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人類的天性之一:對於可得性高的東西,不知道珍惜。
因為珍惜這個詞,是一個人的生命中不斷經歷失敗,然後才能學到的概念。
有些人沉浸在感情之中,被愛着,被寵溺着;可是,他的心思並不在對方身上,當感情離他而去時,他才後悔莫及想要珍惜。
有些人在犯錯誤的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錯了;只有不斷經歷失敗,他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珍惜和理智,是人身上難得可貴的品質。
在感情中,你付出太多並不是好事,因為你的付出很容易不被對方珍惜。
-01
為什麼你付出越多,越是不被珍惜?
在感情中,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你付出的好跟以往一樣,開始的時候,他很驚喜,很高興,對你的付出感到「受寵若驚」。
他常常會因為你的關心與愛而開心好久。
可隨着你們倆在一起時間越久,你付出同樣價值的東西,已經無法吸引他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了。
無論你送他什麼,他都覺得「無所謂」,不再有驚喜,不再有愉悅。
為什麼同樣的東西,卻無法吸引他的注意力,反而惹得他嫌棄呢?
這就是一個人心理上的「閾值」。
人對於經常接受的信息、事物,內心是有着一個閾值的。
開始的時候閾值高,人的確會驚喜;但閾值如果始終保持在同樣的水平,那麼他就會覺得乏味、無趣。
在愛情中就是這個道理。
你越愛一個人,為他付出很多,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對你的手段、付出,早已是見慣不怪的態度。
沒有多少驚喜,但如果你少一些,他會推翻你所有的好。
就像你經常遇到一個乞丐,每次都會給乞丐5塊錢。
後來你身上只剩下1塊錢,當你把1塊錢給乞丐的時候,他不僅沒有感謝,反而質問你:「憑什麼只給我1塊錢?」
你們看,是不是很滑稽?
斗米恩升米仇,你給予越多,對方反而不知道珍惜。
-02
貝勃定律:同水平的刺激,會降低一個人的感受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被稱之為「貝勃定律」。
是一種社會心理學效應,指:一個人經歷了強烈的刺激後,再次給予他的刺激,對他來說就會變得微不足道。
比如:一份報紙從1塊錢漲到了10塊錢你無法接受,但一台電腦從1萬塊錢又多漲了100塊錢,你就不會有太大反應。
在兩性關係里,貝勃定律經常存在。
你每天送給喜歡的姑娘一朵玫瑰花,儘管浪漫,可時間久了,她就會覺得:
「你好無聊,沒有新鮮感,每天都是如此,一點樂趣都沒有」。
反觀另外一個男生,他只在一些特殊的節日裡送給女友一束花,每一次都能讓女友驚喜萬分。
兩個人之間的區別,為什麼如此大呢?
這是因為,你每天對愛的人同樣好,給予他相同的愛與付出;久而久之,這份愛就讓他感受不到什麼特殊之處。
進而,他內心的閾值就會降低,對你的愛變得遲鈍,並且不願意給你什麼回應。
因為人本身就是欲望的化身。
正如叔本華所說:
「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是痛苦,欲望得到滿足就是無聊。人生就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03
愛一個人最好的辦法:階段性付出
有什麼東西,你不能一股腦兒全都拿出來,而是要不經意間拿出來,並且分成階段性地給予對方心理和視覺上的刺激。
在親密關係中,階段性付出永遠比持續性付出要獲得更好的效果。
就像「間歇性強化」一樣。
你再愛對方,也不要時時刻刻都處於付出的狀態,偶爾讓自己慢下來,停止付出。
直到對方察覺到你的冷漠和疏遠,轉身為你付出的時候,你再接着付出。
間歇性強化,才能加深對方在你身上的投入和關注度。
如果你始終是「默默付出」的人,那對方只會將你遺忘在腦後,並且逐漸忘掉你的好。
到最後就變成了:
「為什麼我對你那麼好,你卻不知道感恩呢?」
當對方把愛、歡喜與付出全都交予你的時候,你一定要伸出雙手小心翼翼地接過來;只有學會珍惜,懂得知足,人才能收穫更多幸福感。
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過「付出卻不被珍惜」的經歷?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評論列表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