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戀愛課,千萬不要成為新的「應試荼毒」

情感導師 839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 戈多

二元對立的性別偏見、本質主義的性別觀念,以及厭女情結的言論在高校戀愛課上無處不在。本應是樹立正確戀愛觀、兩性觀的戀愛課,千萬不要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了。

愛無能,是當代年輕人最大的無奈。/電影《羞恥》劇照

愛無能,是當代年輕人的普遍症候。

高校戀愛課,千萬不要成為新的「應試荼毒」

從小就被愛情電視劇、言情小說耳濡目染的一代人,常常在長大以後,發現自己竟然對愛一無所知,於是只能發出「期待國家分配對象」的感慨。

不僅是從未有過戀愛經驗的「母胎單身」,就連戀愛不斷的「日拋型戀愛患者」,都會感嘆「愛情是一個史詩級難題」。

面對年輕人的戀愛睏惑,各大高校開始出手了: 「婚姻與愛情」選修課、「戀愛學理論與實踐」 、「戀愛心理學」在各大高校相繼亮相……

《奇葩說》:為什麼大學應該開設戀愛課。/視頻截屏

然而,青春期錯過的愛的教育,可以在大學的課堂上順利完成嗎?戀愛在何種程度上是可教的?戀愛課會不會再一次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

從目前各大高校開設的戀愛課來看,情況令人堪憂——落後陳舊的性觀念、二元對立的性別偏見、對婚姻價值的着重強調,都被老師們當作不容置疑的「客觀真理」來教授。而一沓一沓需要背誦的情感理論,也有可能讓「愛情」再次成為應試教育的受害者。

戀愛課的需求背後,

是年輕人的情感危機

「愛情只發生在青春劇里,我的青春只有考試和刷題」。

青春期的愛情只存在校園青春劇里。/《你好,舊時光》劇照

近日,在中青校媒發起的一項問卷調查中,有28.99%的大學生表示從未戀愛。3個月前,社交軟件探探發起的「畢業季調查」顯示,大學期間沒有談過戀愛的人高達53.7%。

「如何結束母胎solo」,成為困擾大學生的超級難題。學業為重的核心教育理念,把一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斬盡殺絕」,而青春期的戀愛首當其衝。

早戀,這個「中國製造」的獨家概念,讓不少人的愛止於青春期的第一次心動。

因為早戀,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經歷了太多的懲罰。/新聞截圖

從家長、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對「早戀」嚴防死守,在這樣的環境下,青少年和異性的交流、探索變得舉步維艱。即使是那些漏網之魚的情侶們,也常常遭遇棒打鴛鴦的命運。甚至,被當眾羞辱、被學校開除也是早戀可能帶來的慘烈後果。

「讀書的時候不讓你交友戀愛,工作的時候催你相親結婚」,是大多數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然而,青春期被禁止的情感,可能讓一個人在成年後仍舊心有餘悸。那些被抑制的愛欲在青春期的「無處安放」之後,可能會轉化為失落、失敗、自我懷疑,最終演變為對愛的否定。

青春期的第一次心動,常常被扼殺在搖籃里。/《怦然心動》劇照

公眾號「Know Yourself」的一項調查顯示,近70%的「母胎單身」都認為自己單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發展親密關係的能力」。這正是我們的基礎教育中,缺乏對青少年情感關係的正確指導。

而全球性的自戀文化,也讓作為「雙人舞」的愛情變得舉步維艱。

梁文道曾說:「愛情是迎向他者的冒險。」哲學家韓炳哲說,愛情的本質在於「將自我置於他者之中,而導致的忘我」。

戀愛中的另外一半,讓我們照見自身。/pexels

所謂「他者」,就是與自己截然不同、但又相互依存的另外一半。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他者」讓我們意識到自我、確認自我,是我們認識自己和世界的參照系,也是愛情產生的重要條件。

但在世界範圍內,個人主義、科技發展都在強化我們的自戀傾向,並侵蝕着我們的愛情——多少年輕人以愛情之名,行使着自戀之實;多少人僅僅期待被愛,卻拒絕主動愛人。

在國內,這一現象有着另一重歷史原因:在互聯網文化下長大的「獨生一代」,從小處於家庭的中心,缺乏與同齡人親密相處的能力,「自我」在成長中被無限放大。

因此,如何去「看見」、接納「他者」,並在愛情中妥協、消除自我,成為了極大的挑戰。

愛情不是一門玄學,

而是一種能力

戀愛可以教嗎?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將愛情的發生、結束歸因於「緣分」——緣分不來,愛情就不會發生;緣分盡了,兩個人必然也就散了。「緣分」讓愛情聽上去特別玄學,好像戀愛「由天不由我」。

這種觀念讓愛情看上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中國文化里的「緣分」觀念讓愛情成為一門玄學。/《新白娘子傳奇》劇照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緣分」這一文化心理學背後的個體因素和社會因素。從溝通技巧、理解能力、個人戀愛觀,到當代社會的愛情譜系,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戀愛體驗。

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出,愛首先是一個能力問題,因此是可以習得的。但「浪漫愛情」這一現代概念讓很多人誤以為愛的發生,完全取決於「愛的對象」——我是否遇見了我命中的Mr. Right。

作為受流行文化薰陶的一代人,甜寵劇、瑪麗蘇文給我們灌輸了太多對於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誤以為「完美情人」才是愛情開始的條件。可生活里沒有浪漫多金的霸道總裁,也沒有溫柔靈動的紫霞仙子——當愛的對象被現實架空,愛情便無路可走。

人們常常以為,愛情的成敗取決於是否遇到了命中的那位Mr. Right。

但當愛成為一種能力,愛就是可以被教授的,也是可以去學習的。我們會知道「Mr.Right」是磨合產生的,而非從天而降、命中注定的。

戀愛課的意義恰在於此,它幫助我們認知愛情、學習愛的能力。

愛的能力首先是建立在健康的戀愛觀上的,和認知愛情、認知自我息息相關。復旦大學思想政治課老師陳果說:「如果你的戀愛觀是失敗的,那麼你的每一次戀愛都將是失敗的。」

愛的能力,是可以習得的。/unsplash

健康的戀愛觀需要對愛情、兩性關係,以及自我擁有正確的認知,例如分清「愛與被愛」、「愛情與激情」等問題,以及在親密關係中,如何處理情緒矛盾和雙方差異。

哲學家阿蘭·巴迪歐曾說:「愛是最小單位的共產主義」,因此愛是從「我」過渡到「我們」的故事,在「我們」這一迷你組織中,包含着無窮無盡的學問。

別讓戀愛課成為新的「應試荼毒」

「高校戀愛課,比高數還難!」

網友的評論,試圖證明高校戀愛課絕對不是一門「拿學分、走過場」的水課。然而,說到課程具體有多難,我們看到的是滿屏壓縮打包的「愛情理論」,難怪有學生叫苦「記不住理論」。

某高校的戀愛課文檔,從馬克思戀愛觀到弗洛伊德心理結構論。/社交網站截屏

從該課程的課件來看,愛情理論被一條條濃縮羅列,關鍵詞被重點加粗,但授課老師卻很少闡釋理論和生活之間的關聯。

戀愛課的考核標準正是網友們爭論的熱點——它不應該淪為理論考試,真正的理解、實踐運用遠比勾選出答案單一的選擇題更為重要。

同樣令人擔憂的還有「戀愛課」里落後的兩性觀念和令人存疑的師資背景。

在觀看了多所國內高校開設的戀愛課網絡視頻後,我們發現二元對立的性別刻板印象、本質主義的性別觀念,以及「厭女」情結的言論無處不在。

某高校的戀愛課PPT,充斥着二元對立的性別偏見。

華東師範大學的「婚姻與愛情」選修課的介紹里寫着:「女性的可塑性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細聽課程,就會發現該課程充斥着令人不適的觀念和誤區——

「男性在追求女性的過程中,往往發現女性很麻煩。麻煩在什麼地方呢?女性的思維是非理性 的、非邏輯的。」

「為什么女性一旦有婚外戀下場比男性慘呢?這是因為女性可以把家都不要了。但男性遇到婚外戀,也會考慮命運、家庭。」

「男生看事情比較廣泛,但是女生看事情比較狹窄。」

「女性談的話題都是感性的,所以一個男生要習慣去聽女性的感性的語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聽菜市場、小張小王的問題。」

視頻里這些毫無科學根據的性別偏見,屬於「戀愛心理學」的一部分,並美其名曰「讓男女了解彼此差異」。更令人失望的是,這一系列視頻的評論區里,叫好聲一片——「老師有一個情聖頭」、「適合直男看,強烈安利做筆記」,竟然沒有一條評論對課程內容發出質疑。

性別差異不是生理差異的「自然」結果,而是由我們生活的體制和文化所決定的。/unsplash

本想要讓兩性互相理解的戀愛課,卻不斷強化錯誤的性別認知、誇大兩性差異,並不自知地貶低「女性特質」、製造性別歧視,將後天的社會構建的結果當作是本質化的「天性」。

即使短時間內二元對立的性別論可以讓對異性一無所知的年輕人立刻獲得 「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長期來看,這些觀念背後隱含的性別歧視只會加劇兩性之間的誤解,讓親密關係變得更糟。

與此同時,令人不適的還有「戀愛課」里落後的性觀念,例如強調大學生應該「用理智戰勝欲望的潮水」、「女性擁有更弱的性自主權」、「有婚姻的愛情才是完美之愛」。

性教育在整個基礎教育體系中缺失,我們卻希望高校能用一門「戀愛課」去挽救、承擔這種教育失職的後果,結果顯然是力不從心。

翻開老師們的背景介紹——「馬克思主義學院」,難怪戀愛課中一股濃厚的「思政」風格。這些教授們用着50後、60後的婚戀觀念與大學生對話,結果是,困擾大學生的具體的情感問題仍舊被擱淺。

社會學思維的缺席,也讓「戀愛課」浮於愛的淺表。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奕斐的」婚戀「通識課。/視頻截屏

「兩性關係,反映的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反映的更是整個世界。」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奕斐,曾從兩性關係社會學的角度,幫助年輕人解讀婚戀問題。

「我們對於愛情的理解是被歷史和社會塑造的,不同的代際、性別、階層、民族對於愛情都有着不同的想象。其中,最直接影響親密關係的是兩性文化。」

比起「男性思維理性」、「女性思維感性」這樣簡單粗暴的劃分,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什麼男性更傾向於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欲望?而女性時常迂迴曲折地表達她們的想法?

只有理解「性別是在日復一日的規訓中形成的」,才能更加理解我們的親密關係。/《搖滾芭比》劇照

這是因為,「在漫長的歷史中,兩性一直被不同地規訓」。在沈奕斐看來,對親密關係的理解,首先需要理解男女兩性是如何被社會建構的,即所謂的「社會性別」(gender)是如何被生產的,又是如何製造差異和不平等的。

回到「開設戀愛課」的初衷——

戀愛課不等於「找對象」,不同於PUA「泡學」,也不教授脫單技巧。相反,它應該反思當代社會裡令親密關係岌岌可危的戀愛成功學。

PUA入侵校園,「戀愛」之名導致的極端惡性事件頻頻發生。/視頻截屏

只有正確的戀愛觀、進步的性別觀念,以及對自我不斷地探索認知,才是戀愛課能帶給一個人持續一生的價值。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1-05 11:01:16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頭像
2023-12-30 07:12:02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3-10-09 09:10:00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頭像
2023-07-28 18:07:11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