郭安娜篤信基督教,也因和郭沫若的自由戀愛,受到了"破門"的處分。

圖|在日本的郭沫若

人們的偏見、封建社會的規矩和宗教的教條,都不能阻止郭安娜和郭沫若相愛。而郭沫若和郭安娜同居之後,也被父母強烈反對,有一段時期甚至不願和兒子聯繫。一直到郭沫若和安娜有了孩子之後,郭家的長輩才接受了這個兒媳。

郭沫若在給父母的信件之中描述過在日本那段平穩的生活。他每天讀書,和好友交談切磋,所有的家務,都是安娜在收拾。

在和安娜剛剛相識之時,郭沫若對國外的文化了解並不是很多。安娜建議郭沫若多閱讀國外名著,她將自己熱愛的西方文學作品推薦給他。郭沫若在這段時期的作品都是首先給妻子看,在安娜的建議之下再進行修改。

1923年,從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科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安娜第一次跟隨丈夫來到了中國大陸,在上海,她認識了很多中國的朋友。

那時候,周恩來常常來郭沫若家中做客。

在晚年接受唐明中先生採訪的時候,安娜笑着回憶:"那時候的周恩來還沒有結婚,很年輕,很漂亮。"

意識到自己可能用錯了詞,她又補充道:"我說的漂亮,是指外表上的,精神上也是很乾淨!他人很漂亮,心靈也漂亮。"

她還記得,周恩來時常會說"慕宗愨之長風",剛開始安娜並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她詢問郭沫若,郭沫若道出了他們這一群人投筆從戎、乘風破浪的志向。安娜心生敬意,並且牢牢記住了周恩來的這句話。

正是由於這短暫的相處,安娜對中國的朋友們,對上海產生了特別的感情。後來安娜提前帶着3個孩子回到日本,郭沫若留在國內,一直到1924年春天前往日本。

安娜為了郭沫若的生活和學業耗盡了心血,最可貴的是,她因為丈夫更加同情中國人的命運。她理解在北伐之後已經近乎絕望的郭沫若,他看似心無旁騖地學習、創作,卻時時刻刻等待着報國的機會。

圖|郭沫若和妻兒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郭沫若的心,就再也無法平靜下來。

而當他想到國家面臨着空前的國難,多少同胞已經戰死在沙場之上,他無時無刻不在煎熬着。

而安娜,她清楚地知道丈夫如果留在日本,要不做漢奸生不如死,要不被日本人整死;如若回到中國,他的一支筆,必然會成為戰鬥的利劍,對準的,就是她的祖國……

這對兩個人會是怎樣的精神折磨?

郭沫若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在家中走來走去,焦躁不安。安娜已經感受到了丈夫心中的選擇,也知道自己和兒女們讓郭沫若兩難。

郭沫若曾經委婉得向安娜提出想要離開的想法。安娜想了想,說:"走是可以的,只是你的性格不定,最是讓人擔心。只要你能認真做人,我就是有點麻煩,也能忍受。"

在當天的日記之中,郭沫若留下了他對安娜的感激:

女人喲!你這話是我下定了最後決心的。你,苦難的聖母!

兩國的敵對,註定讓這個家庭沒有沒有辦法保全。

郭沫若是一位丈夫、一位父親,更是一個中國人,一名矢志不渝的共產黨員。他來到日本,並非是求安穩,而是被蔣介石的血腥追殺逼得走投無路,才流亡至此。如今,他的政治意識和愛國情懷被喚醒,對小家的眷戀無法阻攔他。

便是郭安娜自己,她心中的俠義仁慈,對戰爭的憎惡,都不會讓她做出阻攔郭沫若回國的事情。

郭沫若逃離日本的時候,他最大的兒子已經20歲,他最小的女兒才6歲。他沒有和郭安娜還有5個子女提到這件事。

一天拖延一天,逃離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

圖|郭沫若、郭安娜的全家福

在走的前一晚,他安靜地剪了指甲,像往常一樣出門散步。

1937年7月25日,凌晨4點,郭沫若輕聲起來,穿好衣服。他憐愛地看了每一個孩子,他們都在甜美的睡夢之中。安娜聽到聲響,也醒了過來,卻沒有往深處想,繼續躺下安睡。

郭沫若給安娜留下了一封信,他走進臥室,在妻子的額頭上印了一吻,這就是訣別了。

郭沫若從家門口輕手輕腳地走出來,房子附近有不少警察,他選擇了一條警察不知道的小路,走出去就是稻田。夏日的凌晨,田間的露水打濕了郭沫若的木屐和和服,他什麼都沒有帶。

他萬般不舍地回過頭,遠遠地看了一眼家的方向,擦了眼淚,頭也不回地朝前走去。

安娜是遺憾的,她遺憾的不是丈夫不告而別,而是沒有自己沒有機會和丈夫好好告別,沒有親手幫丈夫準備好所需的衣物和乾糧,沒有告訴他,她期待着與他再次見面,等到戰爭真正結束的時候。

郭沫若在《家祭文》之中寫下了這句話:

於時,殘月在天,泠露在田,熱淚在貞之顏面,貞非木石,能不傷心?(郭沫若原名原名郭開貞)

郭沫若說自己是"別婦拋雛",因為他始終對這件事情心懷愧疚。

其實,早在抗戰爆發之前,郭沫若的父母就在催促他趕緊帶着妻兒回國。而他在日本之時時時被監控,特別是在他逃走的前幾天,每天千葉縣的警察都會闖進他們家中查看

平常,就算是安娜出門購買日常用品都會被盤問,郭沫若絕對不可能帶着全家在眾目睽睽之下逃脫。另外,郭沫若也生怕如果告訴了妻兒,妻兒的哭泣和挽留會讓他意志動搖,無法果斷地離開。

圖|在抗戰期間積極奔走吶喊的郭沫若

郭沫若走了之後,日本的特務馬上就找到了安娜,安娜在日本人的盤問之下一直給予錯誤的信息,以此拖延時間,希望丈夫能夠安全逃脫。

等到郭沫若到達上海,登報宣布回國。千葉縣警察遭到了訓斥,在憤怒之下將安娜逮捕。他們徹底搜查了郭沫若的家,撬開了地板,扒開了天花板,找尋一切有關郭沫若的"罪證"。

安娜在酷熱難耐的監獄之中被嚴刑拷打,日本當局一邊限制安娜的人生自由,一邊在廣播、電台、報紙上大肆播報"中國文化領袖郭沫若的夫人投進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謠言。

即便如此,安娜還在想方設法寫信給郭沫若,讓郭沫若不要回來,一旦被抓住,是沒有辦法活命的。

安娜被釋放這天,她專程去了朋友家洗了澡,換了身乾淨的衣服,就是不希望孩子看到她身上的傷痕。

她開始努力前往中國,她堅持只有郭沫若在的地方,才是她的家。她向憲兵隊提出了前往中國的申請,而憲兵隊的官員指了指她的兒子,輕蔑地笑道:"他不是和日本的孩子一模一樣嗎?"

安娜的申請被駁回,她沒有被擊垮,而是開始計劃將來如何生存,如何將幼小的孩子們拉扯大。

圖|1938年4月8日,漢口,陳誠、郭沫若等在抗日遊行活動上

12月13日,南京淪陷。

在日本人的心中,首都南京沒了,中國已經面臨滅亡,他們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所有的日本媒體都在大肆報道這則"捷報",安娜的家中湧入了數不清的記者,他們搶着採訪安娜,讓她談一談此時的心情。

安娜始終不發一言,長子郭和夫保護着母親,將記者一個個勸走。

郭沫若和郭安娜在一起的時候,並沒有料到兩國會交戰。安娜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同胞,竟會如此幸災樂禍。將這個支離破碎的小家當作一個笑料,當作安娜"不自量力"的惡果,以博取那些侵略者們好感,讓日本群眾陷入自以為是的"正義譴責"和狂歡之中。

圖|郭沫若長子郭和夫,和父親長得很像

安娜身邊曾有無數友好而親切好友鄉鄰,她親眼看着他們疏遠,他們的房東指着安娜的孩子們說"中國人低人一等"、"畜生"。

安娜從剛開始的憤怒到最後的低頭不語。她身後是5個孩子,如果她倒下了,5個流着中國血液的孩子,必然會被這個病態的社會逼到絕路。

郭沫若料到他逃離之後,妻子會受到責難,但沒有想到會逼迫妻兒到如此境地。他心疼得無以復加,懇求駐日大使能夠設法營救,幫助他的妻兒們來中國。然而,事情進展並不順利。

日本政府開始脅迫安娜將家裡的孩子全部改成日本國籍,無論他們運用何種手段,安娜始終不鬆口。她清楚日本當局心中的齷齪想法,一旦他們的兒子入了日本國籍,就要服兵役參軍去打中國,去打他們的爸爸。

只要想象兒子們和郭沫若站在敵對面,會成為日本輿論抨擊中國的工具,安娜的心就在顫抖着,憤怒着。

安娜死活保住兒子們的中國國籍,但郭沫若兒子參軍來到中國的謠言還是不脛而走,安娜只希望身在中國的郭沫若能夠清醒、理智,能夠相信她。

圖|郭沫若與周恩來、陽翰笙在文化工作委員會同人為其舉行歸國4周年紀念會上

安娜租了一塊地,從早到晚不停地幹活。有了一些錢之後,安娜又從同情他們的友人那裡借到了一筆錢,建造房屋是出售。

孩子們越是受身邊的人鄙視,安娜越是要給他們最好的物質生活,並且讓他們受到比一般人更高的教育。

郭和夫從東京大學畢業之後進入了大學院學習,開始準備攻讀博士。安娜預感將來孩子們找工作會比較困難,她從沒指望最大的兒子在最難的時候賺錢幫家裡一把,她要的孩子們爭口氣。

所以她和郭沫若的孩子們,心中都有一個不變的信念,無論身處何種情況之下,都不能喪失活下去的勇氣。

1940年,因為長期戰爭消耗,日本的經濟已經支撐不住,建築材料開始實行管制。安娜的房屋生意眼看着就做不下去了,她開始轉變思路,從批發商那裡批發貨物,挨家挨戶售賣。安娜是有經商頭腦的,這讓他們一家在備受排擠的情況之下還能生存下來。

安娜從來沒有依附過任何人,沒有想過給孩子找另一個爸爸,沒有在孩子面前說過一句怨言,流過一滴眼淚。

圖|郭沫若書齋中的書架是用彈藥箱壘放的

安娜的家人因為安娜的婚姻而受到牽連,就連妹妹的在學校受到的榮譽獎章都被剝奪。

另一邊,考慮到家中父母生怕郭家無後,郭沫若在快要50歲的是時候娶了妻子於立群,生兒育女,以慰雙親。

1947年,因為和郭沫若的婚姻,安娜失去了日本的國籍。她聽聞中國已經開始內戰,郭沫若的安危她時刻牽掛着,迫不及待地收拾行裝,帶着孩子前往中國。

而就在此刻,有人找到了她,想要以一筆大價錢購買郭沫若的全部手稿。安娜覺得這是對她的侮辱,氣憤得將那人趕了出去。

1948年,闊別了11年的夫妻終於在香港見面。站在安娜對面的不僅僅是她等待多年的丈夫,還有於立群和他們的5個孩子。

安娜這些年受到的苦,怎能用一兩句話述說出來。郭沫若說:"都是日本軍閥就弄得我們到這種地步。"

那段時間,安娜帶着四兒子志鴻和郭沫若、於立群一家住在一棟房子裡,後來,她選擇了退出,帶着兒子回到了台灣。

周恩來聽聞安娜和孩子們來到了中國,安排他們定居在大連。安娜讓留守在日本的二兒子帶來父親的所有手稿,全部交給了國家。

這11年,郭沫若的手稿是她唯一的念想,她是捨不得的,送出的那夜,極少流淚的她痛哭不止。然而她也知道,郭沫若不僅僅是她曾經的丈夫,也是當時中國的文化旗幟。

在愛情和大義面前,她總是做出犧牲自己的那個選擇,去成全郭沫若的理想和未來。

在中國安娜和孩子們過着平淡的生活,60年代,小兒子辭別了母親回到日本。安娜整夜睡不着覺,她想念着小兒子,不願他就此放棄自己的祖國。

她提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中國南朝時有一個少年叫宗愨,他叔父曾經問起他的志向,他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孩子,你敬愛的周恩來叔叔,年輕時就最喜愛說"慕宗愨之長風"。

圖|周恩來和郭沫若(左一)、李維漢在周公館門前合影。現收藏於周公館

解放後,郭沫若並沒有不認妻兒,他們曾數次見面。70年代初在北京,他們再次相見,安娜和郭沫若平和地敘舊,安娜還和郭沫若提起大慶原油是國寶,希望他向中央轉達,千萬不要出口。

在郭沫若病重的時候,安娜焦急地帶着女兒去見他,還見到了周恩來總理。除見面之外,他們依舊保持着通信,信件都是由老友夏衍收轉的。

1981年10月21日,樂山和市川結為友好城市,樂川是郭沫若的家鄉,而市川是郭沫若和安娜一同生活過的地方,日本友人常說,市川是郭沫若的第二故鄉。1983年,安娜獲得了亞非和平獎,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此事。日本首相曾經讚揚安娜為中日友好做出的巨大貢獻。

有人的安娜:"你恨郭沫若嗎?"安娜搖搖頭:"不恨,他也很可憐。"

在記者面前,安娜總是說着郭沫若的睿智和愛國,兒子郭博抱怨郭沫若:"作為一個父親,他是該受到批評的。"安娜對着兒子意味深長地說:"歷史過去了,過去了就過去了。"

安娜始終將樂山當作自己的家鄉,她說:"那邊的甜柑很好,我只要吃上一瓣,就等於回到了家鄉。"她也很喜歡中國:"我是日本人,跑到中國來,喜歡中國,愛中國,像野生動物一樣……"

安娜對中國的愛,又何嘗不是對郭沫若感情的延續呢?安娜的一身正氣和舍己精神,又何嘗不是受到郭沫若的影響呢?

因為一個出色的人,愛上生他養他的土地,因為他的溫柔,而覺得這個國家的人民都是善良而友善的,千方百計紮根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之上。

圖|郭安娜的大連居所

晚年的安娜,依舊喜歡穿她20歲那年穿的舊和服,她仍然記得年輕時和郭沫若生活在一起的很多很多美好的事情,也會和孩子們笑着回憶。

那是一個寂靜的夜晚,安娜等到丈夫和孩子都睡着了,她躡手躡腳地爬起來,在燈光下麵漿洗白天從別人家抱來的衣物。

洗着洗着,安娜困了,她每次困的時候,都會用手敲一敲自己的頭。

洗到一半,她聽到孩子的哭聲,她趕緊去房間將孩子哄睡。當她再次爬起來準備洗衣時,郭沫若拉住了她的衣服。

他輕聲說:"歇歇吧,你看星星和月亮都在勸你呢!"

她笑着對郭沫若說:"我聽到星星和月亮對我說,你姓郭之後,就是一個中國人啦!"

郭沫若激動地抱緊了她,眼中流下了眼淚。

如果沒有戰爭,沒有衝突,沒有怨恨,沒有別離,那該多好。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6 19:08:08

每次有疑惑都會請教,你們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謝謝!

頭像
2024-05-06 22:05:27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4-01-22 21:01:05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4-01-06 11:01:23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